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

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檔案說明,衛政法發〔2009〕54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引》,我部組織制定了《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九年六月十日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現狀

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辦法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歷經了初級階段(20世紀60~70年代)、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調整階段(20世紀90年代)和鞏固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四個階段。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個以國家標準為主體,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相互補充,門類齊全,相互配套,與中國食品產業發展、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證人民身體健康基本相適應的標準體系

基本構成

截至2003年底,中國發布食品標準總計3400項,其中國家標準2206項,行業標準1194項。按照食品安全標準的範圍與類型劃分,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標準總計2619項,其中國家標準1000項,行業標準1619項。食品安全基礎標準31項,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標準216項(其中限量標準67項、涉及限量指標的產品衛生標準149項),與食品接觸材料衛生標準40項,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標準588項,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方法標準1560項,食品安全標籤標識標準21項,特定食品產品標準163項。

20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食品安全標準的數量非常少。改革開放,特別是加入WTO後,食品安全標準的發展呈現突飛猛進的趨勢,數量逐年增加。

主要特點

通過與食品法典委員會、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比較,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各級標準相互配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標準體系

2)基本滿足了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3)與國際標準體系基本協調一致

4)體現了科學性原則和WTO/SPS協定的原則

主要問題

(1)標準總體水平偏低

(2)部分標準之間不協調,存在交叉,甚至互相矛盾

(3)重要標準短缺

(4)標準的前期研究薄弱

(5)部分標準的實施狀況較差,甚至強制性標準也未得到很好的實施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概況

管理體系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授權,統一管理全國食品安全標準化工作的主管機構。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相關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一定專業領域內,負責本專業技術領域內的標準化技術歸口和組織管理工作,包括對標準的技術性和實用性進行審查等。有關食品安全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成員以食品安全行業專家和標準化專家為主,專業協調配套,委員會秘書處是常設機構。

全國目前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14個,包括: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農作物種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飼料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飲食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動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植物檢疫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農業分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農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水質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及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目前,正在積極籌備建立一些新的與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如全國蔬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實驗動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還計畫在水果、蔬菜、茶葉、食用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設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建設的研究

各相關部門圍繞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建設,投入了大量的經費,配備了高素質的科研人員,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標準的研究與制定,為完善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部“十五”期間設立的12個重大科技專項中,“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科技專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科技專項、“農產品深加工技術與設備研究開發”科技專項和“奶業重大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技術集成示範”科技專項以及“863計畫”、“973計畫”和社會公益基金,設定了相應的課題研究、制定食品安全標準體系。

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衛生部、商務部等部門,也將食品安全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作為本部門的重點工作。例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在開展“中國食品標準清理整頓工作”;衛生部開展了“國際食品安全法規對我國的影響研究”;商務部自1999年實施了“三綠工程”等。

全標準體

(1)研究與構建了科學合理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框架

(2)研究與制定了一批重要和急需的食品安全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