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誌

水資源管理 農業管理 工業管理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精裝: 8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385986
條形碼: 9787802385986
尺寸: 29 x 21.6 x 5.8 cm
重量: 2.7 Kg

內容簡介

《餘慶縣誌(1988~2005)》內容簡介:方誌以載山川地理之要略。餘慶山川秀麗、穀物豐稔。境內河溪縱橫,山巒疊嶂。滔滔烏江縱貫南北,潺潺溪流夢縈春秋。中華山、橫擔山、獅子山雄峙黔中。飛龍湖、老林河、方竹湖,秀甲雲貴。瓜果蔬,飄香四季;煙茶藥,豐饒一方。石灰岩、陶土礦、鉬鎳釩,地藏瑰寶。烏江魚、涼山米、泡辣椒,席上添珍。構皮灘水電站,高峽出平湖,萬頃碧波生。遊覽新勝地,萬畝大壩蘊四時風月,西電東送譜盛世華章。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特 記
構皮灘水電站
四在農家
計生養老
今日城鎮
平安創建
第一篇 區域資源環境
第一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縣域
第二節 撤區建鄉(鎮)
第三節 鄉(鎮)
第二章 氣象
第一節 氣候
第二節 氣象業務
第三節 氣候區劃
第三章 自然災害
第一節 乾旱
第二節 洪澇
第三節 冰雹 雷電
第四節 倒春寒秋季綿雨凝
第四章 國土資源
第一節 地質地貌
第二節 國土規劃
第三節 國土管理
第四節 地籍管理
第五節 測繪管理
第六節 礦產資源管理
第五章 動植物資源
第一節 動 物
第二節 植物
第六章 水資源
第一節 水資源量
第二節 水能水文
第三節 水資源管理
第七章 旅遊資源
第一節 自然景物
第二節 人文景觀
第三節 旅遊
第八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質量
第二節 環保規劃與投入
第三節 環境污染防治
第四節 環境管理
第二篇 綜合經濟
第一章 經濟總量
第一節 生產總值
第二節 工農業
第三節 商貿業
第二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所有制結構
第二節 產業結構
第三章 經濟效益
第一節 社會生產效益
第二節 社會勞動生產率
第三節 投資效益
第四節 環境效益
第四章 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節 人均主要指標
第二節 城鎮化水平
第三節 農民生活水平
第四節 城鎮居民生活水平
第五節 溫飽型小康村
第五章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第一節 投資額
第二節 體制改革
第三節 投資管理
第四節 工程招標
第三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業所有制改革
第一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二節 土地流轉
第三節 新型合作經濟
第二章 農業生產力
第一節 勞動力
第二節 農業科技隊伍
第三節 耕牛
第四節 農業機械
第五節 耕地
第三章 農業開發
第一節 綜合開發
第二節 沼氣建設
第三節 以工代賑
第四節 扶貧開發
第四章 農業管理與耕作技術
第一節 農業管理
第二節 耕作技術
第五章 農作物生產
第一節 糧食作物
第二節 經濟作物
第三節 園藝作物
第四節 種子
第五節 農作物保護
第六章 烤菸
第一節 菸葉種植
第二節 菸葉烘烤
第三節 菸葉收購
第四節 菸葉復烤
第五節 儲運銷售 管理
第七章 畜牧水產
第一節 畜牧資源
第二節 畜牧生產
第三節 畜禽病疫防治
第四節 飼料種植加工
第五節 畜牧服務體系
第六節 畜牧管理
第七節 水產
第八章 林業
第一節 採種育苗
第二節 造林綠化
第三節 林地面積
第四節 森林蓄積量
第五節 森林資源保護
第六節 國有苗圃及林場
第七節 管理與投資
第四篇 城鄉基礎建設
第一章 城鎮建設
第一節 城鄉規劃
第二節 縣城建設
第三節 鄉鎮建設
第四節 城鎮管理
第五節 建築業管理
第二章 居民住房
第一節 房產登記
第二節 房產管理
第三節 城鎮住房改革
第四節 住房資金管理
第三章 交通運輸
第一節 公路建設
第二節 水上交通及橋樑建設
第三節 運輸
第四節 交通運輸管理
第四章 水利
第一節 水利工程
第二節 水土保持
第三節 防汛抗旱
第四節 水利管理
第五章 電氣化建設
第一節 電力體制
第二節 電源建設
第三節 電網建設
第四節 農網改造
第五節 電力管理
第六章 城鎮供水
第一節 縣城供水
第二節 鄉鎮供水
第三節 供水管理
第七章 通信郵政
第一節 通信
第二節 郵政
第五篇 工業商貿服務業
第一章 工業
第一節 公有制企業改革改制
第二節 工業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節 工業管理
……
第六篇 財政 稅務 金融
第七篇 經濟管理
第八篇 中共餘慶縣地方組織
第九篇 政權 政協 政務
第十篇 司法 軍事
第十一篇 社會事業
第十二篇 群團組織
人物
表彰單位
附錄
修志始末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