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鳳

1990年開始,顧小鳳和他的課題組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在線上手寫字元識別技術的研究。 2013年11月10日,顧小鳳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而他的手寫識別技術夢想卻未曾停留。 同年顧小鳳先生率領課題組開展在線上手寫體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此後承擔了863項目“在線上手寫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並在後來的評測中獲得好成績。

人物概述

顧小鳳先生出生於上海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從小成績優異,考入江南四大名中之一的上海中學,國中就連續獲得獎學金。
1949年上海剛剛解放時,出於一個進步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剛剛國中畢業的顧小鳳毅然參加了解放軍,進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
畢業後也就是1951年,顧小鳳分配到設在中南海的中央辦公廳機要處工作,曾面見過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在這期間,他曾幾次遠赴朝鮮戰場,執行機要任務;最後一次是和談期間,在板門店附近由李克農領導的我軍情治單位從事通訊工作……出於保密和低調,顧小鳳先生對他早年的革命生涯、光輝經歷很少透露,知道的人非常少。只是在後來長期的交往中,對他的學生偶爾提及,非常淡然。
顧小鳳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從此,再也沒離開過燕園,在美麗的未名湖畔平靜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顧小鳳,北京大學教授,1934年生於上海,1964年北京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直至離休。
在手寫識別領域,他憑藉《計算機——雷射漢字編輯排版系統》項目躋身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同時亦是中國專利CN87104719.5“用計算機及圖形輸入板製作高解析度漢字字形的方法”的第一發明人。
顧小鳳先生心地善良,他很愛貓,這些年來,看到所住大院有一些流浪貓,就承擔起照顧這些流浪貓的工作。為了餵養流浪貓,他從來都不在外面過夜,不去旅遊,甚至他的女兒邀請去德國“轉轉”都沒去,只因怕那些可憐的貓兒們餓著,“顧師母親切地稱他為‘貓仆’。”
不僅見證了國內手寫識別技術從無到有、上世紀90年代“萬碼奔騰、千筆如林”的輸入時代、手寫技術的後PC(個人台式機)時代,也為推動整個進程做出了卓越貢獻。

生平事跡

1985年,北京大學介入手寫OCR的研究,課題組由顧小鳳主持。1990年7月成果通過機電部主持的鑑定,居國內領先地位。1992年5月完成了該系統的商品化工作。
1990年開始,顧小鳳和他的課題組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在線上手寫字元識別技術的研究。在他的記憶中,除後來創建漢王科技[1.78% 資金 研報]的劉迎建1980年前後已有相關的產品外,大陸僅有北京大學、巨人集團和哈爾濱工業大學3家機構進行在線上手寫技術的開發。
到他1998年離休時,課題組已經拿出了數個版本的成果,並形成產品由北大方正經銷,但遺憾的是北大方正對該產品並不看好。
2001年,顧小鳳被張連毅的捷通華文請出山,以其十多年的手寫識別技術研究套用經驗,指導研發團隊開發出國內外領先的漢字手寫技術與產品。
2013年11月10日,顧小鳳先生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而他的手寫識別技術夢想卻未曾停留。從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離休後,顧小鳳先生應邀成為捷通華聲手寫識別技術的首席科學家,再後來,顧先生的得意弟子李健也在他的極力促成下,最終從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來到捷通華聲擔任手寫識別技術負責人。從北大到捷通華聲,這似乎是一場手寫識別人才和技術的雙重接力。

中國手寫識別技術奠基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顧小鳳先生進入文字識別研究領域,在北大率領課題組開展脫機手寫體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1990年成果通過當時機電部組織的鑑定,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同年顧小鳳先生率領課題組開展在線上手寫體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此後承擔了863項目“在線上手寫漢字識別技術”的研究,並在後來的評測中獲得好成績。1995年,“在線上手寫漢字識別技術”研製成功並向市場推出了在線上手寫漢字識別產品--方正如意筆,該產品的部分技術在當時居國內領先水平。遺憾的是,在線上手寫識別技術的研究和方正如意筆這款產品由於種種原因,隨著顧小鳳先生的離休而未能繼續,這也成為顧小鳳先生始終留存心底的一個遺憾。
也是緣於對手寫識別技術的深深眷顧,自2001年應邀成為捷通華聲手寫識別技術的首席科學家以來,顧小鳳先生為捷通華聲手寫識別技術的發展傾注大量心血,“捷通華聲靈雲手寫識別、OCR等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無一不浸透了顧先生的心血。”
2004年至今,顧小鳳先生的弟子李健帶領捷通華聲技術團隊一直引領並促進中國手寫識別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如今,靈雲手寫識別技術套用於各行各業、服務億萬大眾,並成為“漢字英雄”等文化綜藝節目的關鍵技術的提供者,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國信息產業智慧型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人們拿著手中的智慧型手機,一筆一划地完成書寫時,離不開像顧小鳳先生這樣的老一輩手寫識別技術奠基人的傾心付出,這何嘗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或者,我們能否感覺到一種嚴謹而執著的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