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骨關節病

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下頜關節凹、下頜骨的髁狀突、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四周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組成。

疾病名稱

顳下頜骨關節病

疾病分類

口腔科

疾病概述

顳下頜關節由顳骨的下頜關節凹、下頜骨的髁狀突、二者之間的關節盤、關節四周的關節囊和關節韌帶組成。常見的疾病有以下3種:
①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臨床表現為:疼痛,主要在開口及咀嚼時發生;彈響或雜音,開閉口時關節彈響或骨破壞的摩擦音;關節運動障礙,包括開口過大、偏斜或開口困難。治療應針對病因及發展階段進行。先選擇保守療法(理療、熱敷、封閉及調整咬頜關係等),嚴重器質病變者可手術。
②顳下頜關節強直。臨床表現為:逐漸開口困難,面下頜骨發育障礙、偏斜和畸形。有假關節成型術、頜間疤痕切斷及植皮術和下頜升枝縱劈術等。術後加強開口練習很重要。
③顳下頜關節脫位。常見下頜關節前脫位。套用手法復位:雙拇指伸入口內,壓下頜磨牙,向下再向後推,使下頜關節復位,並固定下頜運動2周。陳舊性脫位需進行手術。

疾病描述

骨關節病是指顳下頜關節組織發生磨損與變形,並在關節表面形成新骨的非炎症性病變。有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2種類型。

症狀體徵

骨關節病多見於45歲左右的成年人,男女發病比例無明顯差距,病程遷延,有急慢性節亂。極性期可出現關節疼痛,這種關節疼痛與退行性改建木和滑膜炎有關。關節疼痛在開、閉口及咀嚼時加重,部分患者下頜運動停止時也出現關節疼痛。咀嚼肌群出現疼痛,但有許多患者無關節及咀嚼肌疼痛,僅有關節的雜音。存在骨質增生、骨贅以及伴有關節盤穿孔或破裂的患者可聞及關節多生彈響、摩擦音和破碎音。

疾病症狀

①關節運動障礙包括開口度過大或過小;開口型偏斜(口張開時下頜向一方偏斜)或歪曲(在開口運動中髁狀突要作一特殊動作繞過關節盤的障礙後才能完成大開口運動這稱作關節絞鎖);

②疼痛主要上海表服務現在開口或作咀嚼運動時關節或關節周圍肌群的疼痛這種一般無自發痛;

③彈響或雜音在開口末閉口初和/或開口初閉口末關節區發生一聲或兩聲“吭吭”的彈響這是髁狀突撞擊關節盤或關節結節而發出的聲音;有器質性破壞時開閉口運動中發生的摩擦音稱為雜音。

疾病病因

原發性骨關節病的病因不明,有學者認為機械性損傷、生物化學與酶互相作用可導致骨關節病的發生。繼發性骨關節病局部因素是主要病因,如關節持續承受異常壓力、咬硬物、偏側咀嚼、症、緊咬牙、外傷、車禍、下頜首先外力打擊等使關節表面軟骨首先破壞,從而導致骨關節病發生。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老年人中骨關節病的發病率占有很大的比例,這可能是由於衰老使關節組織的生化成分、酶以及形態發生改變,對損傷的抵抗力下降所致。牙合關係紊亂、錯牙合、牙合干擾等也可導致骨關節病。顳下頜關節盤移動位、關節盤穿孔與骨關節病有關,但骨關節病也可引起關節盤移位以及關節盤穿孔。

診斷檢查

患者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病程長,關節區疼痛反覆發作。下頜運動時可聞及關節雜,開口受限,開口型偏斜。關節外側及後區壓痛,有自發性疼痛。可出現面部不對稱。關節X線片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髁突、關節窩以及關節結節出現退行性改變,如骨贅形成、髁突前斜棉唇狀增生、骨質硬化、囊性變以及髁突及關節窩磨平等。關節造影或磁共振可見關節盤前移位、關節盤穿孔、破裂等改變。

治療方案

以保守治療為主。藥物治療包括服用地西泮、乙醯水楊酸鈉、止痛藥等,骨關節病伴有咀嚼肌痙攣患者可服用肌鬆弛藥物。理療如熱敷、按摩以及開口訓練可減輕肌與關節疼痛。牙合墊治療應注意掌握時間,牙合墊不要戴時間過長,一般戴2周后可改用夜間戴。由於託名質酸鈉以及醋酸潑尼松龍對關節組織有一定破壞作用,關節內注射應儘量控制藥物的劑量和次數。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行手術治療,包括髁突高位切除術、關節盤修補術、關節成型術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