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入耳:張振濤音樂文集

琵琶的逝落/175 國歌的音色/189 聲與色/313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叢書名: 中國音樂學研究文庫
平裝: 46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3939655, 7503939656
條形碼: 9787503939655
尺寸: 22.6 x 16.6 x 3 cm
重量: 780 g

作者簡介

張振濤,1955年生於山東濟南。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學》主編。1987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文學碩士學位、1995年獲該院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助理研究員(200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國際評審(2005)、“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2006)、國家新聞出版署“政府獎”評審會委員(2007)、全國社會科學基金文藝學項目評審(2009)。
著有:《笙管音位的樂律學研究》、《冀中鄉村禮俗中的鼓吹樂社——音樂會》、《諸野求樂錄》、《風聲入耳》,發表論文百餘萬字。

內容簡介

《風聲入耳:張振濤音樂文集》內容簡介:倘若沒有進入恭王府跟隨黃翔鵬先生這樣的導師,沒有打開國門踏出世界乃至坐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圓形會議室代表國家行使學術仲裁權的經歷,就不可能產生這些文字,凡是三十年來重要歷史事件激發的變革以及與國家命運緊密相聯的個人學術經歷中的“協奏交響”,都對《風聲入耳:張振濤音樂文集》中既是學術、又是歷史的個人化寫作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目錄

敘事曲
平原日暮
——屈家營的故事/3
土地與歌土地與人/40
參與甜蜜/51
民間文藝匯演的歷史反思
——保護民間音樂的一項措施/62
民間鼓吹樂社與寺院藝僧制度/75
20世紀中國大陸音樂教育的盲區
——命運多舛的工尺譜/102
保護民間手抄譜本/110
“雙重音樂能力”的培養/116
重識古琴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與20世紀琴學/120
夢幻曲
塞納河上的樂思/137
站在艾菲爾鐵塔和天安門城樓上/140
默思鐘聲/143
崇敬波恩/146
尋求超越文化時空的對話/150
維多利亞港畔的馳思
——寫在香港中國樂器展之後/154
讓我們來繫緊這條琴弦
——寫在中國樂器展覽開展之際/159
第三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評審紀事/162
從東京到索菲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委員會”/168
隨想曲
琵琶的逝落/175
文化語境中的鼓語/178
感受南音/181
找回真實——原生態/186
國歌的音色/189
輓歌中的體驗/194
鐘壁上凝鑄的民謠核腔/198
東方神笛吐出的音列/204
司樂者論樂者賞樂者/207
撿唱盤話弓弦/211
編鐘一堵落戶校園/215
洛莊漢墓又解一謎/218
串珠集珍合零成整
——寫在《中國音樂文物大系·湖北卷》出版之際/222
奏鳴曲
中國第一首“跑了調”的歌
——十二音體系和羅忠鎔的《涉江采芙蓉》/229
寄情山水放歌邊陲
——中國當代交響樂啟示錄之一/236
構思與標題
——中國當代交響樂啟示錄之二/240
黑白心潮/247
世界樂壇上的中國人/257
“留”洋隨想曲/262
協奏曲
鄧麗君與大陸青年的兩份履歷/271
先聲奪人
——李谷一與《鄉戀》風波/276
民選官薦兩隻砝碼/280
獨唱與合唱主體與群體/285
軀體連成的詩行《讓世界充滿愛》/288
節奏回眸/292
粗啞的喉音/297
20世紀30年代的時代曲/302
新聲源/308
聲與色/313
樂隊生活錄/317
安魂曲
燃犀
——音樂學家黃翔鵬和他的學術人生/325
《黃翔鵬文存》編後記/342
百歲學人繆天瑞/347
曹安和先生生平及學術成就/353
我的鋼琴老師/357
木卡姆——周吉的心醉之源/364
風起田野
——楊蔭瀏與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民間音樂考察/370
懷滿鏗鏘
——中國樂器收藏與李元慶的學科意識/401
三重奏
享受歷史
——《中國音樂學》創刊20周年暨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435
《中國音樂年鑑》第九屆年會致辭/441
對得起這樣的書名
——《中國音樂年鑑》20卷感言/446
我們的傳統
——《音樂文化》2008捲髮刊詞/452
心懷敬畏
——《音樂文化》2009捲髮刊詞/456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