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燭殘年

風燭殘年

風燭殘年,讀作fēngzhúcánnián。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詞語出自《蕩寇志》七六回:“見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家出身大汗,老夫風燭殘年,倘不能見,九泉之下,也兀自歡喜。【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他已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他的日子越發的難過了。

基本信息

出處

風燭殘年風燭殘年
詞語出自《蕩寇志》七六回:“見著你日後出頭,為國家出身大汗,老夫風燭殘年,倘不能見,九泉之下,也兀自歡喜。”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後》:“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於子孫耳。”

成語資料

風燭殘年風燭殘年
【成語拼音】〔風燭殘年〕 fēng zhú cán nián

【成語簡拼】fzcn

【成語注釋】風燭:風中飄搖的燈燭,極易吹滅;殘年:余剩的年歲,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近義】桑榆暮景風中之燭、風前殘燭

【反義】年富力強 風華正茂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造句

他已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他的日子越發的難過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