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篷嶺

風篷嶺

風篷嶺位於湖南省望城縣,近日在此地發現的大型漢墓,是近年來長沙考古工作的一項重大發現。該墓的發掘和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從古墓中出土了青銅器、玉器、漆器等一批珍貴文物。

基本信息

湖南風篷嶺漢墓出土一批珍貴文物

風篷嶺漢墓於2006年3月開始發掘,墓葬位於山包正中,南北向,墓坑呈“中”字形,由墓道、前室、後室等部分組成,全長30.3米。“黃腸題湊”帝王式的葬制表明,此墓應為長沙國王室成員墓,時代為西漢中晚期,由於在墓葬中發現了漢武帝時期開始使用的五銖錢,所以基本可以排除生活在漢武帝之前的吳姓王的可能。此墓的發掘引起了國家文物界的高度重視。墓內葬具由“黃腸題湊”、木槨及漆棺三大部分組成,槨室有內、外兩重共九個室。漆棺位於後室正中,現僅殘存深紅色的漆皮和一些腐壞的木板。

出土文物簡介

風篷嶺漢墓雖然歷史上曾被盜,但仍有大量重要文物出土。主要有青銅器、玉器、漆器、絲織品、鐵器等。其中青銅器共30餘件,有銘文銅燈、銅鼎、銅鍾、銅壺、銅鏡等;玉器中有玉璧、玉珪及錯金玉片(疑為金縷玉衣殘片);漆器多為紅底黑花,裝飾多為捲雲紋或變形的鳥紋及花草紋等,出土時花紋線條流暢、色澤鮮艷,有耳杯、漆案、漆盤、漆樂器,由於木胎腐朽嚴重,所以大多殘損;絲織品、鐵器、陶器均破碎嚴重。

墓葬內還發現了一件銘文銅燈,其最為獨特之處,是銅燈圓足邊緣部有“銅燈高二尺重廿二斤七兩長沙元年造”的銘文。湖南省博物館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長沙元年銅鼎也有“長沙元年”四個字,專家曾對“長沙元年”究竟是哪一年進行過考證和研究,但至今尚無準確定論。

墓葬里發現大量破碎的錯金玉片,每塊玉片上都鑿有大小形狀相似的小孔,在玉片上另鑲嵌有水晶,呈透明暗綠色。考古人員推斷,這可能是金縷玉衣的殘片。如果得到證實,這將是湖南省境內首次發現金縷玉衣。

考古專家表示,該墓規模大,保存較完整,出土文物種類多,對於研究西漢長沙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歷史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墓主屍骨已經腐朽

風篷嶺漢墓自發掘開始,其“黃腸題湊”的高規格葬制、金縷玉衣的發現,都表明了墓主的顯赫身份,確定墓主身份的關鍵性文物是一件漆耳杯,上面有“長沙王后家杯”6個字,意為這個杯子是長沙王后家裡用的,加以其他證據,考古人員最終確認墓主為一名長沙王后,而不是長沙王。

另外,墓葬內發現了從公元前118年之後才開始使用的五銖錢,可以推斷出墓主生活年代應晚於公元前118年,歷任吳姓長沙王和定王劉發均早於這個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內棺位置發現了一具屍骨,已經腐朽,但牙齒、趾骨尚保存較完整,可以確認,這具屍骨正是這座龐大墓葬的主人。考古工作者計畫對其進行年齡和性別的測定。

劉發之後,依次有戴王劉庸(前128年~前101年),頃王劉鮒鮈(前100年~前84年)、剌王劉建德(前83年~前50年)、煬王劉旦(前49年~前47年)、孝王劉宗(前45年~前43年)、繆王劉魯人(前42年~公元6年)、劉舜(公元7年~9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曾於公元26年恢復長沙國,封劉舜的兒子劉興為第九任長沙王。但公元38年,因與光武帝血緣關係太疏遠而被削去王位,降封為臨湘侯。風篷嶺漢墓墓主就是上述其中一位長沙王的王后。

創下數個“第一”

風篷嶺漢墓的發掘,創下了長沙乃至全國考古界的數個“第一”:

⒈長沙地區第一次發現玉圭。玉圭是漢朝時喪葬儀式中重要的禮儀用器,但之前從未在長沙地區出土過,即便是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中也沒有發現玉圭。

⒉第一次在湖南出土大量漢朝金餅。墓中發現了金餅19枚,每枚重250.5克,直徑6厘米,上面還有“V”字形符號,純度很高。據介紹,今天的250克約合漢制的一斤,這些金餅應該都是按照“一斤”的標準製造的,當時作為貨幣來使用,稱之為“上幣”,與銅錢一起流通,但這些金餅與當時通用的五銖錢“比率”如何,目前還缺少相關記載。

⒊第一次在長江以南發現金縷玉衣。金縷玉衣是漢朝最高規格的喪葬殮服,此前,中國已出土金縷玉衣的墓葬只有8座,都在長江以北,長江以南只在衡陽出土一件絲縷玉衣。風篷嶺漢墓中出土了大量破碎的錯金玉片和金線,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經復原了幾片金縷玉衣的殘片。

專家介紹,根據嚴格的漢制,實際上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只能使用銀縷玉衣,例如《後漢書》中提到“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印璽,玉匣銀縷”,但此前國內也多次發現西漢的諸侯王身穿金縷玉衣,此次在長沙王后墓中又發現金縷玉衣,說明西漢時制度執行得並不嚴格或者未形成定製。

⒋在湖南發現諸侯王的一種新葬制。以前湖南地區諸侯王級墓葬的外藏槨房都是相通的迴廊狀,風篷嶺漢墓則是不互通的分室狀,豐富了考古界的認識。

漆器貼金箔極為奢華

該墓曾兩次被盜,一次在隋唐時期,另一次的年代不能確定。但仍出土文物200餘件,包括金、銀、銅、鐵、玉、水晶、漆器、陶器,數量最多的是青銅器和漆器。漆器中包括樂器,漆案,漆盤、漆耳杯數十件,以紅底黑彩為主,上有雲紋,圖案線條比馬王堆漢墓漆器的要纖細一些。

特別重要的是,一些漆器採用了銅扣(器物口緣圍著一圈銅條)、“平脫金飾”等工藝。“平脫金飾”工藝的具體做法是在漆器素地上貼以金薄片裁成的花樣,再於上面髹漆數重,然後研磨打平,直至金箔花紋露出。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這種在漆器上貼金箔的做法很奢華,馬王堆漢墓里都沒有發現過,說明墓主身份很高,也很富有。

突破原對劉姓長沙王陵區的認識

專家認為,該墓葬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是對以往劉姓長沙王陵區認識的突破。根據以前對長沙西漢王墓的發掘經驗,考古界普遍認為,河西為西漢吳姓長沙王的墓葬區,如吳著的象鼻嘴一號漢墓、某吳氏長沙王王后漁陽墓、吳氏長沙王妃曹墓,而劉姓長沙王陵墓應集中在楊家山一帶,因為那裡先後發現了一座疑似劉姓長沙王后的陵墓,以及劉氏長沙王家族成員墓,並出土了一隻上有“今長沙王后楊主家盤”的漆盤。

根據現在的發掘情況,風篷嶺漢墓已確定是劉姓長沙王后墓,這一墓葬與吳著的王陵相隔不到6公里。之前考古界關於兩個不同姓氏的長沙王墓葬區一東一西的觀點被推翻,一位專家用“突破”來形容風篷嶺漢墓的重要意義——這將有利於考古界進一步研究兩姓長沙王之間的關聯及王陵區分布規律,甚至確定其他幾位劉姓長沙王的墓葬埋葬區。

新聞

來源:長沙晚報/記者 林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