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聊祭侄文稿

顏真聊祭侄文稿

《顏真聊祭侄文稿》,作者鄧明,由上海畫報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顏真聊祭侄文稿

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張晏評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唐顏真卿(七0九-七八五)侄季明與其父杲卿於至德元年(七五六)間殉安史之亂,顏真卿於乾元元年(七八五)祭侄靈前,在極度悲憤中寫下此稿。此稿意不書而在天機自動,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如蘇東坡所說“書法無意乃佳”,被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蘭亭序》並肩。稿為白麻紙本,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又改易三十四字,共二百六十八字。真跡明時在吳廷家,後輾轉入清內府,現在台灣省。

此帖系毅真卿著名行書三帖之一。另二種是《爭座位帖》、《告伯父稿》。

編輯推薦

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但正因為無意作書,所以使此幅字寫得神采飛動,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得自然之妙。張晏評云:“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唐顏真卿(七0九-七八五)侄季明與其父杲卿於至德元年(七五六)間殉安史之亂,顏真卿於乾元元年(七八五)祭侄靈前,在極度悲憤中寫下此稿。此稿意不書而在天機自動,以篆法入行,如熔金出冶,隨地流走,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如蘇東坡所說“書法無意乃佳”,被人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與王羲之《蘭亭序》並肩。稿為白麻紙本,二十三行,二百三十四字,又改易三十四字,共二百六十八字。真跡明時在吳廷家,後輾轉入清內府,現在台灣省。

此帖系毅真卿著名行書三帖之一。另二種是《爭座位帖》、《告伯父稿》。

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