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本套書最大的特點在於:讓大學裡的教授給小孩子們講課。《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力求還原教授們課堂上的原話,娓娓道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榮獲德國“最美麗圖書”“最佳科學圖書”“最佳青少年圖書”等多項大獎,並提名“德國圖書獎”。

貼近生活的口語敘述讓孩子們在閱讀時,猶如和那些知名學者面對面地進行交流。

本書現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引進,並於2012年推出中文版,共分三冊,每冊都由不同的章節組成,每個章節都是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書中的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囊括生物、物理、數學、化學、心理、體育、醫學、天文、藝術、社會科學等,幾乎涵蓋了孩子提問的方方面面。

出版信息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1

(德)烏爾里希·揚森 (德)烏拉·施托伊爾納格爾 編

出版日期:2012-06-01

定價:39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2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德)烏爾里希·揚森 (德)烏拉·施托伊爾納格爾 編

出版社: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叢書名: 兒童大學系列

平裝: 193頁

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3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德)烏爾里希·揚森 (德)烏拉·施托伊爾納格爾 編

王萍、萬迎朗 譯

出版社: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6

平裝: 216頁

開本: 16

圖書目錄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1

為什麼恐龍會滅絕?

泛古陸上的職業指導員會提出什麼建議?

誰最先發現了恐龍?

可樂罐能教給我們什麼?

為什麼恐龍這么胖?

恐龍是躺著睡覺的嗎?

哪種求生對策對動物們最有利?

墨西哥的一座火山口跟恐龍的滅絕有什麼關係?

恐龍只剩下一堆骨頭嗎?

為什麼火山會噴火?

岩漿和熔岩有什麼區別?

能從一座火山進入地下嗎?

地殼下面是什麼?

為什麼地球這么熱? 

為什麼大洋中央海底有條裂縫? 

為什麼岡瓦納大陸破裂了? 

什麼是火山帶? 

為什麼有些火山容易噴發?有些火山表現溫和? 

哪次火山爆發規模最大? 

為什麼會有窮人和富人? 

金錢能帶給我們什麼? 

怎么才能掙到錢呢? 

為什麼萊娜有遊戲機但還是窮人呢? 

來自伊拉克的發展援助 

偶然也創造歷史 

為什麼香蕉這么彎? 

富國的危機 

為什麼不能將錢取消? 

為什麼不能多印錢? 

人人領取相同的工資? 

為什麼我們聽了笑話會笑? 

騎士和宮廷貴婦人笑什麼? 

為什麼東弗里斯蘭人這么愚蠢? 

為什麼蠢事有趣? 

大象在冰櫃里找什麼? 

大笑話小笑話 

笑表示友好嗎? 

笑話講得好與差 

為什麼人會死? 

三隻母雞的悲慘結局 

瘟疫和癌症,哪一個會存在得更久? 

有長得像義大利香腸的罪犯嗎? 

黴菌的神奇力量 

誰想不停地支配我? 

死亡有什麼好處嗎? 

為什麼說人是從猴子變來的? 

為什麼生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肌肉比詩好嗎? 

猴子的天堂是被什麼毀滅的? 

猴子的大腳趾哪兒去了? 

石頭能告訴我們什麼? 

競技騎手跟原始人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尼安德特人生活得很差嗎? 

為什麼猴子會變成人? 

為什麼學校枯燥無味? 

為什麼非要上學? 

什麼?學校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教師是培養出來實施暴力的嗎? 

也能給學校打高分低分嗎? 

為什麼學校是個遺忘的地方? 

全日制學校是一種新的暴行嗎? 

上學要花多少錢? 

能不能取消最低分? 

兒童大學的科學家們 附錄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2

為什麼植物會生長?

我們需要自己的氧氣製造機嗎?

如何調節大自然的速度?

敢問路在何方?

進一步了解綠色魔法

為什麼不能把根折斷?

是誰把我拉長的?

為什麼需要小蜜蜂?

為什麼我們會做夢?

鱷魚夢見了什麼?

古希臘時期的夜之明星

誰是第一個夢學家?

心理學家能知道很多嗎?

為什麼要害怕丟臉?

可愛的兔子藏在老虎的外衣下嗎?

人們在實驗室里怎么做夢?

夢是清潔工嗎?

我怎樣睡得更聰明?

女孩和男孩的夢不一樣嗎?

為什麼我們能聽到聲音?

為什麼“聲音”還不算真正的聲音?

聲波的紐博格林賽道是由鋼鐵製造的嗎?

宇宙大爆炸是一聲巨響嗎?

為什麼人類不需要轉動耳朵?

主角——膜

“咯咯”之路

為什麼“十”不是“四”?

為什麼不允許複製人?

蚜蟲和它們的克隆家族

大眾“甲殼蟲”汽車和有性繁殖

嬰兒的頭髮好在哪裡?

誰在讀芬蘭語電話本?

蠕蟲、蚜蟲和煎肉排有什麼共同的東西?

能再做一個“巴斯蒂”嗎?

人們可以從多莉身上學到些什麼?

為什麼允許大人比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法律規定要提早上床睡覺嗎?

難道孩子不是小成年人嗎?

在教育中誰說了算?

國家是更好的教育者嗎?

兒童權益是沒有必要的特殊化嗎?

抽菸和年齡有什麼關係?

我們至少可以亂花零用錢吧?

為什麼兒童沒有權利看“16歲以上”的電影?

為什麼我是我?

救命啊,我有一個我!

誰在腿上使勁了?

“我”住在大腦里嗎?

粉紅色的太陽鏡告訴我們什麼?

鏡子中的我

這個世界是怪物製造的嗎?

我——生活的朋友

為什麼星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為什麼星星會發光?

蘋果怎樣在太空中下落?

為什麼星星必須死亡?

哈羅,有人嗎?

附錄 兒童大學的科學家們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 3

為什麼男孩喜歡打架而女孩爭吵不休?

為什麼要有兩種性別?

男孩女孩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男孩女孩都在幹些什麼?

為什麼一個爭強好勝而另一個只想成為閨中密友?

男女兩性,誰強誰弱?

為什麼蝙蝠用耳朵看東西?

為什麼蝙蝠媽媽生產時要小心翼翼?

蝙蝠和人類有最近的親緣關係嗎?

蝙蝠的“空中街道”通向何方?

怎樣用皮膜飛行?

能用超音波說“我餓了”嗎?

為什麼蝙蝠不簡單叫一聲“餵”?

蝙蝠要練習空翻嗎?

為什麼數學家不會計算?

數學沒用嗎?

數學真的有趣嗎?

數學是發明還是發現?

為什麼一百其實該叫十十?

數學在太陽系別的行星上是否仍然適用?

為什麼我們要講故事?

桑魯卓怎樣救了自己的命?

人類的原始語言聽起來是怎樣的?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講故事?

人們為什麼需要老故事?

白雪公主是好老師嗎?

為什麼生物課也值得一提?

故事到底有什麼好處?

人們為什麼喜歡英雄?

故事是如何存放的?

為什麼醫生能治病?

發炎的盲腸如何過了幾個世紀?

病人的期望和命運是什麼?

以前的醫生有多奇怪?

醫生都有博士頭銜嗎?

以前有著和現在一樣的病症嗎?

怎樣讓身體變得透明?

為什麼洗手非常重要?

為什麼我還是會生病?

為什麼運動員越來越優秀?

石器時代沒有運動嗎?

古希臘的運動員能跑多快?

運動一直是和平競技嗎?

有錢真的就更好嗎?

誰是金子裡最閃亮的?

為什麼運動鞋大有學問?

快到什麼時候才有盡頭?

為什麼騎士要修建城堡?

中世紀時怎樣才能當英雄?

沒有銀行戶頭的日子該怎么過?

誰用牛換裝甲騎兵?

誰會害怕嚴厲的國王?

如何修建和攻克城堡?

騎士需要上學嗎?

騎士們在哪兒上廁所?

天行者盧克和老鐵手有什麼共同點?

附錄 兒童大學的科學家們

創作背景

孩子們喜歡探尋這個世界,總能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天真,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有著500年歷史的德國圖賓根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大學 。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最高科學獎“萊布尼茨獎”獲得者等在內的最權威、最頂尖的科學家們親自授課,為孩子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世界的奧秘,這些頂尖科學家深厚的學識修養和強大的人格力量,極富感染力。

德國《施瓦本日報》的兩位資深編輯將這些頂尖科學家們的講稿整理匯集成書。著名插圖畫家克勞斯·恩西卡特還為本套書繪製了近500幅精美插圖。它一經出版,即登上了德國十大暢銷書排行榜,榮獲多項大獎。目前,它早已風靡全球,成了各國孩子們最珍愛的科普圖書。

內容簡介

有著500年歷史的德國圖賓根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兒童大學,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最高科學獎“萊布尼茨獎”獲得者等在內的最權威、最頂尖的科學家們親自授課,為孩子們講解世界的奧秘,引起轟動。德國《施瓦本日報》的兩位資深編輯將這些頂尖科學家們的講稿整理匯集成書。“書籍插圖無冕之王”克勞斯恩西卡特還為本套書繪製了近500幅精美插圖。

《頂尖科學家的7堂啟蒙課》一書在德國一經出版,就成為年度暢銷書。並榮獲了“德國最美麗的圖書”,“最佳科學圖書”,“最佳青少年圖書”多個獎項。該書還力求還原教授們課堂上的原話,娓娓道來。貼近生活的口語敘述讓孩子們在閱讀時,猶如和那些知名學者面對面地進行交流。

作者簡介

烏拉·施托伊納格爾(生於1954年),烏利希·揚森(生於1959年)是德國圖賓根《施瓦本日報》資深編輯、“兒童大學”的創辦者。1995年因共同寫作德國第一部互動式驚險小說而備受矚目。一年之後,他們又創作了《晚安故事集》,深受讀者喜愛。這是一系列“從讀者到讀者”的夏日故事選集,深受讀者喜愛。《世界頂尖科學家答兒童問》榮獲2004年“克林納國際書卷獎”,並榮獲2003年“德國最美麗圖書”、“當月最佳圖書”、“最佳科學圖書”以及“最佳青少年圖書”等多項大獎,被翻譯成12種文字。

社會影響

“一本與眾不同的,知識性和娛樂性並重的兒童書籍。”

——《焦點》雜誌

“我認識很多成年人,他們在偷偷地閱讀本書。”

——烏利希·威克爾特

“讓我們讚揚每一位參與者吧!”

——《法蘭克福匯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