香港女青民樂團

早在1966年,樂團已首次於香港大會堂舉辦綜合音樂會。 1992年,樂團成功地舉辦了成立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 此外,樂團亦曾多次邀請著名的音樂家合作演出。

香港女青民樂團為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轄下的一個興趣小組,成立於1962年,是本港歷史上最悠久的民樂團之一。原本是隸屬於學生少年部,本名為“勵志團音樂組”,由幾位熱愛民樂的勵志團補習班同學組成。
除民樂外,組內活動還包括口琴和牧童笛等。一九六四年,由於其音樂活動漸趨民樂化,“音樂組”遂易名為“民樂組”,其後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樂隊的組織逐漸壯大起來,終於在一九八零年再易名為“民樂團”。 樂團定期舉辦各類型的演出活動,以向普羅大眾介紹各種不同風格的中國民族音樂,同時亦為本地年青樂手提供訓練及演出機會。多位團員亦曾在各項音樂比賽中屢獲殊榮,其中不少已成為現今樂界的專業人才。
樂團的宗旨是希望同學、朋友們,除了能提高對中國音樂的認識、對某種樂器的演奏技術外,亦體會到樂隊群策群力、互助互愛的團體生活之可貴。

發展經歷

早在1966年,樂團已首次於香港大會堂舉辦綜合音樂會。其後,樂團差不多每年均舉行周年音樂會,亦經常與其他團體交流合作。例如先後與市政局及培聲民樂團合辦音樂會;參加了多次由音統署及理工民樂組所辦的交流會;以及邀請“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導師團來港舉行短期訓練班等。
樂團除了每星期六下午有練習外,亦舉辦各種樂器的訓練班及種種形式的民樂活動,包括名家音樂專題講座、唱片欣賞和觀摩會等。此外,樂團也不時接受不同政府部門、社區組織及志願團體的邀請,作戶內、戶外的公開表演。例如在1985至1988年間,承蒙當時的音樂事務統籌處邀請,參加“樂韻播萬千計畫”,在星期六早上到不同地區的國小作巡迴演出,將民樂介紹給年青一代。
另一方面,樂團亦經常與其他樂團作各種不同型式之交流。早於八五年已與培聲民樂團合辦音樂會;九六年間與宏光國樂團及樂樂國樂團組成一百五十人大樂隊演出“偕樂易友百載情”音樂會。1997年7月1日聯同本港二十多個業餘樂團組成“香港聯合民樂團”演出“群英譜新篇”──九七回歸音樂會。2006年10月1日聯同本港四十多個樂團參與香港民樂協會成立音樂會演出。
1987年暑假,因女青總會所需要重建,樂團便從麥當奴道遷往位於西環的觀龍樓社區服務處安身。當時,由於路途遙遠,場地環境及設施亦不理想,樂團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刻。不過,一班堅毅的團員仍堅持繼續組織排練及演出,帶領樂團克服困境。1990年,新總會所大樓落成,樂團也在七月遷回該址,一批年青團員重新組織樂團的職員會,招賢納士,並馬上參演了同年九月下旬分別在沙田和香港大會堂舉行的音樂會。
1992年,樂團成功地舉辦了成立三十周年紀念音樂會。其後至二零零二年的十年間,樂團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更先後邀請了多位著名音樂家合作演出,因而使樂團的演奏水平逐步提高。
此外,樂團亦曾多次邀請著名的音樂家合作演出。九零年間曾與中華粵樂團合作,邀請廣 州星海音樂學院多位大師到港演出。自九六年起,曾邀請夏飛雲(指揮)、景建樹(指揮)、王甫建(指揮)、李鎮(笛子)、馬迪(笛子)、齊.寶力高(馬頭琴)、楊惟(琵琶)、姜克美(板胡/京胡)、張高翔(揚琴)、郭雅志(嗩吶/管子)、何濤(二胡)等海內外民樂名家以及本地樂壇精英衛承發(指揮)、何文川(指揮) 、彭銳聲(指揮)、盧偉良(嗩吶/管子)等攜手演出,獲得各界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