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草[中藥]

飛燕草[中藥]

飛燕草,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飛燕草Consolida ajacis (L.)Schur的根和種子。現國內各城市多有栽培。種子具有催吐、瀉下之功效。外用殺蟲,治疥瘡、頭虱。根:外用治跌打損傷。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和種子。

性味

味辛、苦,性溫,有毒。

歸經

歸肺、心、胃經。

功效

種子有催吐、瀉下作用。

主治

種子:外用殺蟲,治疥瘡、頭虱。

根:外用治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治風寒頭痛:飛燕草10g,三角咪20g,水煎服。(《精編中草藥圖譜》)

治氣虛多汗:飛燕草研末,每次油湯吞服1-2g。(《精編中草藥圖譜》)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種子毒性最大,一般作外用。

採集加工

夏秋採集,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飛燕草,又名彩雀。莖高約達60cm,與花序均被多少彎曲的短柔毛,中部以上分枝。莖下部葉有長柄,在開花時多枯萎,中部以上葉具短柄;葉片長達3cm,掌狀細裂,狹線形小裂片寬0.4-1mm,有短柔毛。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小,不分裂,線形;花梗長0.7-2.8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附近,小,條形;萼片紫色、粉紅色或白色,寬卵形,長約1.2cm,外面中央疏被短柔毛,距鑽形,長約1.6cm;花瓣的瓣片三裂,中裂片長約5mm,先端二淺裂,側裂片與中裂片成直角展出,卵形;花葯長約1mm。蓇葖長達1.8cm,直,密被短柔毛,網脈稍隆起,不太明顯。種子長約2mm。

生長環境

原產歐洲南部。現國內各城市多有栽培。

性狀鑑別

種子呈稜錐形,具鈍3棱或4棱,長1.6-2.0mm,寬1.2-1.8mm,黑褐色,上部較寬,下部漸窄,具相連的橫翅,翅上有稍微隆起的平行細紋。種臍在基端。胚乳豐富,黃褐色。胚極微小,位於種子中下部。種子千粒重約1.9g。

藥理作用

其脂肪油有殺蟲作用。種子毒性較大。

相關論述

《中國藥植圖鑑》:“種子:內服,作用類似烏頭,可治喘息,水腫。根:主治腹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