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響禮炮酒

二十一響禮炮酒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以生產雙醬香型白酒為主業的現代大型企業。

簡介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的成立,緣於“袁氏家釀”。 “二十一響禮炮酒”以一個全新的“形象”,完成了“袁氏家釀”的盛世新生。

二十一響禮炮酒凝練至尊之禮的精髓,以最高禮儀的象徵,表達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虔誠的尊重。承載著200年厚重歷史和幾近極致超凡酒品的二十一響禮炮酒,以其奢侈品的華貴,執酒為禮,讓品用它的人,享受被尊崇的驕傲;更以其濃縮的深邃內涵,禮蘊酒中,讓品味它的人,感受價值與成就的認同。

唯一洞釀

完全天然形成,並可以在其中進行和完成白酒釀造的天然溶洞謂之“天窖”。被稱為“天窖”的龜仙洞,是迄今為止全世界唯一洞釀白酒的原生地。 200多年前的袁錦道是第一個在這裡釀酒的人。他所釀造的“袁氏家釀”,被稱之為“洞釀”。

能夠進行和完成洞釀的天然溶洞,必須具備三大條件:天然溶洞的地理位置、天然溶洞的自然形態、天然溶洞的洞內結構。三大必備條件,三體連一,缺一不可。複製的可能性機率為零。

能夠達到這三個必備條件的天然溶洞,迄今發現的,黔北只有一個,中國只有一個,全世界,也只有一個。

地理位置

“袁氏家釀”生產的地方,位於川渝黔三省交界地,在它周圍不大的川南黔北地域內,同時有幾支頂級醬香型白酒享譽國內外——茅台、郎酒、習酒……,這一帶,被稱為“美酒之鄉”。因為這裡,有赤水河流過。但“美酒之鄉”之譽絕不僅僅因為赤水河的存在。

二十一響禮炮酒 二十一響禮炮酒

黔北,貴州高原北部與四川盆地南緣的過渡地帶,地勢複雜多樣,存在多種地帶性結構。植被豐富,多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多陰雨,濕度大,少日照,無霜期短。區域地域內的溫度和濕度、溫度差和濕度差、地貌形成、地質結構、空氣成分、土壤構成等,據專家經科學測試論證:極適合於醬香型白酒的釀造,極易於嗜酒菌群的聚集與生長。這為頂級醬香型白酒的生成製造出了絕佳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釀造頂級白酒更是如此。幾乎所有的釀酒人都知道一種現象:用同樣的原料、同樣的工藝,換一個地方,哪怕是距離原產地只有幾十公里的地方,所釀之酒的品質就會大不一樣。

只有特定的特殊環境,才能生成特定的特殊品質。

這是大自然的法則,非人力所能改變。

黔北的地理位置,天然溶洞的地帶性生態,各種無法細述的自然條件,它們的組合,才決定了“袁氏家釀”能在這裡生成。

這是“洞釀”的必備條件之一。

歷史溯源

袁錦道其人

袁錦道,名翔之,字宗聖,生於清乾隆己末年(公元1739年),卒於清嘉慶丙子年(公元1816年),皇封征仕郎,懷陽丁里人(清黔播仁廳丁山里,即今貴州省習水縣三岔河鄉人),祖籍江西廬陵。其祖先袁世盟以“總制”之身,於宋端平初帶兵平蠻入播。平定叛亂後,袁世盟及眾多部下便定居於此。袁氏家族自袁世盟始,人丁興旺,世代繁衍,子孫遍及習水、赤水兩縣市之土城、程寨、三岔河、官渡等鄉鎮。

袁錦道系袁世盟第20代孫,娶有一妻二妾,妻穆氏,妾傅氏、楊氏,生有8子。

以袁世盟“總制”的身份,袁錦道為“將門之後”。

袁世盟的後人們,不乏歷代的當地“名人”,其中,知府、將軍、巡察使、地方長官司、知縣、舉人、世襲正千戶、左所指揮千戶等,均在地方志和民間傳說中留下了眾多痕跡。

而袁錦道,在袁氏家族的“名人”中,應該是最大的“名人”。

袁錦道自幼苦讀詩書,少年時代即夢想“曠逸善身”,且擔負著以博取功名“中興家業”“耀祖光宗”的“重任”。青年時期始惡“功名之考”,“改弦易轍”,立志興辦實業,振興地方經濟,“經緯成業”,造福鄉梓。

袁錦道其事

袁錦道的一生中,做了兩件被人稱“道”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袁錦道從最簡單的民間用品做起,幾年之內便在當地形成較大生產規模,隨後的幾十年中,袁錦道殫精竭慮,不遺餘力的迅速擴大著他的袁氏家業。取當地和四川江津四面山之礦產,以及竹木和其它資源,先後開辦銅廠、錢廠、紙廠、鐵廠、鍋廠、銀具廠、蘭靛廠、香扦廠、算盤廠、鏵廠、砂罐廠、竹篾廠、香菌廠、筷子廠、碗廠、扁擔廠、鋤杷廠、扇子廠等。總計作坊四十八間。袁氏產品遍及當時民間所用,除極大的滿足了當地民眾的生活生產需要,還近銷臨近府、縣、鄉,遠運川南、渝中甚至雲南。

袁錦道的家鄉三岔河,素有九溝十八岔之稱,群山環繞,山大溝深,道路崎嶇。雖自然條件優越,自然資源豐厚,但地勢閉塞,頗多梗阻,能在深溝險澗之中,建成如此眾多的工業作坊,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產品生產和產品品類,其艱辛可想而知。

第二件大事:袁錦道“未募毫釐,自蠲錙銖”,自籌資金,請匠鳩工,穿崖鑿壁,剪礙除險,進行了大規模的築路工程。共開鑿鋪就供人行馬馳車載的寬幅石板路近百里,基本辟成川渝黔三地交界處的通道,使三岔河成為產品運輸和商品交流的集散地。

黔北地區自古便被稱為“窮僻”之地,“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綿延不斷的大山阻塞著這裡通往外界的交通,因閉塞而窮困。在一步三晃、一步三滑的崎嶇且坡度極大的泥濘小路上鋪石造路,其艱難也可想而知。

在近代手工業幾乎為零,商品流通極為滯阻的黔北地區,袁錦道以其驚人的毅力和超人的膽識,更以一己之財力投入,奠定了該地區的近代資本主義民族工業發展和商品流通的基礎。

所以,袁錦道當之無愧的被後人們譽為:“ 貴州工業第一人”。

袁錦道的一生中,還有兩件被人稱“詭”的大事。

一是私造錢幣。為滿足不斷擴大的生產和流通需要,袁錦道在一個十分隱秘的地方,溶銅鑄幣,雖然因此獲得資本的壯大和實力的增強,保證和擴大了當時的生產和流通。但私造錢幣按律當斬,朝廷派薛姓欽差拿問,袁錦道坦誠相見。被解往京城後,卻奇蹟般的被嘉慶帝親自赦免,並封“征仕郎”。

二是修造生祠。袁錦道在未卒之年,為顯功揚名,德昭子孫,千古相傳,以遺不朽,在一百多米高的懸崖峭壁上,鑿石嵌洞,修造生祠,稱之為“望仙台”。這個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窟,東窟為寺,供佛三尊;西窟為祠,供袁錦道及妻妾坐像。

袁錦道的“寺祠合一,人神共奉”,在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袁錦道與“袁氏家釀”

袁錦道釀造“袁氏家釀”,在地方志上所記甚廖,民間傳說也很少。

因為,“袁氏家釀”的釀造以及後來的傳承和貯藏,幾乎是在“秘密”狀態下進行。

其中緣由,至少有三個以上的流傳版本,其中最為可信的一個版本如下記載:

袁錦道生平從不沾酒,且嫉酒如仇,家人及所有的作坊夥計,凡嗜酒者均予苛責,其嚴厲程度,遠遠超過對其他“過錯”的懲罰。

由於一個偶然的特定原因,人到中年的袁錦道,匪夷所思的開始親自釀酒,並且以他“做事務求至臻”的性格,加上身邊的高人指點,歷經十餘年,釀造出了品級極高、品質獨特的“袁氏家釀”。

袁錦道不想讓外人知道自己釀酒,所以把袁家燒坊建在了當時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的山洞裡。酒成之後,又嚴令“袁氏家釀”只限於家人和作坊夥計們的有限量品用,決不可外流。袁錦道彌留之際,遺訓後人:每代傳人中須有一人承繼袁家釀酒工藝,並做一窖為藏,但須藏於洞中,不得與他人所知。

由此,“袁氏家釀”延續釀造貯藏並承傳了二百多年,知道它的人,卻少之又少。

歷史塵封了幾乎所有袁錦道當年遍及民間所用的工業產品,只有“袁氏家釀”,沿著兩個世紀的縫隙,蜿蜒流淌到了今天……

至於袁錦道是如何神使鬼差的找到可以進行和完成白酒釀造和貯藏的天然溶洞,已無從考證,但袁錦道的“秘密釀造”卻在“無意”間成就了中國白酒釀造史上一個前無古人的“傑作”,袁錦道本人也為此得到了一個遲來的稱號:“ 中國洞釀第一人”。

釀造工藝

釀造工藝、陳貯老熟、盤勾成酒,是釀酒的三大要素。

一支酒的特色形成和表現,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由這三大要素所構鏈的全過程。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儲藏、勾兌,當今已趨於同質化。如何在同類酒中形成和表現自己的獨特品質,是幾乎所有釀酒人的夢寐以求,“差異化”的品質要求和特色表現成為了同類酒的拼爭目標。

二十一響禮炮酒決不為“求異”而刻意表現與同類白酒的不同,而是在保證和提高原有酒品的前提下,更加精益求精、精雕細做,以科學的態度追求產品本質上的最優。

二十一響禮炮酒注重的是:保持酒品原有的獨特性特色表現。而這種酒品的獨特性特色表現,恰恰就是二十一響禮炮酒與同類酒相比所表現出的“與眾不同”。

原生態純手工釀造

二十一響禮炮酒秉承“袁氏家釀”的釀造工藝。這是一種原生態的純手工釀造工藝,細分為300多道繁複工序。

在幾乎所有酒類產品都進入到採用現代化生產模式和手段的今天,二十一響禮炮酒仍完全採用手工操作的釀酒方式和工藝,基本保持著“袁氏家釀”的原生態釀造:“百年老槽續茬,天然青石作窖,清蒸混入雙粬,地上地下雙酵,雙月循環采酒,分壇陳貯,盤勾……”

每一道工序,都是酒品形成不可缺少的連結。

原生態純手工釀造,是一種必須不斷抗拒著現代工業科技手段和方式極大誘惑的“保持”,因為相比於現代化的生產流程和工藝,原生態純手工釀造,需要付出巨大的艱辛勞作。

這種保持,延續了袁錦道釀酒之初時的“不計成本”。這是一種應該保持的保持。

原生態純手工釀造,還是一種“高標準”和“高技能”的“保持”,因為在釀造過程中許多用現代工業科技手段可以輕易完成的工藝環節,用純手工去完成,需要極高的“技術含量”。

這種保持,延續和保證了“袁氏家釀”的本色。

真正的百年洞藏

縱觀諸多白酒的“洞藏”表述,也許二十一響禮炮酒和它的前身“袁氏家釀”,才最具備“洞藏”的身份和資質。

二十一響禮炮酒 二十一響禮炮酒

因為“袁氏家釀”自釀造開始,所釀之酒,大都“足不出洞”的一直貯藏在洞內的陶製酒罈中。在今天的龜仙洞內,有千數隻陶製酒罈,其中多已是百年老壇。

這些或幾百隻整齊排列,或幾隻相伴於隅的幾乎與洞體混為一身的百齡老壇,就是“袁氏家釀”“洞藏”的真實寫照。

百齡老壇,陶土燒制而成。壇體均由微孔結構而成,這些微孔如有生命般的進行呼吸,張開時,壇體外聚集的微生物群和香味物質緩入其內,緊縮時,壇體內酒中水分子緩釋排出,這種壇體的自然張合,在酒體醇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

壇貯洞釀,保證了在恆溫恆濕條件下和大量嗜酒菌形成密集堆積環境中,酒的老熟過程緩慢均勻完成,酒中雜質釋放得更加完全,酒質和口感更加醇厚自然。

釀酒的先人們大概只是憑著“感覺”,把酒貯藏在洞中,但他們的做法,暗合了用現代科學證明了的原理。

三年盤勾的完美收官

盤勾,也叫勾兌,是成酒的最後“收官”。酒的品質表現、口味感覺,將在其中得以真正的兌現。

不同於許多行業,釀酒產品合格與否的最終“決定權”,不僅僅是科學儀器的測試,更靠的是調酒師的“味蕾。

調酒師的舌頭可以決定酒的品質和口感。

調酒師的“級別”可以決定酒的級別。

這是釀酒這一古老行業無法改變的“特性”。

所以,高級別的調酒師永遠是釀酒行業中的“稀缺品”。

袁錦道和他的後人們身邊,不乏造詣高深的調酒高手。

而今天的二十一響禮炮酒,更擁有在國內享有盛譽的頂級調酒和盤勾大師。

二十一響禮炮酒的調酒和盤勾大師,經過幾十年的行業磨礪,積累了豐富的盤勾經驗,憑藉獨厚天賦,在千數壇原酒中一一品評挑選,每壇所選基酒按設計取不同比例反覆調配,每一個周期,要經過上千次的基調、微調和精調。

這樣的盤勾,需要三年才能完成。

品質基因

優秀的品質必須首先具備優秀的基因。白酒釀造更是如此。

優質白酒對優質原料的依賴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產品,釀造白酒的三大原料——水、粬、糧,被視為白酒的三大品質基因。

“袁氏家釀”的品質特色決定於“袁氏家釀”獨具的特殊釀造環境,“袁氏家釀”的品質保證則決定於“袁氏家釀”對原料的嚴格採選。

袁錦道釀酒初始,即對釀酒原料制定了“慎擇嚴選”的嚴規,“袁氏家釀”釀成之時便已具備了品級極高、品質極佳的頂級白酒的品質基因。

袁錦道的後人們,嚴循袁錦道的遺訓,對原料的採選一直極為苛刻,所以使“袁氏家釀”的上佳酒品延續至今。

曾有業內專家驚嘆:如果“袁氏家釀”在釀造之初就能面世,各類國際性博覽會上,早就該有“袁氏家釀”金榜題名的身影!

這種讚譽,讓“袁氏家釀”的繼承人更有了一份責任。

因此,二十一響禮炮酒沿承“袁氏家釀”,對釀酒原料有了更嚴格的要求。這種要求是在已具備優良品質的原料基礎上,再通過“優中選優”和提升酒品過程中不斷提高原料標準而完成。

水質是酒質的第一保證

水為酒之血。

水,一直是黔北人的驕傲。

黔北的標誌——赤水河,被稱為“美酒之河”,就是因為赤水河的水是釀酒的極佳用水。

水質決定酒質,這句話絕不“絕對”。

“袁氏家釀”所用之水,是數支赤水河上游澗溪山泉中的一支,從地勢流匯的角度,這支最終匯入赤水河的“山中水”,比赤水河水水質更純。而且此水還具有-種極強的化雜質於無形的“同化”功能,“遇雨不蝕”,“遇腐濾清”。

既便如此,袁錦道及後人們為保證水質,仍堅持“雨後水不取”,“漫溪水不取”。

據測,此水水質標準極高,水質硬度均在3.6毫克當量—3.8毫克當量之間,且含有多種微生物和礦物質,為“袁氏家釀”的酒品形成和提味提香提供了天然基因。

今天的二十一響禮炮酒,在恪守“袁氏家釀”采水方法的基礎上,利用高科技測試儀器,對釀酒用水進行更具科學性的測試和採選,讓酒質因水質的提高而更品純味醇。

無好粬則無好酒

粬為酒中骨。

袁錦道深明此道。釀酒的最初階段,選用了多家燒坊的酒粬,但都“不甚合意”。於是,袁錦道親自專訪周邊幾十家燒坊,虛心請教制粬工藝,最後博採眾長,制出了自家的“袁氏家釀”酒粬。

基於酒粬的特殊作用,一向喜歡標新立異的袁錦道不囿於原有的釀造工藝,別出心裁的在釀酒過程中加入了“雙粬”的工藝流程,用“雙粬雙酵”替代傳統的“單粬雙酵”。這種試驗伴隨了袁錦道的後半生,歷二十年而成,使“袁氏家釀”在酒體蒸餾的過程中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獨有特質。

“袁氏家釀”酒粬原經嚴格工序製作,再分高溫粬和低溫粬。成粬後,在釀酒的不同時間段內適時加入混蒸。

“袁氏家釀”雙粬混蒸的獨特工藝,將酒粬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二十一響禮炮酒仍承襲著“袁氏家釀”酒粬的製作,又佐以現代科技手段,“優中選優”的提取酒粬中最優質的部分進入到釀酒過程。

原糧的天賜秉賦

糧為酒之本。

黔北高原獨有的天階梯田,有一種特產高粱,俗稱“小紅粱”。

小紅粱糯性極強,是釀造極品白酒的最佳原料。小紅粱還極具地域性,只有黔北高原特有的石灰岩鹼性紅壤,才能孕育出這種色澤紅潤、顆粒飽滿、產量不高但稟賦極高的“原材料”。

黔北名酒(如茅台)和一些川南名酒(如郎酒)都採用這種小紅粱為釀酒原糧。

“袁氏家釀”也以此為原糧,但篩選和取采標準更高,袁錦道親定“一選、二篩、三曬、四漏、五稱、六蒸、七堆、八攤、九搓、十相”的繁複程式,凡每年所用原糧,都須經過這“十道坎”,才能最後選定所用之料。

據傳,當時釀成“袁氏家釀”的一瓶基酒,需要一畝三分梯田的小紅粱。這句話,也許並不誇張。

很有商業頭腦的袁錦道,不可能沒有“成本預算”的概念,但為了釀造出他理想中“至臻至美”的產品,他更知道應該“不計成本”。他做到了,所以有了品質至臻的“袁氏家釀”。

二十一響禮炮酒延續了“袁氏家釀”對原糧的選料程式,並用現代檢測方法,使選料更科學化和標準化。

酒瓶包裝

標識設計

21響禮炮酒的標識為“字形設計”,突出21響禮炮酒之“21”的禮儀符號寓意,並以不同的字形元素象徵,體現中國的古老傳統文化。

“21”中的“2”為龍形文字。龍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最高精神崇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直接表現。

“21”中的“1”為青珪形文字。青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禮器,通常只在皇家最高禮典上使用。

盒體設計

21響禮炮酒的盒體為“六和設計”。

中國的儒、佛、道,均對“六和”有各自的解釋。

《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鄭玄註:“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皆有滑﹑甘,是謂六和。”孔穎達疏:“以四時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為六也,是為六和也。”後用以指多種美味。

佛教:謂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道教:天、地、四方,謂之六合,又作六極、六幕、六漠。

21響禮炮酒的盒體設計綜合儒佛道釋義,取“美味”、“共和”、“天地四方”之意。

21響禮炮酒的盒體顏色為紅色,象徵喜慶、吉祥、諧美、摯愛和驅邪。

瓶體設計

21響禮炮酒的瓶體為“複合設計”,以“中國元素”為主導元素。

1、象形禮炮:21響禮炮酒的瓶體形狀為象形禮炮,暗合21響禮炮酒的產品名稱。

2、雲雷紋:21響禮炮酒的瓶頸環扣圖案設計為雲雷紋。

雲雷紋是青銅器上一種典型的紋飾,以連續的迴旋形線條構成幾何圖形。作圓形連續構圖,單稱雲紋;作方形連續構圖,單稱雷紋。常作為青銅器上紋飾的地紋,用以烘托主題紋飾,也有單獨出現在器物頸部或足部的。雲雷紋也是陶瓷器裝飾的一種原始紋樣,圖案呈圓弧形或方折形,圓弧形稱雲紋,方折形稱雷紋,雲雷紋是兩者的統稱。雲雷紋盛行於商和西周,春秋戰時期仍見沿用。

3、饕餮紋:21響禮炮酒的瓶足環體圖案設計為饕餮紋。

饕餮紋是青銅器的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也稱獸面紋。饕餮紋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云:“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紋多現於青銅器,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在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定名。

4、中國書法:21響禮炮酒的名稱字型設計為中國書法。

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諸元中最常見的表征之一。21響禮炮酒的名稱字型是中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啟功體”書法。

5、皇家藍:21響禮炮酒的瓶體顏色設計為“皇家藍”。

“皇家藍”是一種既含有傳統精髓,又富於當代美學流行時尚的顏色。21響禮炮酒的瓶體顏色採用“皇家藍”,象徵高貴、尊崇、雍容、莊重……

公司介紹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以生產雙醬香型白酒為主業的現代大型企業。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的成立,緣於“袁氏家釀”。

清乾隆末年始釀,清嘉慶元年(1796年)釀成的“袁氏家釀”,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是被稱為“貴州工業第一人”的袁錦道。

袁錦道釀造並貯藏“袁氏家釀”的袁家燒坊,坐落在黔北十萬大山中的一個唯一可以進行和完成“洞釀”的天然溶洞裡。這個天然溶洞,被後來的釀酒專家們冠以 “中國白酒第一洞”。

“袁氏家釀”是第一支,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支在洞中釀造並貯藏的醬香型白酒。“袁氏家釀”以其絕佳的生態環境、獨特的釀造工藝和獨有的雙醬香型成就了自身的超凡品質和獨樹一幟的酒品體現,在中國的白酒釀造歷史上,創造了一個不同凡響、獨具特質的“傑作”,被業內權威譽之為“品級極高、品質獨特”的雙醬珍品。

“袁氏家釀”跨越了兩個世紀的傳承,卻一直被藏於洞中,未曾面世,而鮮為人知。至上世紀80年代末以後,間或少有外流,但只是作為同類白酒的基酒和調味酒,從未形成獨立的酒品和產品。因需適應其他白酒對基酒和調味酒的要求而不斷調整的酒體形成,更使“袁氏家釀”傳統的原始釀造工藝,幾近失傳。

為“搶救”“袁氏家釀”,讓“袁氏家釀”獨特的釀貯工藝和獨特品質得以全面傳承,讓沉睡了近200年的帶有極強烈傳奇色彩的“洞釀”傳世瑰寶得以盛世重現,在貴州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成立。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在全方位挖掘、整理“袁氏家釀”的酒品成因和釀造工藝並以現代科技手段予以數據化、標準化的基礎上,恢復了“袁氏家釀”的酒品形成元素,繼承了“袁氏家釀”的原始釀造流程,完成了“袁氏家釀”的“原貌”復原。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對“袁氏家釀”的原有洞藏進行了嚴格的年代鑑別和酒體鑑別,並依照“袁氏家釀”的酒品標準,對現藏酒進行了重新調配。

同時,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開始按“袁氏家釀”的原始釀造工藝及流程,進行批量試驗性生產。

2008年,完全沿襲“袁氏家釀”的“雙醬香系列”第一代產品——“二十一響禮炮酒”正式面世。

這是中國醬香型白酒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式標誌性產品的重新誕生。

2009年,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斥巨資完成了新建造粬廠和灌裝廠的建設,完成了釀貯基地和科研公司的其他基礎建設,並已形成年產300噸的規模化生產。

2010年,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將再對現有洞體空間進行最大化開掘和最大化利用,擴大產量規模,爭取三年內完成年產800—1000噸的規模化生產。

二十一響禮炮酒業有限公司擁有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其中包括國內資深釀酒專家和已熟練掌握原始釀酒工藝的技術隊伍、國內業界知名權威和白酒釀造的科研骨幹隊伍、國內頂級調酒大師和盤勾大師,以及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銷售隊伍並已形成初級銷售網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