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寶剎

指古代的佛寺,年代久遠。千年是虛數。。

千年寶剎

千年寶剎鬧鬼之謎
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築獨具的特徵。始建於唐代的獨樂寺是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之一,集我國木結構之大成。
動物學博士王毅男說,食魚蝙蝠捕魚的成功機率並不高,但每一次收穫都比捕捉上百隻蟲子“實惠”的多。
天津市西北的薊縣距離京城100多公里,縣城雖小,卻有一座名聞遐邇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喚作獨樂寺。
關於獨樂寺名稱的考證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獨以普度眾生為樂”,遂將寶剎取名獨樂寺。不過,就是這個清淨的京畿小廟,在今年入夏以來,屢屢被一些奇怪的傳聞所包圍。附近有居民說,這座寺院似乎出現了幽靈。
最近,本報記者專程趕往薊縣,試圖解開這座千年寶剎鬧鬼之謎。
夜晚來臨,附近居民總能聽到從獨樂寺里傳出一陣陣奇怪的聲響。
9月14日下午,薊縣突降中雨,天氣驟然冷了起來。獨樂寺外的一家小飯店,稀疏的幾個行人紛紛跑進來避雨。
“現在好些了,前一段時間寺里就跟鬧鬼似的。”夥計們向記者繪聲繪色地描述所見所聞,吸引了眾人的興趣。
店內夥計清楚地記得,有種聲音他們以前從未聽到過,前段時間經常在夜裡從獨樂寺傳出,有點像老鼠“吱吱吱吱”的叫聲,但“感覺又很不像,聲音很雜很鬧,也很多”。
據說,這種聲音持續了好幾個月。從今年入夏以來,每到夜晚就響個不停,一到白天,寺院重又恢復平靜,很多人不明白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中間也包括寺院內的工作人員。
在獨樂寺,附近居民描摹的聲音得到劉淑琴的確認,起初她也不知道寺院裡出現了什麼。
47歲的劉淑琴堪稱獨樂寺中最為年長的幾個工作人員之一,她的主要職責是看護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閣”,到今年為止她在寺院的工作時間將近20年。
“聲音主要是從觀音閣里發出的,由於晚上大家不在寺院住,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進了寺院。”劉淑琴說。
外界傳聞之外,劉淑琴等人還發現了更多的線索,在工作人員看來,這些細節比起那些令人不寒而慄的聲音“更叫人覺得玄”。
田螺死在門縫裡,在現場又發現了第二隻、第三隻……焦點一下子投射到觀音閣。
9月15日下午,獨樂寺,觀音閣。天色陰暗,室內沒有燈光。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記者順著閣內陡峭的木質樓梯,小心翼翼地爬到2樓。
好一座大剎!這是一尊高達16米的“十一面觀音”塑像,它有11個人面,直到頂樓它那高高在上的頭顱才為人所見。
就在2樓西門的位置,“幽靈”活動的痕跡顯現了。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記者在門縫裡發現了一隻死去的田螺,緊接著又發現了第二隻、第三隻……
“真是不可思議,在鬧市區這么高的建築上居然有田螺死在門縫裡,誰把它們帶到這裡來的?”工作人員講出最初見到它們時的疑惑與驚恐。
事實上,從去年夏天開始,寺院裡就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情況,觀音閣里發現田螺的情況屢見不鮮,除此之外,還有死魚。死魚如何進得了觀音閣?工作人員最初懷疑是沙燕把魚叼進去的,不過沙燕的嫌疑很快就被排除了。
“過去寺內發生過沙燕做窩的情況,我們就在門窗上加裝了很細密的鐵絲網,沙燕根本就飛不進觀音閣。”一位工作人員說。那么,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難道真的有幽靈出現?
有一天,劉淑琴驚奇地發現,佛像用來驅趕蟲子的薰香不冒煙了。
在今年四五月份的一天,劉淑琴點薰香的時候,發現這些用來驅趕蚊蟲的香不冒煙了。
記者在大佛左側的腋下看到了這樣一個洞。據劉淑琴介紹,塑像為了防蟲蛀,在底座上有兩個通氣孔,劉淑琴每年都會往裡薰香,但今年放香進去,上面卻不冒煙,一時都不知道是怎么了。
不僅如此,有一回,北京的王毅男博士來到獨樂寺的觀音閣,他發現,在晴天的時候,部分壁畫泛黃,摸起來竟是濕濕的。與此同時,觀音閣里時不時有屍體腐爛的氣味,以及其他難聞的氣味。
所有這一切,在最初發現的時候都找不到答案,而外界傳聞越來越多。寺院工作人員認為,到了必須查出真相的時候了。
一天深夜,幾個人打著電筒,順著樓梯,慢慢爬上頂樓,在斗拱的間隙里,他們看到了數不清的蝙蝠。
“是的,就是蝙蝠。”劉淑琴肯定地說,“我們看到了蝙蝠,太多了,倒立懸掛在斗拱上。”
真相似乎在慢慢揭開,工作人員開始把所有的離奇現象跟蝙蝠聯繫起來思考。
“那么多蝙蝠發出的聲音,就像是一群老鼠開會時的叫聲。”另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都知道蝙蝠是吃蟲子的,白天休息,夜間活動。我們懷疑是蝙蝠堵住了薰香的洞,並且拉(灑)尿時把壁畫和佛像弄濕了,這個世界沒有什麼鬼怪的。”
但是死魚和蝙蝠又是怎么回事?蝙蝠釣魚做什麼?對此他們並不知道。於是,獨樂寺的管理者、薊縣文物保管所所長劉文山在4月底向中科院動物所的張樹義研究員發出了邀請,希望他能到薊縣徹查元兇。
五一假期,研究員帶著幾名動物學博士來到薊縣獨樂寺。
“張老師的脾氣大家都知道,一聽到新情況,他就一定要趕到現場去看。”中科院動物所的工作人員張金樹說。
張樹義,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五一假期,研究員帶著幾名動物學博士專程來到薊縣獨樂寺,這些博士中包括專攻蝙蝠研究的王毅男。在觀音閣,他們抓住了幾隻蝙蝠。
“那是我們認識的蝙蝠種類,所以我們一看就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張樹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它們是大足鼠耳蝠和水鼠耳蝠,其中絕大多數個體是大足鼠耳蝠。”
據介紹,大足鼠耳蝠是中國和亞洲近年來首次發現的食魚蝙蝠。
“除了吃蟲,它還吃魚。”王毅男說,“大足鼠耳蝠顧名思義就知道它有一對大腳。可以斷定的是,觀音閣的小魚是由蝙蝠帶進來的。”
真相已經揭開,觀音閣里的奇怪現象林林總總,卻基本上都能同蝙蝠聯繫在一起——夜晚,成群結隊的蝙蝠發出“吱吱吱吱”的聲音,它們飛出去捕魚,偶爾會抓幾隻田螺從門縫往裡鑽,它們排出的糞便淋濕了壁畫,它們的屍體堵住了薰香洞口……原來所謂的幽靈竟是這些小東西!
為什麼不到別的場所,而恰恰在寺院安家落戶?
據獨樂寺工作人員反映,蝙蝠夜間大多懸掛在閣內的木製斗拱上。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斗拱參差不齊,錯落有致。
“只要不是很光滑的平面,都適合蝙蝠懸掛。”王毅南說,“大體上講,蝙蝠來到獨樂寺落窩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外界逐漸喪失適合這些群居動物居住的陰涼乾燥的場所,二是獨樂寺入夏後陰暗涼爽的環境吸引了它們。”
為了保護文物,工作人員四處驅趕“不速之客”,卻被張樹義制止了。
據了解,為了保護泥塑不再受蝙蝠尿液的侵蝕,工作人員每天都要用乾淨的塑膠布把塑像圍起來。蝙蝠在觀音閣寄居,對泥塑、壁畫和建築本身的威脅越來越大。為了保護文物,工作人員四處驅趕這些“不速之客”,但這一“大掃蕩”被動物學家張樹義制止了。
原來,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舉動直接威脅到工作人員的健康。張樹義研究員介紹,蝙蝠有可能攜帶病毒,如狂犬病毒,如果不小心被蝙蝠咬傷,後果不堪構想。另外,張樹義研究員認為“蝙蝠是有益的動物類群,絕對不能因為保護古建築而傷害它們。”
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對付蝙蝠要用疏導的辦法。
王毅男博士說,可以為蝙蝠在附近建一個新家——蝙蝠屋。蝙蝠屋應該能防雨,因為蝙蝠不喜歡潮濕,室內比較黑,因為蝙蝠是夜行動物,喜歡黑暗。另外,張樹義研究員還建議工作人員把寺里的環境變化一下,讓它住得越來越不舒服。比如蝙蝠不喜歡光,那就適當加強獨樂寺的光亮;再比如它習慣腥臭的氣味,就讓獨樂寺的氣味變得清爽一點。

相關信息

海南級反潛護衛艇
紅箭-9A反坦克飛彈SAC高機動越野輕卡發射車
越野競速錦標賽
中國76式水陸坦克搶救牽引車
聯合特遣部隊
ZDF89式履帶式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