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蝙蝠有害?

據華先生介紹,進入秋季以來,他家窗外的蝙蝠少了很多,但並未完全絕跡。 據其介紹,目前盤踞在一些居民家中的蝙蝠,一般來說不會對人產生危害。 據專家介紹,今夏在居民家中出現的蝙蝠,可能是和現在的環境有關。

 日前,南京市民華先生抓獲了一隻飛進家中的蝙蝠,讓他感到既驚奇又震驚!華先生告訴本報記者說,蝙蝠在城市中已經難得見其蹤影了,但是近幾個月來,在他家陽台的雨搭以及屋檐下,卻聚集了眾多的蝙蝠。這本不足為奇,因為華先生以前知道蝙蝠是種有益的動物,但是他後來從媒體上了解到,蝙蝠身上其實還帶有狂犬等病毒
,尤其是近日有訊息稱,科學家在蝙蝠身上發現了類非典病毒,其可能是非典病毒宿主,這讓華先生吃驚不小。

記者在連日的採訪中了解到,南京不少居民也在家中發現了蝙蝠,像華先生那樣的擔心,也在困擾著他們。

“這種擔心其實毫無必要,因為現在市民碰到的進家蝙蝠不是有傳染病毒可能的果蝠,而是沒有什麼危害性的蝠翼,所以不要輕易去傷害它們。”南農大動物醫學院的專家發出如是忠告。

我抓獲了飛進家中的蝙蝠

家住南京市瑞金路的市民華先生近日向本報報料:他家及附近居民連續幾天受到蝙蝠的騷擾。華先生說,其實在夏天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家的雨搭和屋檐下聚集了大量的蝙蝠,當時自己並未有所在意,因為以前接受的教育告訴他,蝙蝠是種有益的動物。有一天,華先生在上網的時候無意中發現,有很多的報導說,蝙蝠身上其實帶有不少的病毒,這樣的報導在前年的“非典”時期尤其鼎盛。尤其是最近,他又從報紙上讀到有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身上的確分離出跟“非典”非常相似的病毒,蝙蝠可能是非典病毒的宿主。看了眾多的報導,再瞧瞧窗外近在咫尺的蝙蝠,“心裡頓時就有了很不爽的感覺,”華先生說。

據華先生介紹,進入秋季以來,他家窗外的蝙蝠少了很多,但並未完全絕跡。有幾次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還聽到過蝙蝠的叫聲。幾個月來,儘管有所擔心,但是華先生一家和窗外的蝙蝠一直相安無事。前幾天,正在家中休息的華先生忽然發現,一隻蝙蝠急速地飛了進來,“我當時就很著急了,因為假如蝙蝠身上真的帶有像狂犬病之類的病毒的話,咬到人怎么辦?”華先生說。後來,華先生和家人趕緊將家中的門窗關上,然後開始圍捕這隻蝙蝠。當這隻蝙蝠被“逼”至牆角時,華先生就用一塊布包住自己的手,然後上前抓住了它。

但是,華先生很快就陷入了迷茫中。該如何處置這隻蝙蝠?是將其處死還是將其放生?華先生告訴記者,最後他還是在無奈中用一塊布包著將這隻蝙蝠放掉了。

有人稱多年沒在家看到蝙蝠

昨天,記者走訪了南京白下區的幾個小區。家住三條巷小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今年8月份的一個晚上,一隻蝙蝠曾經飛進了他們的家。當時,王先生的兒子正在家睡覺,突然發現房間中有一個黑影,王先生的兒子看到這個黑乎乎的東西很緊張。王先生聽到兒子的呼叫,趕緊起來開燈一看,原來是一隻蝙蝠飛進了兒子的房間,並在房間裡飛來飛去。王先生家住在6樓,蝙蝠是怎么進入王先生家中的呢?據王先生猜測,這隻蝙蝠可能是通過他家露天的陽台進入房間的。

王先生回憶,當時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很害怕,覺得這個黑乎乎的東西很嚇人,不知怎么辦。最後王先生找到了一根釣魚竿,幾經周折,才把蝙蝠“打”了下來,掉在地上的蝙蝠還在不停地掙扎。王先生趕緊又把地上的蝙蝠用筷子夾出了窗外,蝙蝠在被王先生扔出窗外的同時又飛走了。

周圍的鄰居們稱,已經有好多年沒在房子裡看到過蝙蝠了。以前的平房又矮又潮濕,所以經常在房子裡發現蝙蝠。居民們都知道蝙蝠是吃蚊子的,所以一般居民發現了房間裡有蝙蝠都不會趕走,而是任它留在房子裡,現在的住房都很高,又比較乾淨,很少發現有蝙蝠了。王先生家突然飛進了蝙蝠,而且王先生家還是很高的樓層,所以大家都覺得很奇怪。

蝙蝠“住”在居民家中十幾年

昨天中午時分,家住在二條巷小區的余先生很無奈地告訴記者,他家屋頂就有一個蝙蝠的窩,蝙蝠已經“住”在他家十幾年了,大蝙蝠生小蝙蝠,這些蝙蝠已經在他家繁衍了好幾代了。余先生帶著記者來到他的家,記者看到,余先生家是一個舊式的兩層小洋樓,屋頂是那種老式的瓦塊,屋頂中間有很多的縫隙,牆都是由磚塊砌成,沒有進行粉刷,是民國時期的那種樣式房。

余先生告訴記者,就在那個屋檐的縫隙中有一個窩,蝙蝠就在裡面,趕都趕不走,而且每年一到夏天就有成群的小蝙蝠從這個縫隙里鑽出來。

余先生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子太老了,經不起折騰,所以就對房子進行了簡單的裝潢,對屋頂的縫隙進行加固。有一次余先生把這個洞塞實,想這樣蝙蝠就應該沒法生存了,可是真正實施後發現蝙蝠可以從屋頂下來,所以他現在沒有辦法將這個窩徹底掃除,只能任由其繁殖、生長,不過幸好現在這些蝙蝠沒有給余先生帶來實質性的麻煩。

蝙蝠“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人們的印象中,蝙蝠總是和恐怖、猙獰聯繫在一起。在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中,蝙蝠往往以吸血和吃人的形象出現,導致人們對其產生厭惡的情緒和感覺。“文藝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的誤導,使人們對蝙蝠產生了負面的印象,其實蝙蝠是一種有益的動物。”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一位姓程的研究員接受江南時報記者採訪時打消了記者的疑惑。

據程先生介紹,一種名為葉口蝠的蝙蝠唾液中含有一種名為纖維蛋白溶酶的物質,能夠溶解血栓,如果把它用來治療心臟病,病人的血液循環會立即恢復正常,可以使突發心肌梗塞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使人體受到的傷害減少到最低限度。

記者通過查詢有關資料了解到,據去年12月墨西哥《健康》雜誌報導,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科學家做了三個不同的試驗,分別把葉口蝠唾液注入到人、兔子和蝙蝠的血液中,結果發現,人的血栓在幾分鐘之內就被溶化了,隨後兔子的血栓也被溶化了,只有蝙蝠的血栓未被溶化。

那么,蝙蝠身上到底有沒有攜帶病毒呢?南京農業大學動醫學院的這位專家向記者介紹說,捕食昆蟲減少蚊患的蝙蝠,對人類而言是有益的動物,扮演著平衡生態的角色,但蝙蝠身上確實至少帶有14種可傳染人類或動物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漢塔”病毒等,尤其是尼帕病毒,感染上的人50%以上都會死亡。蝙蝠身上帶有病毒,近年已證實至少爆發過兩次突發性傳染病,一次是在澳大利亞,亨德拉病毒先由蝙蝠傳給馬,再傳給人;另一次是在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由蝙蝠傳給豬,再傳給人。蝙蝠近年來已被證實是一些重要動物源傳染病病毒病原(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動物)的自然宿主,而這些被病毒感染的蝙蝠基本不會出現臨床症狀。

但是,科學家們目前只在菊頭蝠屬的4個種里發現了SARS病毒抗體和基因,其他種屬尚未檢測到類似病毒。

蝙蝠傷人案例各有不同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關於蝙蝠傷人的報導時有見諸媒體。

據深圳媒體報導,今年6月10日早晨,深圳龍崗打工者小李一覺醒來,當其脫下身上的白T恤衫時,只見背部血跡斑斑,還有一隻毛茸茸、黑糊糊的蝙蝠粘在上面,床上的涼蓆上也是一攤血,同樣躺著一隻死蝙蝠。工友告訴小李,他背上還有些紅點。小李生怕蝙蝠趴在他背上吸血,同時也擔心蝙蝠可能會攜帶有傳染性的病菌,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於是趕緊前往醫院就醫。雖然有關專家的解釋讓小李暫時打消了顧慮,但被蝙蝠咬傷仍讓其難以釋懷。

今年初,美國一位15歲名叫珍娜·吉斯的女孩因精神恍惚而到醫院就診,但僅憑這一症狀,醫生一時難以作出確定的診斷。兩天之後,吉斯覺得站立不穩,開始噁心和嘔吐。她再次就醫,而這次看的是神經專家。吉斯對醫生說,她感覺疲勞,渾身無力,左手有刺痛和麻木的感覺。她說她的左手食指在一個月前曾被一隻蝙蝠咬傷過,當時鮮血一下涌了出來,還出現了一個小傷口。當時她只當是破了點皮,簡單包紮了一下,並未及時就醫。直到出現上述症狀,家人才有點心急,趕緊上醫院就診。最後,她被診斷為狂犬病,雖然,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她所患的狂犬病就是被蝙蝠咬過所致。最後醫生及時採取一種“雞尾療法”,才使這個15歲美國女孩死裡逃生。

專家稱莫對蝙蝠開殺戒

“華先生等居民的擔心,其實毫無必要。”南京農業大學動醫學院的程研究員說。

據其介紹,目前盤踞在一些居民家中的蝙蝠,一般來說不會對人產生危害。他告訴記者,在前年的非典時期,有很多市民曾經向他們諮詢過有關蝙蝠攜帶病毒的問題,很多人擔心蝙蝠會不會傳染非典,有的市民也問過如何處理飛進家中的蝙蝠。“我們每天都在向他們解釋,其實蝙蝠是否能傳染病毒目前還沒有定論,不用太過緊張,而且蝙蝠傳染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全世界都有蝙蝠,如果真的會傳染的話,為什麼SARS只在某些地區高密度暴發呢。再退一步說,即使蝙蝠傳染,研究也表明只是果蝠有傳染的可能,而果蝠只有南方才有,北方不可能出現,市民們現在普遍看到的蝙蝠叫做蝠翼,對人沒有任何危害性,所以不要輕易去傷害它們。”這位專家說。

“近來一些蝙蝠飛進居民家裡,是因為進入秋季天氣變冷,蝙蝠飛入房間以求避寒,所以大家不要莫名地擔心和緊張。”江蘇省疾控中心的一位人士昨天也對前來採訪的本報記者說,到目前為止,南京還沒有發現被蝙蝠咬傷而導致病發的病例;而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獸醫學院的資料也表明,迄今也無任何的動物因為被蝙蝠咬過而病發的情況出現。蝙蝠一般對人體沒有危害,但為防止被咬傷或傳染到其身上的寄生蟲、病毒,最好不要徒手接觸。

據專家介紹,今夏在居民家中出現的蝙蝠,可能是和現在的環境有關。今年以來,由於南京大面積的城市建設,環境遭??的角度而言,蝙蝠的增多是必然之勢,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蝙蝠在內的一些野生動物攜帶各種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正常現象。包括菊頭蝠在內的食蟲蝙蝠是很多農、林業害蟲的重要天敵,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切不可因為此項研究結果的公布而對蝙蝠開殺戒。蝙蝠數量少了,蚊子攜帶的登革熱等流行病暴發的可能性便會大大增加。

“蝙蝠對人類是有益的,我們應注意自覺保護它們。”所有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都如是說。

相關連結

蝙蝠攜帶類似SARS病毒

新華網湖北頻道9月30日電 中國科學院科學家聯合美國、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在SARS病毒動物溯源研究中取得新突破,研究調查表明,蝙蝠攜帶有類SARS的病毒。這一研究成果在9月29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

研究小組負責人、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3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科學家只在菊頭蝠屬的4個種里發現了SARS病毒抗體和基因,其他種屬尚未檢測到類似病毒。病毒須進行複雜的遺傳變異才能跨種傳播,雖然蝙蝠類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同源性達92%,但目前在蝙蝠體內檢測到的類SARS病毒還不會直接感染人類。

石正麗研究員和動物研究專家張樹義研究員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在研究中注意到,蝙蝠近年來已被證實是一些重要動物源傳染病病毒(既可以感染人又可以感染動物)的自然宿主,而被病毒感染的蝙蝠基本不出現臨床症狀。從2004年3月開始,聯合研究小組在廣西、廣東、湖北和天津四個地區採集3個科6個屬9個種共408隻蝙蝠的血清、咽拭子和肛拭子樣本。在武漢的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澳大利亞吉朗的動物健康研究室同時對這些樣本進行了SARS病毒抗體和基因的檢測,結果在菊頭蝠屬的4個種里發現了病毒抗體和基因,其中大耳菊頭蝠顯示70%以上的抗體陽性率。

石正麗研究員說,包括蝙蝠在內的野生動物攜帶各種病毒是自然進化的結果,是正常現象。包括菊頭蝠在內的食蟲蝙蝠是很多農林業害蟲的重要天敵,對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切不可對蝙蝠開殺戒。

蝙蝠唾液提取物可能入藥

一項可能治療卒中的新研究使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受到鼓舞。這種可能有效的治療物質最初是從吸血蝙蝠的唾液中提取的。

吸血蝙蝠的唾液被稱為desmoteplase(DSPA)。DSPA可選定並破壞血塊。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澳大利亞維多利亞BoxHill醫院的Medcalf醫師說:“當吸血蝙蝠咬人時,蝙蝠會分泌這種強效溶血塊(溶解纖維蛋白的)物質,使被咬者的血液始終保持流動,以供給蝙蝠吸食。”

當1個血塊或1串血塊阻斷了對大腦的供血時,會導致局部缺血性腦卒中。然而,惟一獲得FDA批准的卒中治療,卻僅僅套用於一小部分患者,因為這種治療必須在卒中發作的3個小時內進行。另外,這種治療在某些動物研究中已經顯示可促進腦細胞死亡。根據這項新研究,DSPA比目前的療法更具潛力。研究人員將DSPA或目前被FDA批准的治療藥物注射於鼠大腦中,然後記錄了腦細胞的存活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DSPA比目前的治療方法引起較少的腦細胞死亡。正當研究人員受到這些研究結果的鼓舞時,美國卒中學會諮詢委員會的Goldstein醫師說:“該項研究僅限於未發生卒中的鼠,而且重點只在研究DSPA的毒性。”這種治療方法是否會得到證明在改善卒中轉歸上的安全有效,仍需要進一步地試驗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