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魚錄

香港人魚錄

不久,人魚的傳說在香港流傳,並傳入華萊士耳中。 於是,華萊士他們被看門人領向一間猥褻可疑的小帳篷。 小人魚的名字是“鱗女”。

簡介

華萊士本人華萊士本人
從岩井俊二的<華萊士人魚>一書中得知是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寫的一本有關於他在香港發現的人魚的書。
岩井在書中寫道
《香港人魚錄》是一部據傳為華萊士遺作的奇書。其中竟詳細記錄了華萊士在香港遇到所謂人魚的故事。
彼時的倫敦市民拿到這本奇書時是何種表情?這一幕其實不難想像——雖遭世人冷遇,可華萊士畢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學者,而他在漫長的沉默後所發表的東西竟然是“人魚”!書中甚至登出了人魚的照片,不過,看上去與當時流行的獨角獸、半人馬等虛構生物的合成照片沒什麼區別。自然,此書被視為發瘋之作,其荒誕無稽令人無不失笑。
如果翻閱人名辭典,“阿爾弗雷德·R·華萊士”很容易查到。但是,你卻很難發現有關《香港人魚錄》的記述。

概要&#8205;

1884年,當地的漁夫捕獲了一條人魚,將其高價賣給了某雜技團。
不久,人魚的傳說在香港流傳,並傳入華萊士耳中。
該雜技團原本有名為“水中人魚舞蹈”的節目,就是在玻璃魚缸中,少女們下半身纏繞人魚似的魚尾,用貝殼遮住鼓起的乳房,表演老套的雜技。華萊士也懂得那一套,所以當他的朋友、實業家海洲全邀請他去觀賞時,他絲毫提不起興趣。後來他到底經不住友人的熱情邀請,半信半疑地來到了雜技團的小帳篷里。
人魚的舞蹈果然不出華萊士所料。
“本來就是這樣的東西嘛”,他勸慰洲全。
但血氣方剛的洲全不能接受,他痛斥守在出口的看門人:“把錢還給我!”。
看門人嗤之以鼻:“花這么少的門票錢,哪有能看到真人魚的道理?”接著,他又向華萊士二人耳語道:“‘真東西’特別危險。在後面的大木桶里嚴密看管著呢。你們要是想看的話,我領你們去看怎么樣?”
慣用伎倆!純粹是為了從客人那裡騙取高額的參觀費。對此,華萊士一眼就能看出——過去,他就曾如此這般地被騙去看所謂的“蛇女”。
當時他還只是一個少年,與父母一起逗留在香港。父親常帶他去雜技團的帳篷看錶演,那裡有畫著半裸蛇女的妖艷招牌。那招牌令華萊士心生恐怖,卻又無法掙脫誘惑。每次,父親帶著他經過招牌時總是過而不入,而華萊士也沒有勇氣指著裸女的招牌央求父親去看。
終於有一天,他一個人來到了雜技團。
招牌上說,蛇女是蛇與人交配所生,被發現於四川省的竹林中。但實際上,那只是個沒有了兩隻胳膊和一條腿的全裸少女,全身被潦草地畫上鱗片,在蓆子上來回翻滾,做出極為低劣的“表演”。而且,少女並非天生畸形。華萊士記得那個少女曾出現在其他的表演中,演的是走鋼絲之類。大概是因為她從鋼絲上掉下來,不能再派上用場了,於是被砍掉胳膊和一條腿,被迫轉行成為蛇女的吧。這種令人作嘔的事情在九龍一帶的雜技帳篷里,其實是家常便飯。
“怎么樣?那可是在南中國海上抓到的絕對正宗的人魚!”
看門人的勸誘十分熱切。
“我才不想看你們那種東西!”
洲全嚴詞拒絕。倒是華萊士勸他:既然特意來了,何不參觀一下再回去?
華萊士這樣追述當時的情形:
“也許那時我已經聽到了人魚的歌聲。那歌聲向我呼喚著,似乎在說‘救救我’。我想起了那個被迫扮演蛇女的少女。不可思議的是,她的面容鮮明地重現在我的腦海里,和我少年時代見到的樣子絲毫沒變……”
於是,華萊士他們被看門人領向一間猥褻可疑的小帳篷。這時,一個客人從帳篷里飛奔而出,邊跑邊大聲喊道:“了不得!是真傢伙!”。他央求看門人讓他再看一遍,看門人開出了一個大價錢,他這才打消念頭回去了。
這一場面無論怎么看都像在做戲!洲全不禁皺眉嘟囔道:“那肯定是個‘託兒’。”
小帳篷里,光線昏暗,眼前有隻埋在地面的大木桶。
桶上蓋著蓋子,看不見裡面裝些什麼,只能聽到有“撲通、唔通”的水聲。桶旁坐著一位鬍鬚很長的老人,向兩人要參觀費。
“等我們看了再說。”洲全不同意先付錢,但老人卻一再堅持。結果,華萊士付了兩個人的錢。
老人拿到錢後,臉上馬上浮現出笑容,還含糊不清地念叨起來。
“什麼?”華萊士問。
老人根本不理他,只顧一個勁兒地念叨。仔細聽下去,那是傳統的歌謠:“北歐的傳說里,塞壬用歌聲,誘惑了奧德修斯……”
老人用調子奇特的廣東話哼唱著,久久不肯結束。洲全等得不耐煩了:“喂!老頭,別唱那個曲子啦,趕緊讓我們看吧!”
老人不滿地結束歌謠,伸手去揭蓋子
華萊士緊張起來。
“可以了嗎?”老人說著,打開了桶蓋。黑色的水面浮動著油花兒,輕輕地搖盪著。
“來,再靠近點兒!”
“不危險嗎?”
“沒事的。人魚唱起歌來才危險,聽到的話就沒命。不過這條人魚的喉嚨已經給弄壞了,唱不了歌了。沒事的,沒事的。”
華萊士和洲全向桶中望去。
桶中有個像鯢魚一樣盤成一團的生物。從上面看,可以看成是魚,也可以看成是兩棲類動物或是海獸。但是,它的兩臂特別地長。頭上生著烏黑的頭髮。
“是真的嗎?”
洲全不由得拉住華萊士的衣袖。
雖然不能馬上判斷看到的是不是人魚,但華萊士可以確定的是:那絕不像蛇女一樣,是由人扮演的替代品。不過,那也許是把人的兩臂捆到了魚皮上——像切下孩子的胳膊接到魚身上這種事,雜技團的這幫人是能幹出來的。
“要是假的,得是技術相當高超的名醫做的外科手術。”洲全耳語道。
不管怎么說,那像極了人臂的兩隻胳膊雖然動作緩慢,但確實是以自身的意志在動著。華萊士也一眼就看出,從醫學的角度上看,做不出這樣的手術。
——那么,這種生物到底是什麼?
華萊士向桶中探過身,想看得更清楚些。老人的拐杖阻止了他。他回過頭去,老人讓他稍稍離開,接著將拐杖插進水中,圍繞魚的身體轉圈。於是,魚開始圍繞拐杖轉動起它的身體。
雖然只是一瞬間的事,但兩個人還是清楚地看見了人魚的臉。
華萊士和洲全當時就僵在了那兒。
“難道是真的?”洲全緊緊攥住華萊士的衣袖問。
華萊士不敢點頭稱是,但是他看到的人魚頭部確實是張人臉,而且是女性的臉龐。
“好了,時間到了。”老人蓋上蓋子。
華萊士馬上討價還價,以剛才四倍的價格又看了一次。然後他又以四十倍的價格獲準親手觸摸觀察了一次。
再也不用懷疑了——華萊士認定這根本不可能是人造的假貨,而是實實在在的真人魚。所以,後來華萊士又準備了數以千倍的巨款買下人魚,帶回家對其進行了徹底觀察。
人魚的學名是“水人(荷莫?亞克阿琉斯)”,這是華萊士自己起的名字。根據華萊士的詳細鑑定,它是一種極其近似人類的物種。
“這種生物智力超群,黑猩猩或猩猩等不可比擬,甚至很難將它們從人類分離出去……”他在書中信口雌黃地吹噓人魚的智慧。
華萊士有一天發現人魚懷孕了,幾個月後居然生下一條小的雌性人魚。據說人魚的女兒因為一生下來就接觸人類社會,所以能聽懂人類的語言,甚至在陸地上生活也沒什麼障礙(而華萊士留有記錄,認為小人魚的媽媽如果在陸地上生活只能生存幾小時)。
華萊士有一個助手,叫海洲化,是海洲全的兒子,專事餵養人魚。隨著小人魚一天天長大,海洲化對小人魚的戀慕之情與日俱增,並因愛戀而身心欲焚。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海洲全居然看穿兒子的心思,讓兒子和人魚結了婚。
有張婚禮當天的照片。
海洲化站在華萊士、海洲全以及年幼的弟弟們中間,旁邊的女性,身穿旗袍,手捧花束,頭上戴有塔狀飾物。這種穿著大概是當時香港流行的新娘裝吧,不過透過旗袍下擺,能夠窺見人魚所特有的魚鰭。更讓人驚奇的是,據說兩個人居然還有了孩子。
在這樁傳奇的婚事前後,華萊士利用人魚策劃了一次實驗。他真正的興趣在於是否有其他的野生人魚,以及人魚的棲息地到底在哪兒,那才是他關注的焦點。
華萊士通過分析人魚肌肉組織,發現其肌肉對於氧的代謝功效尤其顯著。這意味著人魚是一種環遊海洋的生物。
為了調查人魚環遊哪些海洋,華萊士還策劃了另外一次實驗。當然,無線電發報機是今天才有的跟蹤調查工具,一百年前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高科技。華萊士想出的其實是一種原始辦法——就是在人魚身上拴上繩子,然後放歸海洋。這樣一來人魚在海里環遊時,浮游生物和海藻就會纏到繩子上。然後回收這些浮游生物和海藻進行歸類分析,就能搞清楚人魚是以什麼樣的路線、環遊於哪些海域。但是這種方法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回收”放游的人魚。這裡就用上了小人魚。
小人魚的名字是“鱗女”。 鱗女具有特異功能,比如說能夠預言下雨,附近發生火災時,足不出戶的她卻可以驚叫“起火了!”,令大家非常吃驚。不過按照華萊士的說法,大可不必對這些特異功能感到驚奇,“在人魚鼻孔的根部,有個對大氣中的水蒸氣很敏感的器官,藉此人魚可以感知降雨或火災帶來的大氣變化,。”
或許正是這個器官所起的作用吧,無論鱗女身居何處,總能找到媽媽的所在。而華萊士正是把這種功能當作了感測器來利用。
然而想用小人魚追蹤媽媽、然後再捕回人魚的殘酷實驗卻以失敗而告終。華萊士因之失去了寶貴的人魚樣本,本該起到感測器作用的鱗女也因此懷疑實驗,從此封閉了心靈。
《香港人魚錄》最後按照華萊士的一廂情願結了尾。
“人魚本來就是生存在海洋里的物種,回歸海洋是適得其所。但是,如果閱讀過本書的讀者發現了人魚的話,請一定把束在人魚身上的繩子解開,並郵寄到我處。我衷心希望您是一位有良心的紳士,能偷偷將她放游大海,而不會因為想小賺一筆而把人魚賣到污七穢八的雜技團。”
大概是因為沒人相信華萊士的這種異想天開,所以也就沒有人真正地責備過他施於人魚的殘酷實驗。
于海洲化和鱗女之間的孩子記述也不詳盡,只留下懷有身孕的記錄。
“1898年、鱗女、妊娠。”
假如順利出生,而且還活著的話,這個人魚現在應該超過一百歲了,而按照日本的傳說,人魚又是長壽的。
華萊士關於物種分布的研究這一歷史性功績流傳至今。現存澳大利亞地區和東洋亞區的分界線——華萊士線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另外在進化論的很多方面,華萊士與達爾文也持有異議。比如說關於人的大腦,華萊士認為不可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是“某種更高級的智慧給人類進化的過程確立了方向”,並因此與達爾文意見分歧。也就是說猿進化為人並不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而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某種戲劇性因素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另外在種痘問題上,華萊士也高唱反調,認為把動物的某種成分接種到人體是對人性的褻瀆。
在諸如這類問題上,華萊士沒能取得超越達爾文的成績。他在把進化論這一偉大發現的功績讓渡給達爾文的同時,也注定其就此退出歷史舞台的命運。
華萊士在出版《香港人魚錄》的1913年去世,享年九十歲。

評論

是否真的存在呢?很遺憾,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更多的看起來是岩井俊二的虛構,或者某人對於華萊士之名的冒用。
至少就阿爾弗雷德 魯瑟 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本人而言,並未有出版此著作。
通過對華萊士發表的文章進行檢索,未發現關於人魚的研究。
已知的是華萊士在1886-1887年間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進行巡迴演講,這是最接近於香港人魚事件的時間。對於1884年華萊士身處何處,暫不得而知。
華萊士最後的出版物,是1910年印刷再版的自傳《My Life》(我的生活),該書早在1905年便已經出版過。
從1910到逝世的1913年間,沒有其他出版物。
同時對於James Marchant(詹姆士 莫沁)所著的《Alfred Russel Wallace: Letters and Reminiscences, Vol. 1&2》(華萊士書信錄)中內容的檢索,僅發現他與其他學者(包括達爾文等人)討論進化論的證據,但未有華萊士對人魚進行研究的資料。
在此部分中,也發現了華萊對於spiritualism(唯心論)的相關討論,但未見實際實驗的證據。
1884年香港人魚事件,未有正式資料見諸於網路。
就Charles Smith Ph.D. 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 Kentucky.(查理 史密斯,西肯塔基大學博士,華萊士研究者)所言,“除非他對每一個人保守了秘密,否則我可以斷言他從來沒有寫過關於mermaid(人魚)的任何一本書,不管是事實性(的書籍)還是虛構(的小說)”。此應該是具有權威意義的論斷。
有趣的一點是,丹麥的著名小美人魚雕像正是1913年建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