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動脈損傷

頸部大動脈主要指頸總動脈、頸內動脈等。發生損傷時,常有致命性的噴射性出血,不及時救治可導致患者死亡。若傷口不太大,而又僅為側壁損傷,則短時間內可發生頸部大血腫,壓迫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亦可短時間內形成外傷性假性動脈瘤。若靜脈同時發生損傷,動靜脈有瘺口相通而形成動靜脈瘺。

臨床表現

1.噴射性出血

血液從損傷的傷口呈噴射狀出血,血液鮮紅,這多為動脈側壁的損傷。

2.休克症狀

出血嚴重而又未能及時搶救者則往往出現出血性休克,面色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病情危重。

3.急性腦卒中

大出血導致血壓下降或繼發頸動脈血栓形成後可造成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出現偏癱、失語,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循環驟停。

4.搏動性腫塊

動脈一旦受損是不能自行閉合的,血液從血管破損處流至軟組織及皮下,迅速形成大血腫或假性動脈瘤。

檢查

1.血管彩超

可初步判斷動脈損傷程度及破口大小,亦可探得有無動靜脈瘺的存在及測知瘺口的大小。

2.CTA或動脈造影

可準確了解受損動脈情況及指導治療。

治療

1.緊急處理

(1)壓迫止血 對於頸總動脈的損傷在現場搶救時可在喉結旁將頸總動脈直接向後壓向頸椎橫突,若噴射性出血停止,則說明壓迫已起作用,但必須注意若壓迫太久可導致腦缺血,故壓迫過程中注意傷者的神志及肢體的活動,壓迫力量不宜太大,以免完全阻斷大腦的血供,15分鐘左右鬆開一次,但此時須對受傷的創面加以壓迫以減少出血。

(2)抗休克 開通兩條以上靜脈通路進行快速補液,出血量較大時應根據情況輸血。

(3)手術治療 當確診為頸總動脈損傷後,應施行緊急手術,裂口不太大可行單純縫合修補,裂口較大不能行單純縫合修補者,可用補片修補。斷裂者應根據情況決定能否行兩斷端的端-端吻合或自體靜脈或人工血管重建動脈,對於開放性損傷,由於有感染可能,一般不推薦使用人工血管作為重建材料。如損傷嚴重無法修補重建者,為阻止繼續出血,可行動脈結紮,但有出現急性腦卒中或上肢缺血的風險。

頸內動脈的損傷多採用頸外動脈與受損的斷端吻合以保證顱內血供和腦細胞的存活。鎖骨下動脈損傷時,如果加以結紮,引起約10%的患者可出現上肢壞死,並且增加椎動脈缺血的風險。故應盡力施行血管吻合或血管移植。

2.擇期手術

適用於頸動脈損傷後引起的假性動脈瘤,可根據情況擇期行介入腔內破口修復或血管移植手術,以確保顱內血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