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蒿

頁蒿

acid),亞油酸(lin e),3-蒈烯(3-caren 1.《西藏常用中草藥》:芳香澀胃,驅風理氣。

植物

屬種: Carum carvi
屬名: 蒿屬(葛縷子屬) Carum
科名: 傘形科 Umbelliferae
屬種名定名: Carum carvi L.
【分布】產於西北、華北、東北及四川、西藏,以及蒙古、伊朗、俄羅斯等地。
【別名】藏茴香,貢牛、郭鳥(藏藥名)。有的念中文學名為“貢”蒿,其實是(“頁”字上邊有個“草”字頭)的才對,手寫沒有問題,但是鍵盤拼音打不出來。
【來源】為傘形科植物葛縷子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rum carvi L.採收和儲藏:7-8月割取將成熟果實的全株,曬乾,打下種子,去其雜質,備用。

頁蒿原植物頁蒿原植物
【植物形態】 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高30-80厘米。根紡錘形或圓柱形,肉質。莖直立,上部分枝,表面具細棱條。基生葉長圓形,有長柄,2-3回羽狀全裂, 第一次羽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無柄,第二次羽片卵形至披針形,無柄,深裂成披針狀線形或線形小裂片,小裂片寬0.5-1毫米,莖生葉漸變小,下部及中部莖 生葉葉柄基部加寬成鞘狀,上部莖生葉葉柄完全成鞘狀,葉黯具白色或粉紅色極寬的膜質邊緣,葉片小,簡化為1-2回羽狀全裂,最終裂片細線形。復傘形花序徑3-7厘米,無總苞片或有1-4枚;傘梗5-9(16),不等長,無毛;小傘形花序徑約1厘米,具10餘花,無小總苞片,小傘梗不等長;萼齒短小,鈍;花瓣白色或帶粉紅色,廣倒卵形。雙懸果橢圓形,長3-4毫米,寬2-2.5毫米,兩側壓扁;花柱基短圓錐狀,花柱下彎。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於鐵路沿線及山坡草地。產於內蒙古省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蘭屯。分布於中國(西南、西北、華北、東北),蒙古,伊朗,俄羅斯及其它一些歐洲國家。
用途:果實可提取揮發袖,為香味料和驅風健胃藥。
貢蒿根(又稱“小防風“).jpg貢蒿根(又稱“小防風“).jpg
【化學成份】果實含揮髮油,主要成分有葛縷酮(carvone),檸檬烯(limonene),二氫葛縷酮 (dihydrocarvone),D-二氫香葦醇(D-dihydrocarveol),L-異二氫香葦二醇(L-isodihydrocarvediol),D-紫蘇醛(D-perillaldehylde),D-二氫蒎腦(D-dihydropinol),脂肪油 中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li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1].根含鐮葉芹醇酮(falcarinoloen),油酸(oleic acid),鐮吉芹二酮(fal-carinione)。花的揮髮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3-烯(3-carene)。
【藥理作用】
1.平喘作用:GONG蒿子油成葛縷子油(Carawayoil)主要含d-葛縷酮,有平喘作用(豚鼠組織胺法);對小鼠有鎮咳作用(氨水法),但對電刺激貓喉上神經引起的咳嗽則無效,故對咳嗽中樞並無作用。
2.抗菌作用:葛縷子油在體外無抑菌作用,但也有報告,葛縷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有抑菌作用;並有某些抗真菌作用,高濃度(1∶1000以上)能殺牛肝蛭蟲。
3.對胃腸道作用:葛縷子油有健胃、驅風作用,葛縷酮口服對兔小腸有興奮作用。
4.其他作用:葛縷酮予大鼠口服,可增加尿中維生素 C的排泄雖,此乃由於維生素C存肝臟中的生成增加(葛縷酮並非維生素 C的前身)。單獨給予葛縷酮,對大鼠尿中葡萄糖醛酸約的排出量並無顯著影響:如同時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類製劑,則尿中葡萄糊醛酸及維生素C較對照組皆有顯 著增加,因此葛縷酮可能促進葡萄糖在肝中形成維生素C.維生素 C與肝臟中凝血酶元的生成有一定關係,長期給予大鼠葛縷酮,可對抗香豆精類引起的出血。此外,種子提取物給兔灌胃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增加,嗎啡則能對抗此種利尿;新鮮種子中還曾提出一種植物凝集素,只對人的紅細胞有作用,對牛、羊者則無。葛縷酮還有某些利膽作用;給兔口服0.1-0.2ml/kg對心電圖無影響。
【毒性】毒性葛縷酮予小鼠灌胃,測得半數致死量1.3±0.lml/kg,動物先出現興奮(舉尾、驚厥), 死於呼吸停止。給大鼠灌胃,半數致死量為1.64g/kg.如在前2小時先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製劑、維生素 C(400mg/kg),或葡萄糖(2g/kg),可對抗葛縷酮(口服4g/kg)的致死作用,給犬緩慢靜脈滴注,則葛縷酮的致死量為0.34g /kg(心率慢,血壓下降)。
【炮製】淨制:除去木質、葉及雜質。切制:割取全株、打下種子、篩去灰屑 .
【性味】味辛;甘;性溫
【功能主治】理所開胃;散寒止痛。主脘腹冷痛;嘔逆;消化不良;疝氣痛;寒滯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注意】陰虛火旺、無寒證者忌。
【附方】治胃寒嘔逆:藏面香配肉桂、乾薑、陳皮煎湯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各家論述】
1.《西藏常用中草藥》:芳香澀胃,驅風理氣。治胃痛,腹痛,小腸疝氣。
2.《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驅風祛寒,健脾開胃。治寒滯腰痛,胃寒嘔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