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斌[烈士]

顏斌[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1962年5月任武漢市電子工業局(原市無線電儀表工業管理局)副局長。 1965年9月24日,他在作“571”雷達試製動員時提出以雷達上馬為突破口,儘快把武漢市無線電工業搞上去,提高全系統技術水平。 1968年“571”雷達正式投產,1970年形成批量生產,年產20部。

個人簡介

顏斌(1913―1975年),原名顏成俚,曾用名顏運炳,別名顏子龍。江西永新人。

人物經歷

家庭出身貧農,10歲在永新縣裡田區原三村國小學習一年,13歲隨父打長工當挑夫維持生計,15歲學裁縫。1929年5月在永新縣經顏炳發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6月參加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在紅二方面軍第六軍團擔任蕭克軍長警衛員,1934年8月在湖南大庸縣俟坪戰鬥中負傷(解放後鑑定為三等甲級殘疾軍人),傷愈後於1935年4月由李貞派人接到王震的紅軍十八師。第三次反“圍剿”時,紅軍俘虜國民黨軍師長張輝瓚的上尉報務員劉寅,後劉在紅軍中帶出一批報務員,其中有顏斌。顏參加長徵到陝北後,於1936年12月―1937年12月在中央軍委三局通信學校學習報務技術。1940年帶病堅持反“掃蕩”,受到晉綏軍區通報表揚。1946年在中原突圍戰鬥中日夜堅持報務工作,保持與中央聯絡,受到中原軍區嘉獎。歷任軍青年幹事、連長、營長、電台台長、報務主任等職。1950年6月轉業到武漢市工作,歷任市人民監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建設局科長、副處長,市物資局、關山工業區建設指揮部、武東工業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等職。1962年5月任武漢市電子工業局(原市無線電儀表工業管理局)副局長。1965年7月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確定武漢地方電子工業仿製蘇聯Ⅱ-15低空警戒雷達(即“571”雷達),決定成都第七八四廠將此產品轉交武漢仿製。1965年9月24日,他在作“571”雷達試製動員時提出以雷達上馬為突破口,儘快把武漢市無線電工業搞上去,提高全系統技術水平。1966年1月,“571”雷達被列為武漢市5個重點產品之一正式上馬;市計委批准建立武漢濱湖機械廠為“571”雷達專業廠,市無線電廠、市電子儀器廠、市襄河機械廠等9家企業與之配套,採取“聯合作戰,共同抬轎子”方式完成試製生產任務;市電子工業局成立“571”雷達試製領導小組,顏任組長。經過一年多努力試製成功。1968年“571”雷達正式投產,1970年形成批量生產,年產20部。1965―1973年,武漢地方電子工業大量生產軍用品,顏除負責“571”雷達外,還有五路炮兵接力機和終端機、車內通話器、地面詢問機、紅外線電源、半導體四路插極機、3184-甲坦克電台、通信修理車、雷達空調、718工程保密機、JDD-1接力機、7DIA車通等產品。1973年3月任市電子工業局局長、局黨委副書記。上任後在簽發《1973年質量發展規劃》時提出進一步趕超國內先進水平,決定對產品質量考核。在他的領導下,市無線電元件廠於1973年成功試製彩電用3次發射超聲延遲線,為國內首創;1974年又生產出YG-3型5次反射超聲延遲線,為全國彩電攻關作出了貢獻;市無線電線材廠試製成功WNR型氧化鋅壓敏電阻,填補了國內一項空白。1974年10月,中原機械廠東湖牌365型―波段半導體收音機1萬部、市無線電廠長江牌733型三波段半導體收音機1,000部出口海外,為湖北省首批出口的收音機。1973年4月,爭取到由周恩來總理批准、葉劍英任總指揮的北京飯店新大樓“共用天線電視系統工程”,交由市無線電天線廠承擔完成。1974年,中國第一套“共用天線電視系統”投入使用。
任局長期間,組建武漢市電子工業局中心試驗室(後更名中心實驗站)、無線電四廠(後更名為電視機廠)、無線電線材廠、顯像管廠(後併入線材廠)、醫用電子儀器廠、壓敏電阻廠。1975年大力發展民用產品,收音機年產突破40萬部,黑白電視機開始上市,彩色電視機進入試生產;電子儀器由1965年4個品種發展到37個品種,其中糧食水分測試儀由1965年的30台發展到1975年的4,700台;產品還有茶葉、油料作物、菸葉水分測試儀,糧食測溫儀,半導體興奮機,超音波心臟機能診斷儀,超音波心動圖儀,內臟運動治療儀等。
1975年9月5日夜8時,顏在匯報工作時突發心肌梗塞去世。國家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