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酐

順酐

順酐,又稱順丁烯二酸酐,馬來酸酐,2,5-呋喃二酮等。斜方晶系無色針狀或片狀晶體。有強烈刺激氣味,溶於乙醇、乙醚和丙酮,難溶於石油醚和四氯化碳。與熱水作用而成馬來酸。主要用於生產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農藥馬拉硫磷、高效低毒農藥4049、長效碘胺的原料。也是塗料、馬來松香、聚馬來酐、順酐-苯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單體,也是生產油墨助劑、造紙助劑、增塑劑、酒石酸、富馬酸、四氫呋喃等的有機化工原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順酐,順丁烯二酸酐,馬來酸酐,2,5-呋喃二酮

英文名稱:Maleic anhydride,2,5-furandine,butenedioic anhydride

分子式: CHO

CAS No.: 108-31-6

結構式:

順酐 順酐

分子量: 98.06:

理化性質

外觀:白色片狀結晶,有粉末狀、針狀、片狀、丸狀、棒狀、團塊狀或熔融物質,有強烈的刺激氣味

相對密度:1.480

熔點:52.8℃

沸點:202.2℃

閃點(開杯):110.0℃

在較低溫度下(60-80℃)較易汽化,能溶於醇、乙醚和丙酮,遇水易潮解生成馬來酸

製備或來源

由苯經催化氧化,或由丁烯或丁烷用空氣氧化而製得。

(1)苯氧化法:用釩鉬氧化物作為催化劑,空氣和苯蒸氣混合進行氧化反應生成順酐,採用列管反應器反應熱用熔鹽撤出並副產蒸汽,經冷卻得到產物。

(2)丁烷氧化法:可分為固定床流化床兩種方法。催化劑為釩磷氧、釩鉬氧、鉬磷氧等體系。

用途

主要用於生產不飽和聚酯樹脂、醇酸樹脂、農藥馬拉硫磷、高效低毒農藥4049、長效碘胺的原料。也是塗料、馬來松香、聚馬來酐、順酐-苯乙烯共聚物的共聚單體,也是生產油墨助劑、造紙助劑、增塑劑、酒石酸、富馬酸、四氫呋喃等的有機化工原料。

產品規格(GB-3676-92)

項目 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含量(以順丁烯二酸酐)/% ≥99.599.098.5
熔融色度(鉑-鈷)/號 ≤2550100
結晶點/℃ ≥52.452.051.5
灰分/% ≤0.0050.005-
鐵含量(以Fe計)/×105--

對環境的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膚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粉塵和蒸氣具有刺激性。對人體有化學燒傷、煙霧和粉塵會刺激眼、皮膚和黏膜。稍有毒,吸入會造成呼吸困難。吸入後可引起咽炎、喉炎和支氣管炎。可伴有腹痛。眼和皮膚直接接觸有明顯刺激作用,並引起灼傷。慢性影響:慢性結膜炎,鼻黏膜潰瘍和炎症。有致敏性,可引起皮疹和哮喘。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急性毒性:LD50400mg/kg(大鼠經口);2620mg/kg(兔經皮)。

危險特性:遇高熱、明火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有腐蝕性。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1mg/m3。

前蘇聯(1975) 居民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 0.2mg/m3(一次值)。

0.05mg/m3(日均值)。

前蘇聯(1975) 水體中有機物最大允許濃度 1.0mg/L。

前蘇聯(1975) 污水中有機物最大允許濃度 10mg/L 。

儲運

應貯存於陰涼乾燥處,遠離熱源,火源,鹼類和食品。與氧化劑、鹼類、酸類等分開,隔離。搬運時要輕拿輕放,防止包裝破損,對逸出物料要及時處理,操作時應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

應急處理處置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運至廢物處理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

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製作)。

手防護: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後,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立即用水沖洗至少15分鐘。若有灼傷,就醫治療。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 ,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服者立即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滅火方法

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