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一號A星

風雲一號A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 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極軌遙感衛星。 1988年10月15日14時26分,就在衛星發射後的第39天,從接收的氣象衛星雲圖上,明顯發現衛星沿滾動軸方向嚴重偏轉,衛星姿態失控,導致整星失效。

1988年9月7日,中國啟用“長征四號”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風雲一號衛星本體是1.4×1.4×1.2米的六面體,星體外側對稱安裝六塊太陽能帆板,衛星總長度為8.6米,星重750千克,三軸定向穩定,衛星運行軌道高900公里,傾角99°,周期102.86分鐘,每天繞地球運行14圈。
風雲一號A星收到的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風雲一號A星收到的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衛星裝有兩台多光譜可見光紅外掃描輻射儀,它有五個通道,用於獲取晝夜可見光、紅外雲圖,冰雪覆蓋、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溫度等。
衛星資料傳送方式有:甚高解析度傳輸(HRPT),低解析度圖象傳送(APT)和延遲圖象傳輸(DPT)。
這是中國自行研製和發射的第一顆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極軌遙感衛星。
它提高了我國天氣預報的時效性、準確性以及監測災害性天氣的能力。
1988年10月15日14時26分,就在衛星發射後的第39天,從接收的氣象衛星雲圖上,明顯發現衛星沿滾動軸方向嚴重偏轉,衛星姿態失控,導致整星失效。
摘於《切尼斯中國紀錄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