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出晴後雨

飲湖上出晴後雨

3. 5.亦:也。 6.欲:想要。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注釋]
1. 瀲灩:波光閃動的樣子。
2. 空濛:雲霧迷茫的樣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5.亦:也。
6.欲:想要。
7.淡妝濃抹:素淡的妝容或是濃重華麗的打扮
8.相宜:合適
9.總相宜:都非常合適
[解說]
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特別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無論是素淡的妝容或是濃重華麗的打扮,都非常合適。
[中心]
詩人抓住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徵,描繪了西湖的風采神韻,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的熱愛與讚美。
[簡析]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一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藉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附 飲湖上初晴後雨(一)
(宋)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