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腦熱線

首腦熱線

首腦熱線,是兩國領導人進行通話的專用通訊線路,它的優勢在於兩國最高領導人直接溝通。說到底,其實首腦熱線,它是處理危機的一條熱線,在最重要的危機前,也就是說一觸即發可能導致大戰,甚至世界大戰的時候,起用"首腦熱線"可以懸崖勒馬,可以讓危機消彌於瞬間之時。

簡介

首腦熱線首腦熱線

首腦熱線,這堪稱是世界上保密級別最高的電話線路,是兩國首腦進行直接溝通的通訊線路,只有在非常重要和緊急的情況下才會啟用。中國和美國、俄羅斯、法國之間都建立了元首熱線。中國和日本、印度則開通了“總理熱線”。

歷史

首腦熱線首腦熱線

首腦熱線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的美蘇熱線。第一代首腦熱線只見文字不見聲音,半個世紀過去了,通訊技術的發達令熱線的形式也豐富了起來。最初的大國熱線主要是在容易出矛盾的大國之間。目的是為了發生重大事件時能及時溝通,避免擦槍走火。

早在1943年,白宮和英國唐寧街地下的作戰室,就可以進行加密語音聯繫,但真正能讓兩國元首直接溝通的熱線,則誕生在20年後美蘇冷戰期間。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令全世界都捏了一把冷汗。當時,美蘇兩國領導人的意圖需要12個小時才能到達對方陣營。一旦發生危機,還沒來得及溝通,戰爭可能早已爆發。古巴飛彈危機的成功化解不僅令世界免於毀滅,也讓美蘇意識到在最高層之間直接及時溝通是多么重要。這場危機直接促成了美蘇熱線的開通。

1963年6月,美蘇兩國簽訂《建立直接聯繫線路的諒解備忘錄》。根據這份檔案,兩國的直接通信線路包括:一條全天候的雙向有線電報通路和一條全天候的雙向無線電報通路。前者受到干擾時,就使用後者。莫斯科和華盛頓的兩個終端都安裝上電傳設備。說是直接聯繫線路,實際上這條線路要跋涉萬里,從華盛頓開始,歷經倫敦、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最後才到達莫斯科,全長約1.6萬公里。而無限電報線路則從華盛頓出發,經摩洛哥北部港口城市丹吉爾,傳到莫斯科。

運行

預約使用

首腦熱線-朴槿惠在通話首腦熱線-朴槿惠在通話

雖然現代通訊技術已足夠發達,但領導人熱線仍採用“應約”的形式,通話不是一時興起而是事先約定好的。在通話前,要先通過大使館打好招呼,協調好時間。熱線電話是免提的,雙方都有翻譯人員,現場交替傳譯。打電話也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在裝有熱線的整個屋子裡,有主席(或總理),有時還有外長,有不少工作人員。

連線技術

以前首腦熱線要走海底光纜,比如美蘇最初的熱線。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現在的熱線大都是通過通信衛星或者光纖,只要開通一條保密的線路就行。

維護

負責美俄熱線監管和維護的克里格·鮑馬管理著兩個通訊衛星,手下有16名工作人員,其中8人是技術專家,另外8人是語言學家。他們24小時輪班倒,每小時都要測試一下設備。

中國首腦熱線

中美首腦熱線

首腦熱線-李克強在通話首腦熱線-李克強在通話

中美的首腦專線是通過太平洋底的電纜直接通往雙方的政府首腦辦公室,並且設有1根備用線路。但是緊急情況下,可以利用任意線路通信。並且,通信密碼是只使用1次的密碼。通信器材與密碼由美國航天局準備,美方通信器材放在五角大樓,後再傳到白宮。一般,雙方是24小時值班體制,進行技術維護與首腦通話的翻譯。中美雙方的技術人員會每個月進行技術保養。內容包括:信號確認,試呼叫等。

中法首腦熱線

中法最早建立首腦間熱線電話的時間可以追溯至1999年。是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法國進行的四天訪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其中成果之一,便是開通兩國元首的熱線電話。

中俄首腦熱線

中俄在1998年5月5日宣布開通“直接的總統熱線”。時任外交部發言人的朱邦造表示,這條安全的電信紐帶是中國同外國首都之間的第一條熱線,它將使江澤民主席和葉爾欽總統得以“隨時交換有關雙邊關係和國際問題的看法”。

中日首腦熱線

2000年朱鎔基總理訪問日本時,連線日本首相官邸和北京中南海之間的專線開通。然而這條熱線卻一連“冷”了十年,因為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導致兩國關係陷入冰點,這條專線從未使用。直到2010年6月,溫家寶總理應約與當時新當選的首相菅直人通電話,才正式啟動這條熱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