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

香港亞洲電影節

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是由當地藝團“影意志”和“百老匯電影中心”共同策劃的,是目前香港最大規模的亞洲電影節,同時也是一個匯聚亞洲電影新力量的一個電影平台。今年電影節選映了近80部電影,共63個節目,新增了“亞洲經典”、“午夜狂熱”、“中國電影新世代”等多個項目。李安導演的新片《色•戒》作為本屆電影節的開、閉幕影片備受矚目。另外一個頗受關注的電影單元,是亞洲新導演獎。作為電影節主場地的油麻地百老匯電影院,在放映亞洲新導演的影片時,場場滿座。

簡介

《好雨時節》劇照。好雨時節》劇照。

2010年10月10日,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第五屆拉開了帷幕。HKAFF進入第五年,在表現形式上不再以過去的漫畫形象示人,改以影像及人氣作主打,一新觀眾的耳目,以增加時代感和亞洲的獨特味道。第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於10月22日至11月8日進行為期兩周的展映,此活動得到亞洲電影人的鼎力捧場。由中博傳媒出品的電影《好雨時節》在中、韓、日三國發行上映後,受到各國影迷們的熱烈追棒。此次應邀在“香港亞洲電影節”參展,將分別於10月29日、11月7日在“影迷別注”單元上映,觀影后,參加電影節的電影觀眾和各發行商對該片均表達出認可與讚賞,認為這是一部值得人反覆觀賞和回味的愛情經典。
 

特點

香港亞洲電影節香港亞洲電影節

隨著近年東南亞電影水平的提高,參賽作品除了在掌握技術方面日漸成熟之外,在題材上也不乏大膽創新之作,如馬來西亞的《出賣》,以音樂劇的形式諷刺媒體。印度尼西亞的《那一年的照相館》和《我無曳》,前者淡然而具韻味,後者譜寫出現代女性的境況,以及一段既愛且恨的母女關係。這些來自亞洲各國的作品,既有日韓大師級影人金基德、押井守、三池崇史等人的作品,也包括了更多新人之作,如台灣的魏德聖及中國內地應亮等,大部分作品都曾在各個電影節亮相甚至獲得獎項。

開幕電影中,邱禮濤導演的《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一片,繼《性工作者十日談》之後再度戰社會禁忌,關注社會邊緣女性的生存狀況。內地導演張元的《達達》則將作為閉幕電影放映。值得一提的是“日本PIA影展30年祭”,這位日本獨立影壇的老大哥,培育了不少新晉導演,是不少業內海外影展效法的對象。而今年“焦點導演”將推介憑藉《三隻猴子》贏得2008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努里·比格·錫蘭,讓影迷一口氣看完他的所有作品。

“亞洲新導演獎”是本屆“香港亞洲電影節”重點推薦的競賽單元,該獎項是頒發給銳意創新、風格獨特、藝術性高的亞洲區新導演。今年入圍的作品分別來自七個不同的亞洲地區,都是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作品風格迥異,新導演表現出的對身邊的人和事的思考,和對那種“人本位”的社會觀的展現各有特色。這七部作品分別是:香港導演譚國明的《七月好風》,台灣導演林靖傑執導的當紅花旦桂綸美主演的《最遙遠的距離》,中國內地導演郭小櫓的《今天的魚怎么樣?》,日本導演市井昌秀的《狗屁的歲月》,韓國導演盧東奭的《夢的另一端》,伊朗導演妮綺卡蓮美的《分手莫須有》,馬來西亞導演邱涌耀的《鳥屋》。10月7號晚頒出了“亞洲新導演”獎,獲得這一殊榮的是日本導演的電影《狗屁的歲月》,電影講述一對年輕貧窮的夫婦,掙扎而又滿懷希望的生活著的故事,影片處處流露真誠情懷與超現實的浪漫想像,獲得評審的高度讚譽。擔任此次“亞洲新導演”單元的三位評審分別是:譚家明、聞天詳和羅拉。八十年代香港新浪潮導演之一的譚家明早於1967年加入香港無線電視台,監製導演了大量電視作品。1978年起,他轉投電影工作,執導的作品有《名劍》、《烈火青春》等都極具代表性,06年,蟄伏了17年的譚家明執導了《父子》一片,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聞天詳1969年出生於台北,20歲起就在台灣各大報當影評人,並以“蔡明亮研究”取得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他現於台灣藝術大學、輔仁大學、銘傳大學任教,還為《中國時報》、《聯合晚報》、《世界電影》以及《GQ》寫影評;羅拉女士是【中國新電影雲南影響】的製片人,由於羅拉女士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新電影和青年電影人才的推動工作,在對新導演和新電影的認識上都有她獨到的見解,因此獲邀擔任評審。頒獎典禮上,羅拉親手頒獎給得日本導演市井昌秀,得獎者的夫人喜極而泣,抱著他們剛出生不久的小孩一同登上領獎台。

這次在電影節上看到了很多青年導演的創意火花,但同時也看到了大多的青年導演只是在用電影在言說自我的一個有限的空間。缺乏把握市場的能力,似乎並不了解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片子。電影做為一個產業來講更不能僅僅依靠導演一人的力量,製作精良的電影作品覺得是集體智慧和明細分工的一個產物,而製片人在這中間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拿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新浪潮為例,徐克、譚家明、許鞍華等導演也是在大製片廠商業電影的體制下溶入新的血液,新的嘗試。而這樣的平穩過渡,一方面得到了技術保證,另一方面多少扭轉了電影的創作方向,培養了王家衛、關錦鵬等一批電影人才,為之後的香港電影全盛做了很大的鋪墊。而羅拉女士,作為【中國新電影雲南影響】的製片人,遊走在市場和電影人之間,一邊給了年輕導演拍攝電影創造了機會,另一邊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研究市場、把關電影創作的每一環節和每一步,讓電影和電影市場得以親密接觸,良性循環。羅拉希望青年導演能關注更多外在的世界,拍真正給大眾看的好影片。

參賽作品

今年,主辦方本著繼續發掘亞洲好戲、推動年輕導演創作的宗旨,從60多個電影節目、近80部作品當中,選眏的四分之一的作品都是導演的第一、二部作品,力求延續香港亞洲電影節年輕活力的特點。除了開閉幕電影之外,本今年HKAFF還設定了“優先放送”、“特別呈現”、“亞洲新導演獎”、“影迷別注”、“亞洲國度”、“亞洲經典”、“焦點導演”、“日本PIA影展30年祭”、“中國電影新世代”和“亞洲短打”等環節。開幕電影《渺渺》(中國台灣)導演:程孝澤《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中國香港)導演:邱禮濤閉幕電影《親密》(中國香港)導演:岸西《達達》(中國)導演:張元優先放送《愛到發燒》(中國香港)導演:林震宇《車票》(中國/中國香港)導演:張之亮《機動部隊·警例》(中國香港)導演:羅永昌特別呈獻《三丁目之黃昏1》導演:山崎貴《三丁目之黃昏2》導演:山崎貴亞洲新導演獎《停車》(中國台灣)導演:鍾孟宏2008坎城影展“一種關注”參展電影《黃瓜》(中國)導演:周耀武2008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少女咪咪的煩惱》(日本)導演:岨手由貴子2006日本PIA電影節大獎亞軍《戲中戲中戲》(韓國)導演:KimByung-woo2008捷克KarlovyVary國際電影節NETPAC獎《出賣》(馬來西亞)導演:YeoJoon-han2008威尼斯、溫哥華、釜山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活著就是明天》(伊朗)導演:ManiaAkbari2007印度Kerala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獎2007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溫哥華、釜山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影迷別注《空中殺手》(日本)導演:押井守《東京奏鳴曲》(日本)導演:黑澤清《熱血高校》(日本)導演:三池崇史《魔法阿爸》(新加坡)導演:邱金海《東京》(日本、法國、韓國)導演:米歇爾·岡瑞、奉俊昊、萊奧·卡拉克斯2008坎城影展“一種關注”評審團大獎《麻雀之歌》(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2008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悲夢》(韓國)導演:金基德2008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幸福》(韓國)導演:許秦豪2008烏甸尼遠東電影節、紐約亞洲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881》(新加坡)導演:陳子謙2007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新加坡代表2007釜山、曼谷、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12蓮花》(新加坡)導演:陳子謙2008曼谷國際電影節競賽作品2008釜山影展參展電影《魔幻時刻》(日本)導演:三谷幸喜《我們這一家影院……服務周到》(菲律賓)導演:布里蘭特·曼多薩亞洲國度《海角七號》(中國台灣)導演:魏德聖2008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國際青年導演競賽作品

2008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最佳音樂、最佳攝影獎2008釜山、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中國台灣)導演:鈕承澤2007台北金馬影展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8台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獎2008鹿特丹影展NETPAC獎《死神的精度》(日本)導演:筧昌也《逝紙》(日本)導演:瀧本智行《放課後》(日本)導演:內田賢治《曾是超人的男子》(韓國)導演:鄭允哲《等愛》(馬來西亞)導演:JamesLee《三愛太難》(印度尼西亞)導演:HanungBramantyo《那一年的照相館》(印度尼西亞)導演:NanTriveniAchnas2008捷克KarlovyVary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2007釜山、雅加達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獎2008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我無曳》(印度尼西亞)導演:DjenarMaesaAyu2008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無眠一夜》(伊朗)導演:PouryaAzarbayjani2007多倫多、芝加哥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2008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我的寶萊塢偶像》(印度)導演:BuddhadebDasgupta2007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倫敦電影節參展電影《四女性》(印度)導演:AdoorGopalakrishnan2008多倫多、西雅圖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導演焦點:努里·比格·錫蘭《三隻猴子》(2008)2008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適合分手的季節》(2006)2008康城影展費比西獎2007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土耳其電影觀眾大獎2006多倫多及紐約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遠方》(2002)2003康城影展最住男主角及評審團大獎2003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2003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土耳其電影、最佳土耳其導演、國際影評人獎《五月碧雲天》(1999)2000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最佳土耳其電影、觀眾大獎、國際影評人獎2000柏林影展競賽作品2001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小城歲月》(1998)1998柏林影展青年導演論壇最佳電影獎1998伊斯坦堡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1998東京國際電影節銀獎1998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競賽作品日本PIA影展30年祭《二十歲的微熱》導演:橋口亮輔《初夏之戀》導演:古廄智之《吉野理髮之家》導演:荻上直子2004柏林影展特別表揚獎《14歲》導演:廣末哲萬2007鹿特丹影展NETPAC獎《公園和愛情旅館》導演:熊坂出2007釜山電影節參展電影中國電影新世代《李米的猜想》導演:曹保平《pk.com.cn》導演:小江《好貓》導演:應亮2008布利斯本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2008捷克KarlovyVary國際電影節“獨立電影論壇”競賽作品《的哥》導演:范儉2008威尼斯電影節影評人周,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參展電影《廢城》導演:趙大勇《夏至》導演:李睿珺《冷酷仙境》、《明信片》導演:郭小櫓

閉幕

竇驍、周冬雨竇驍、周冬雨

“第七屆香港亞洲電影節”8日晚閉幕,兩部閉幕電影《東風破》和《山楂樹之戀》的眾主創出席,包括導演麥婉欣、鄭思傑,演員官恩娜(Ella)、泰迪羅賓、周浚偉、劉浩龍及周冬雨、竇驍等。
大會現場頒發“亞洲新導演獎”給越南作品《小畢,別怕!》的導演潘黨迪,但他因故未出席領獎。大會同時頒發兩個特別推薦獎給中國導演張猛和新加坡導演巫俊鋒。
《東風破》當晚舉行首映禮,女主角Ella以tubedress隆重打扮示人,並請家人到場欣賞,沒有請男友。Ella表示:之前朋友們看了優先場後都贊她演得好,令她很開心,但她沒有想過要拿獎,不過如果有獎也會開心。Ella又稱:為了拍這部戲,他們要到東華義莊取景,讓她變得很重視生命,也開始去珍惜很多東西,連脾氣也改善了。問她可想過何時生BB?Ella說:沒想過,現在距離做人老婆的心態還很遙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