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銅記

有鑔、有神、有神話,才有鑔神廟存在的價值。 於是,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的飛鑔又重新在村里舞了起來。 村民決定親手重建鑔神廟,也在此中重建了他們的信仰。

《響銅記》背景

自2008年初開始,作為國內知名女性期刊專欄作家和情感類暢銷小說作家的李瑩深入渤海漁村進行採訪,並最終決定以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飛鑔”為題材,創作一部極具渤海地域風情的長篇小說,而這部小說最終定名為《響銅記》。
《響銅記》於2012年6月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瑩,女,1980年生,筆名白夜。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魯院第七屆全國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成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簽約作家。已發表小說、散文、影視文學、文學評論、學術論文等近三百萬字。曾是記者、編劇、專欄作家。現為天津市民眾藝術館文學幹部,《海河文化》雜誌編輯。曾出版長篇小說《高空彈跳》、《愛是一碗寂寞的湯》、《閃婚當道》。近年致力於民眾文學、地域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調查和研究工作,有相關文學學術理論文章若干,多次獲國家級獎項。

內容簡介

國家級遠洋漁港落戶渤海灣,300年歷史的鑔兒塘村要與600年歷史的另一村展開生存PK,為了守住鑔兒塘村,村長趙有餘決定重建鑔神廟以證明鑔兒塘村存在的意義。已隨父母走出漁村成為濱海市巨富並留洋歸國的趙俊輝,承諾幫助重建鑔神廟,還從城裡請來了米夏工作室的幾個城市精英,他們決定將鑔兒塘村包裝成古漁村民俗文化旅遊目的地。
有鑔、有神、有神話,才有鑔神廟存在的價值。於是,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的飛鑔又重新在村里舞了起來。這項民間傳統技藝,曾經使鑔兒塘榮耀,而如今它又為鑔兒塘敲出了越來越響的名氣。然而,隨著名氣而來的,是對村民真金白銀的試煉,種種經濟誘惑之下,猶疑、掙扎、臣服,鑔兒塘村迷失了淳樸。鑔神廟的一場大火,終使這個村子沒有像中國千百個村子一樣,消失在城市化大潮中。村民決定親手重建鑔神廟,也在此中重建了他們的信仰。
外來的開發商只為利益而動,想要改變漁村的命運,還是要靠自己。在城市打工的趙俊亮回來了,他不但繼承了祖傳的飛鑔技藝,更成了新漁村建設的領頭人,他和巨富趙俊輝、大學生村官陸軍、漁民企業家田家富,以及有志於幫助鑔兒塘進行古民俗修復和復興的城市文化精英米夏等人一起,為鑔兒塘這片一直深受海神娘娘庇佑的“神的堤岸”忙碌著。他們每個人都在重建鑔兒塘的過程中重建著自我,在這片神的堤岸上,他們不再迷茫,找到了青春最佳綻放的位置。

章節目錄

春 祭
有神自然香……半月前……蒼井報恩……探龍尾
夏 記
飛鑔會……放生祭……瓮算……元太的幸福就是鰻魚飯
秋 祭
水果籃子……娘娘燒燈……飛喜喪
冬 記
但是又奈何
春 祭
盼年謠……歸·去·來……響銅不二家
夏 記
鑔兒斗……窩頭與元寶
秋 記
尋愛巴士……紅紅青春敲啊敲……海螺姑娘·鑔兒塘版
冬 祭
點燈點燈啦……接娘娘回家
春 記
再給娘娘送盞燈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