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Project Management the Body of Knowledge,簡稱PMBOK)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是項目管理專業領域知識的總稱,它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總結了項目管理實踐中成熟的理論、方法、工具和技術所提出的。PMBOK重點從知識領域的角度將項目管理過程組成九個項目管理知識領域:項目範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 項目成本管理, 項目質量管理,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 項目溝通管理, 項目採購管理, 項目風險管理和項目綜合管理,每個知識領域包括數量不等的項目管理過程。

基本信息

美國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漫畫(失敗的管理)

以歐洲為首的體系—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Association)和以美國為首的體系—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IPMA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標準《IPMACompetenceBaseline,ICB》即《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標準》,其對項目管理者的素質要求大約有40個方面.。PMI卓有成效的貢獻是開發了一套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簡稱為PMBOK(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在這個知識體系中,把項目管理劃分為9個知識領域(範圍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採購管理,風險管理和綜合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以該檔案為框架,制訂了ISO10006關於項目管理的標準。

傳統項目管理髮展階段

現代項目管理通常被認為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性競爭的日益加劇,項目活動的日益擴大和更為複雜,項目數量的急劇增加,項目團隊規模的不斷擴大,項目相關利益者的衝突不斷增加,降低項目成本的壓力不斷上升等情況的出現,迫使作為項目業主的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以及那些作為項目實施者的政府機構和企業先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認識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開發和使用項目管理的具體方法。在這種背景下,現代項目管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早在1965年歐洲就成立了國際項目管理協會,1969年美國也成立了項目管理學會。1976年,美國項目管理學會在蒙特婁召開研討會,會議期間,人們開始議論將迄今為止項目管理的通用作法匯集一個標準。後來人們又提出應當把項目管理看作單獨的職業。
1981年美國項目管理學會委員會同意成立一個小組,系統地整理有關項目管理職業的程式和概念。該項目的建議書提出了3個重點方面:
1)從事項目管理的人員應具備的道德和其他行為(職業道德)。
2)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和內容與結構(標準)。
3)對從事項目管理職業者成就的評價(評估)。
該小組的工作成果於1983年8月在美國《項目管理雜誌》上以特別報告的形式發表,該報告後來就成了美國項目管理學會初步評估和認證計畫的基礎。1983年對西卡羅萊納大學的項目管理碩士課程進行了評估,並於1984年認證了第一批職業項目管理人員。此後,又對上述資料進行了一系列的修改,並於1987年由美國項目管理學會委員會批准。最終完成的檔案在1987年8月以“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為標題發表。
1991年8月,根據美國項目管理學會會員提出的意見再次修改。1994年8月,美國項目管理學會標準委員會發布了《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的草稿,並於1996年正式頒布,現在使用的是《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2000年版。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之間關係
所謂過程就是基於一定輸入,採用相關工具和技術,產生一定輸出的活動集合。項目是由各種過程組成的,這些過程可分為兩類:1)與項目管理有關的過程,涉及項目組織和管理;2)與產品有關的過程,涉及具體的項目產品生成。這兩類過程結合起來,才能完成整個項目活動。PMBOK主要討論項目管理過程。
以前PMBOK包括37個過程,在新推出的PMBOK2000中新增了2個風險管理的過程,一共39個。PMBOK把項目管理過程分為五類:
1)啟動。成立項目組開始項目或進入項目的新階段。啟動是一種認可過程,用來正式認可一個新項目或新階段的存在。
2)計畫。定義和評估項目目標,選擇實現項目目標的最佳策略,制定項目計畫。
3)執行。調動資源,執行項目計畫。
4)控制。監控和評估項目偏差,必要時採取糾正行動,保證項目計畫的執行,實現項目目標。
5)結束。正式驗收項目或階段,使其按程式結束。
每個管理過程包括輸入、輸出、所需工具和技術。各個過程通過各自的輸入和輸出相互聯繫,構成整個項目管理活動。根據重要程度,PMBOK又把項目管理過程分為核心過程和輔助過程兩類。核心過程指那些大多數項目都必須具有的項目管理過程,這些過程具有明顯的依賴性,在項目中的執行順序也基本相同。輔助過程指那些是項目實際情況可取捨的項目管理過程。在PMBOK2000中,核心過程共17個,輔助過程共22個。
總之,PMBOK2000一共包括39個項目管理過程,按所屬知識領域分為九類,按時間邏輯分為五類,按重要程度分為兩類。

領域項目管理流程

現代項目管理階段
1、項目集成管理(ProjectIntegrationManagement)
項目整體管理是為了正確地協調項目所有各組成部分而進行的各個過程的集成,是一個綜合性過程。其核心就是在多個互相衝突的目標和方案之間作出權衡,以便滿足項目利害關係者的要求。
2、項目範圍管理(ProjectScopeManagement)
項目範圍管理就是確保項目不但完成全部規定要做的,而且也僅僅是完成規定要做的工作,最終成功地達到項目的目的。基本內容是定義和控制列入或未列入項目的事項。
3、項目時間管理(ProjectTimeManagement)
其作用是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
4、項目費用管理(ProjectCostManagement)
項目費用管理,是為了保證在批准的預算內完成項目所必需的諸過程的全體。
5、項目質量管理(ProjectQualityManagement)
項目質量管理,是為了保證項目能夠滿足原來設定的各種要求。
6、項目人力資源管理(ProjectHumanResourceManagement)
項目人力資源管理,是為了保證最有效地使用參加項目者的個別能力。
7、項目溝通管理(ProjectCommunicationsManagement)
項目溝通管理,是在人、思想和信息之間建立聯繫,這些聯繫對於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參與項目的每一個人都必須準備用項目“語言”進行溝通,並且要明白,他們個人所參與的溝通將會如何影響到項目的整體。項目溝通管理是保證項目信息及時、準確地提取、收集、傳播、存貯以及最終進行處置。
8、項目風險管理(ProjectRiskManagement)
項目風險管理,需要的過程有識別、分析不確定的因素,並對這些因素採取應對措施。項目風險管理要把有利事件的積極結果儘量擴大,而把不利事件的後果降低到最低程度。
9、項目採購管理(ProjectProcurementManagement)
項目採購管理,需要進行的過程都是為了從項目組織外部獲取貨物或服務。

關係

項目管理是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同時又與項目相關的專業技術領域不可分割。通常,一個學科和專業可能包括一些已被其它學科和專業所包含但仍為本專業人員普遍接受的知識領域。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獨立的專業,必須有獨特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既不是另一個專業知識體系的翻版,也不是一些其它專業知識體系內容的簡單結合。比較典型的情況是,一個專業的知識體系與其它專業的知識體系在內容上有所重疊,但它必須有與本專業相關的獨特的知識內容,例如:管理項目所需要的許多知識(關鍵路徑分析、工作分解結構)對項目管理學科而言是唯一的或幾乎是唯一的。國際項目管理界普遍認為,項目管理知識體系知識範疇包括三大部分,即項目管理特有的知識、一般管理的知識和項目相關套用領域的知識。
一般管理的領域包括企業管理中日常運作的計畫、組織、人員安排、實施和控制等。它還包括一些輔助的學科,如法律、戰略規劃、後勤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項目管理知識領域與一般管理知識在很多領域相互交叉或者是對其有所修正,例如:組織行為、財務預測、計畫等等。
套用領域是指某些項目所從屬的,但不是所有項目都從屬的套用範圍。套用領域一般包括:職能部門和支持學科,如:法律、生產和庫存管理、市場行銷、後勤人事管理;技術性領域,如:軟體開發、藥品試驗、水和衛生工程、建築設計;管理性領域,如:政府簽約、社區開發、新產品開發;工業部門,如:汽車、化學製品、農業或金融服務。

簡介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大綱)簡稱項管體系(大綱)。英文名稱(暫定)為: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OUTLINE)簡稱PMBOK(O)。項管體系(大綱)/PMBOK(O)主要作用於巨觀體系構建和微觀系統套用。項管體系(大綱)/PMBOK(O)是一個大綱級別的體系,基本以綱要、框架為準,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兼容各種具體管理技術,促進發展各種套用型專項管理工具,並與這些管理工具實現靈活對接。使用人可在本體系的基礎上,以合適的方式,與自己選擇、設計、組織的各種技術、工具進行對接。項管體系(大綱)/PMBOK(O)是為廣大項目管理學習、套用、研究愛好者提供一個可參考的標準體系。

研發團隊

該體系由中國的中項技工程技術研究院研發。作者是栗子、關山雲、瑞豐

相關圖書

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大綱)的相關圖書是經濟日報出版社2012年5月份出版的《項目管理知識體系(大綱通用1.0版本》

主要內容

項目總體管理

項目總體管理是指項目從總體角度進行的巨觀管理,是對於項目整體和全面的管理。項目總體管理是項目管理的總指揮,總引導。
項目總體管理由四大構件(四大向量)搭建組成:
1、過程部分(A軸,縱向量)2、類別部分(B軸,橫向量)3、高度部分(C軸,高向量)4、形態部分(D軸,變向量)
項目總體管理包括九大部分:
1、空間管理2、定位管理3、結構管理4、路線與系統管理5、節點與區域管理6、關聯與關係管理7、資源管理8、狀態與形態管理9、數位化管理

項目過程管理

項目過程管理是指關於項目的發展過程的管理活動,也就是針對項目空間的縱向量(A軸)的管理活動。項目過程管理是項目總體管理的第一大組成部分。
項目過程管理分為九大階段管理:
1、發起階段管理2、籌備階段管理3、開始階段管理4、實施階段管理5、監控階段管理6、睡眠階段管理7、完善階段管理8、結束階段管理9、衍生階段管理

項目內容管理

項目內容管理是指關於項目的活動內容種類的管理,也就是針對項目空間結構的橫向量(B軸)的管理活動。
項目內容管理是項目總體管理的第二大組成部分。
項目活動從內容角度可以分為九大總類:
1、產品總類2、裝備總類3、技術總類4、發展總類5、經濟總類6、安全總類7、保障總類8、組織總類9、信息總類
項目內容管理可以對應分為九大部分:
1、產品管理2、裝備管理3、技術管理4、發展管理5、經濟管理6、安全管理7、保障管理8、組織管理9、信息管理

項目高度管理

項目高度管理是指關於項目活動高度的管理活動,也就是針對項目空間結構的高向量(C軸)的管理活動。
項目高度管理是項目巨觀管理的第三部分。
項目管理的高度是項目等級、複雜層次的表示,分為四個大層面:
1、項目決策層面2、項目指揮層面3、項目執行層面4、項目操作層面
項目管理活動的高度總共分為九個等級:
1、整體決策等級2、系統決策等級3、全面指揮等級4、系統指揮等級5、綜合執行等級6、專業執行等級7、專業操作等級8、複合操作等9、獨立操作等級

項目形態管理

項目的形態管理是關於項目發展過程中的項目分子、原子和組成單元的即時發展狀況的管理活動,也就是針對項目空間結構(主要是組成單元)的變向量(D軸)的管理活動。
項目形態管理是項目巨觀管理的第四組成部分。
項目形態主要分為九個時段:
1、孕育時段2、形成時段3、成長時段4、旺盛時段5、成熟時段6、穩定時段7、萎縮時段8、終止時段9、固化時段

項目管理重點

項目管理重點是項目管理活動的重要、核心和關鍵部分。

項目管理重點主要包括九大部分:1、性質準則2、體系管理3、量值管理4、結構管理5、制度管理6、總體重點7、系統重點8、區域重點9、單元重點

項目管理能力

項目管理能力是項目管理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各項可用技術和基本載體的自身條件。
項目管理能力分為九大類:
1、理論能力2、套用能力3、協同能力4、系統能力5、計畫能力6、監控能力7、評價能力8、教導能力9、研發能力
項目管理能力是項目管理活動的基礎必要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