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性偏好

顯示性偏好是由P.Samuelson提出來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的購買行為暴露了或顯示了他內在的偏好傾向。

顯示性偏好理論

(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P.Samuelson提出來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費者在一定價格條件下的購買行為暴露了或顯示了他內在的偏好傾向。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推測消費者的偏好。這是一種不基於“偏好關係(效用函式)—消費者選擇”的邏輯思路,而是一個相反的過程,即“消費者選擇—偏好關係”。

一、顯示偏好原理

設消費者在價格為(p1,p2)時購買的商品束為(x1,x2),如果另一個商品組合(y1,y2)滿足如下條件:
p1x1+p2x2>=p1y1+p2y2 方程1
在這種情況下,若消費者總是在他能夠購買的商品束中選擇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則一定有對(x1,x2)的偏好大於(y1,y2),即(x1,x2)是(y1,y2)的直接顯示偏好

二、間接顯示性偏好

如果(x1,x2)是(y1,y2)的直接顯示偏好,同時(y1,y2)是(z1,z2)的直接顯示偏好,則(x1,x2)是(z1,z2)的直接顯示偏好。

三、顯示偏好弱公理(WARP)

如果(x1,x2)直接顯示偏好於(y1,y2),且(x1,x2)和(y1,y2)是兩個不同的商品束,則(y1,y2)就不可能直接顯示偏好於(x1,x2)。

三、顯示偏好強公理(SARP)

如果(x1,x2)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於(y1,y2),且(x1,x2)和(y1,y2)是兩個不同的商品束,則(y1,y2)就不可能直接或間接顯示偏好於(x1,x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