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明恩寺

香山明恩寺

香山明恩寺是的佛教聖地,寧海出北門的著名叢林之一。始建於唐乾元二年,是歷史悠久的千年浙江古剎,寺里有傳說乾隆十六年賜的“霞標雲楚”金字匾,“大雄寶殿”是清浙東八大書法家之一毛玉佩(號伴我居士)題寫。曾在一九六三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時被毀。無論從人文景觀看或者從自然景觀上看都是浙江的一大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簡介

香山明恩寺香山明恩寺
古代建造寺院都依“一掌金”在靈山秀水之間定出建造的位置,使人文景觀與自然達到和諧統一,此後就出現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明恩寺的前後山形,命名為“童子拜觀音”。寺後的巍巍高山猶如一尊端坐於蓮台的觀音,峰尖如披著巾飾纓絡,垂眉含目俯瞰著芸芸眾生,寺前的一座小山恰似撅臀、弓腰、伏身、投地的童子,明恩寺建在中間的蓮花座下。站在隔溪的牌門舒眺望,端莊慈祥的觀音大士與虔誠跪拜的善才童子,令人讚嘆自然界的造化神工。
明朝嘉靖年間,奉化大堰出了一位工部尚書名叫王鍅,致仕回鄉皇上恩準他尋寶地做壽城。他先是選址在大堰的“林隱寺”,當他看到明恩寺山形後,就欲改初衷,拆明恩寺造壽城。寺住持僧買通勘輿師在夢中反覆沉吟:“明恩不如林隱好”,才使王鍅定下留明恩拆林隱造壽墳的主意。
大凡好的山形都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在長洋嶺頂上望去,明恩寺山形猶如“猛虎出林”,大概王鍅看中亦在於此,宜於子孫出將入相;當你站到牌門舒正面瞻望,卻又變成活靈活現的童子在跪拜。但當地人站在寺前觀看小山又成了“犀牛望月”,故當地人又把它叫作犀牛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