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貝碧嘉[2018年第16號颱風]

颱風貝碧嘉[2018年第16號颱風]

強熱帶風暴貝碧嘉(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Bebinca,台灣地區譯名:貝碧佳,國際編號:1816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為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貝碧嘉“一名由中國澳門提供,是當地人非常喜愛的一種牛奶布丁。 該系統於2018年8月9日8時許被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低壓 ,北上相繼登入海南省瓊海市 和廣東省陽江市 而又南下出海,後於8月12日14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熱帶風暴 ,在廣東西部近海迴旋打轉後又於8月15日21時40分許在廣東省雷州市東里鎮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 ,隨後其西行進入北部灣並略有加強,於8月17日7時30分許在越南清化省沿海第四次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 ,最終於8月17日17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 截至2018年8月13日下午1時,香港天文台發出的一號戒備信號已生效91小時。預計於2018年8月14日夜間前後以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10級左右)在西部沿海地區再次登入,登入後沿粵西沿海向廣西方向移動,較長時間給粵西和珠江三角洲帶來明顯的風雨影響 。

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表,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表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其中“貝碧嘉”是中國澳門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當地人非常喜愛的一種牛奶布丁。

發展過程

2018年8月4日3時許,一個熱帶擾動在南海東南部海面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6W。當日7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

8月8日19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當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認定為低壓區。當日22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

8月9日8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 。當日14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8月10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9時前後,該熱帶低壓在海南省瓊海市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 。此後,該熱帶低壓改向東北方向移動,於當日下午從海南島東北部出海,並逐漸向廣東西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變化不大 。

8月11日10時35分,該熱帶低壓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再次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 。當日22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取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並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降低為“MEDIUM”。隨後該熱帶低壓從廣東省茂名市沿岸出海,並緩慢向東南方向移動。

2018年第16號颱風“貝碧嘉”路徑圖 2018年第16號颱風“貝碧嘉”路徑圖

8月12日11時30分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再次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給予其國內編號1816 ,稍後香港天文台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當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布烈風警報(GW),隨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20W。

8月13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816,並將其命名為貝碧嘉。當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當日晚間,“貝碧嘉”開始緩慢向偏東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

8月14日早晨,“貝碧嘉”在澳門以南海面轉向偏北方向移動。當日下午,“貝碧嘉”又轉向偏西方向移動,移速逐漸加快,強度繼續加強。當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

8月15日8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當日21時40分許,“貝碧嘉”在廣東省雷州市東里鎮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 。當日23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

8月16日2時許,“貝碧嘉”從雷州半島出海並移入北部灣海面。當日5時許,中央氣象台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當日11時許,香港天文台亦再次將其升格為強烈熱帶風暴。隨後“貝碧嘉”繼續向西偏南方向移動,向越南北部一帶沿海靠近,強度略有加強。當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8月17日凌晨,因受到陸地摩擦等因素影響,“貝碧嘉”開始逐漸減弱。當日5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6時許,中央氣象台亦再次將其降格為熱帶風暴。當日7時30分許,“貝碧嘉”在越南清化省沿海登入,登入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 。當日11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發布最後警報(FW)。當日14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隨後日本氣象廳和香港天文台亦先後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當日17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當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在事後發布的最佳路徑中,日本氣象廳將“貝碧嘉”的巔峰風速由50kt下調至45kt 。

颱風特點

“貝碧嘉“具有“路徑複雜、生命史長、多次登入、降水猛烈”的特點,其路徑複雜:登入海南後折向東北方向移動,登入陽江後又折向西南方向移動,此後又折向東南方向移入海面,在廣東省西部海面徘徊擺動,近海迴旋已超過2圈。自2018年8月9日8時以來共持續8天有餘,遠超南海颱風一般3-4天的生命史 。

預報預警

中央部委

中央氣象台對“貝碧嘉”發布的預報和預警 中央氣象台對“貝碧嘉”發布的預報和預警

中央氣象台:中央氣象台於2018年8月9日10時發布熱帶低壓預報 ,8月11日6時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8月12日18時改發颱風黃色預警 ,8月13日6時改發颱風藍色預警 ,8月14日18時再次改發颱風黃色預警 ,8月17日6時再次改發颱風藍色預警 。

國家海洋預報台:國家海洋預報台於8月10日下午開始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和海浪藍色警報 ,8月13日下午將海浪警報升級為黃色,同時繼續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 ,8月16日下午將海浪警報改為藍色,並解除其風暴潮警報 。

廣東

廣東省防總已啟動防汛和防風Ⅳ級應急回響,茂名、中山、珠海、雲浮、陽江、湛江、江門等地積極落實防禦措施。珠海市疏散機場滯留旅客5600多人 。

香港

香港天文台:香港天文台於8月9日17時15分發布一號戒備信號,8月14日5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8月15日2時20分改發一號戒備信號,8月15日5時2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此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連續生效了132小時5分鐘,是1946年以來的第三長,僅次於1964年颱風Tilda的161小時和1977年颱風Dinah的139小時10分鐘 。

澳門

海南

廣西

颱風影響

中國

廣東

受“貝碧嘉”影響,2018年8月9日-13日,粵西和珠江三角洲市縣出現了暴雨到大暴雨,珠海、江門、陽江、茂名、湛江等市出現了特大暴雨,其餘市縣出現了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廣東省中西部沿海和海面出現了平均風6-8級、陣風9級的大風 。

2018年8月12日14時,南海熱帶低壓加強為第16號颱風,致廣東多地暴雨。廣東省民政廳通報,茂名、陽江、江門、珠海、雲浮市的95個鎮遭受洪澇災害,截至2018年8月12日17時,上述5市有13.61萬人受災,因災死亡2人、失蹤1人,倒塌房屋44間。

據氣象水文監測,2018年8月12日08時至17時,廣東有10個站觀測到100-250毫米的大暴雨,其中江門市崖門鎮觀測到全省最大雨量138.9毫米,有27個站觀測到50-100毫米的暴雨。

廣西

2018年8月16日以來,受2018年第16號颱風貝碧嘉環流影響,廣西大部降小到中雨,崇左、欽州、防城港、北海、玉林市局部暴雨到大暴雨。

2018年8月18日8時,除明江中下游及支流派連河、大直江等4條河流5個站仍超警0.05-1.95 m外,其餘江河水位均在警戒以下;明江寧明縣城水文站水位116.05 m,流量2410立方米每秒;鬱江南寧水文站水位69.06 m,流量4870立方米每秒 。

香港

貝碧嘉影響香港期間,尖鼻咀錄得最高潮位(海圖基準面以上) 3.33米,大埔滘則錄得最大風暴潮(天文潮高度以上) 0.43米。天文台總部於八月十二日下午5時34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994.7百帕斯卡,當時貝碧嘉位於香港之西南約260公里。

與貝碧嘉相關的外圍雨帶在八月十至十五日間中為香港帶來狂風大驟雨及雷暴,天文台在八月十、十一及十二日均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在八月九至十五日期間,香港普遍錄得超過150毫米雨量,新界部分地區的雨量更超過250毫米。

貝碧嘉吹襲香港期間,香港有至少18宗塌樹報告。元朗新田公路有大樹倒塌,壓毀兩部駛經的私家車及貨櫃車,其中一名司機受輕傷 。

越南

2018年8月19日,據越南中央預防自然災害指導委員會訊息,颱風“貝碧嘉”登入後引發的洪水和山體滑坡已在越中部和北部地區造成至少10人死亡、3人失蹤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