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鑑賞

音樂鑑賞

音樂鑑賞的本意為對音樂作品的鑑別和欣賞,或者是認真地欣賞與回味音樂作品。隨著近些年各類音樂的創新與突破,市場上的音樂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為人們的業餘生活提供了豐盛的聽覺盛宴。音樂的聽覺有兩種,一種是外在聽力,就是聽到一個人演奏出的聲音;另一種是內在的聽力,就是想像著音樂應有的樣子。

基本信息

聽覺的分類

音樂的聽覺有兩種:“一種是外在聽力,就是聽到一個人演奏出的聲音;另一種是內在的聽力,就是想像著音樂應有的樣子”。二者既是音樂欣賞心理活動的體現,也是音樂經驗積累的結果。只要具備正常的聽覺

音樂鑑賞音樂鑑賞

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聽覺能力。然而,一般聲音聽覺能力和音樂的聽覺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備的,而後者則需要經過有目的的訓練才能具備。

感受能力

音樂鑑賞 音樂鑑賞

所謂音樂聽覺能力就是“音樂感受能力”,這種感受能力是在多聽、多想的基礎上提高的,它會產生對音樂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欣賞者對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評判態度 。由於音樂給予人們的感受首先是情緒上的反映,如愉快、煩躁、激動等,而情感又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所持某種態度的反映,如喜、怒、哀、樂等。所以,音樂欣賞的重要通道是藉助於音樂聽覺的情感體驗。從音樂欣賞的心理因素來看,欣賞是接受環節,它不是以表演或為獲得某種具體成果為目的,而是聆聽者結合自己的主觀經驗,通過內心聽覺引起回憶、想像及聯想等,豐富自己從欣賞音樂中獲得的情感體驗,這也是通過音樂聽覺能力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作的行為。根據人對音樂感知能力的認識規律,音樂聽覺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敏銳的音響感知能力

音響感知是指通過音樂欣賞者的聽覺而獲得的對音樂音響及結構形式完整的接受。在音樂欣賞的感知活動中,音響感知是整個音樂欣賞的前提和基礎,音樂欣賞中一切感情體驗與形象聯繫都以音響感知為基本,如果離開了對音樂音響及其結構形式的感知,就談不上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欣賞。音樂作品的實際音響是以節奏、鏇律、和聲等音樂諸要素相互參與、相互合作,經人為的藝術加工而形成的“聲音工藝品”,我們的耳朵可以直接感覺到,但我們的耳朵必須是經過訓練且能分辨音樂的耳朵,否則,就難以接受、理解這種音響外層的“工藝品”。具體說來,音樂音響的感知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音樂音響的辨別能力

這是指對音樂的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能力,如果欣賞者具備了對這些音樂要素的辨別力,也就具備了音響感知的基礎。《淮南子》中就曾記載,“六律具存而莫能聽者,無師曠之耳也。”“師曠之耳”就是能辨別音響的耳朵。如果一個人2/4拍和3/4拍子都分不清,他就很難分辨出進行曲和圓舞曲的不同音響效果;如果欣賞者對各種樂器的音色缺乏辨別力,那就會影響他對於管弦樂作品的欣賞。因此,培養對音樂的辨別力,對音響感知具有首要意義。

2.對音樂音響的感受能力

音樂音響的感受力包括鏇律感、節奏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對樂曲結構的整體感知等幾個方面。其中鏇律感主要是對不同鏇律的特點進行感受,並由此達到對鏇律美以及對其中蘊含的感情內容的體驗。節奏感決定著音樂的表情性質和風格特徵,要獲得音樂的美感,就必須培養起良好的音樂節奏感。多聲部音樂手法廣泛套用於合唱、鍵盤音樂、管弦音樂領域,只有具備多聲部音樂感,才能懂得各聲部的組合和音樂的和聲效果。對樂曲結構形式的整體認知是把音樂的各種要素合成至完整的樂曲的感知活動,實現完美的音樂感知。

3.對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的音響材料是在時間中展現並隨著時間的運動轉瞬即逝。注意力能始終保持對音樂的新鮮感,記憶力能使音樂留下深刻印象並使音樂的進行得以延伸。如果欣賞者在欣賞過程中沒有對音樂的高度注意力和記憶力,就不可能得到對音樂的整體認知。

通過內心聽覺體驗音樂情感的能力

欣賞音樂在達到完美的音響感知的同時,也在藉助於內心聽覺而引起的情感體驗。古代文化理論家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說創作者是由於情感的激發而創作作品,而聽眾是通過作品體驗其中感情的。欣賞音樂要通過音響感知較準確地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欣賞音樂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將會給欣賞者帶來深刻的情感體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準確、深刻、細緻地體驗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有了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結合對鏇律、和聲、節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體裁等音樂以及音樂以外的文字因素等表現手法的理解,可以正確理解音樂。前文說過,音樂是聽覺藝術,良好的音樂聽覺是正確欣賞音樂的基礎,我們無法想像不能辨別音高、節奏、音色的人能從音樂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第二,緊密結合欣賞者的生活體驗及情感欲求。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可以將欣賞者迅速帶入音樂意境之中,使欣賞者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欣賞音樂,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琵琶協奏曲《琵琶行》,描寫了詩人白居易被貶任江州司馬期間,在船上聽到一位淪落地方的長安樂伎演奏琵琶曲,聯想自己“謫居臥病潯陽城”的處境,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慨,“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種強烈的感情共鳴是其他在座人所不及的。

白居易既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又是著名的音樂家,現代就有人專門研究其音樂美學思想,可見其對音樂理解之深刻。從《琵琶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這一點,換言之,所有這些體驗、感慨無不建立在白居易對音樂的敏銳感覺上。如果白居易沒有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對琵琶這一樂器的音色沒有清晰的感覺,對音樂的節奏沒有準確的判斷,對演奏的輕重緩急沒有敏銳的把握,即使“同是天涯淪落人”,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的情感融為一體,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體驗。

本書總體介紹

版本信息

書名:音樂鑑賞音樂鑑賞(Music Ear)

圖書編號:1221407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定價:16.0元

ISBN:731302470

作者:高宗仁

出版日期:2002-03-01

版次:1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分析介紹了音樂欣賞必需的基礎知識、音樂史上各歷史時期的背景情況及各時期主要的音樂家、音樂作品,以及中國民族音樂。本書內容豐富、知識性、趣味性強。本書可供高校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選修課的教材,也可供一般音樂愛好者閱讀。

目錄

第一章 音樂基礎知識簡介

1.1 音階

1.2 音程

1.3 和弦

1.4 終止式

1.5 動機、樂句、樂段

1.6 曲式與奏鳴曲

1.7 音域

1.8 西方音樂常用樂器

第二章 音樂的起源

2.1 古代中東和埃及的音樂

2.2 古希臘音樂

2.3 古羅馬音樂

第三章 中世紀音樂

3.1 單怕部宗教讚美詩

3.2 復調音樂的發展

3.3 聖母院樂派

3.4 新藝術

3.5 單聲部世俗歌曲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

4.1 勃艮第樂派

4.2 佛蘭德樂派

4.3 器樂音樂

4.4 16世紀的聲樂音樂

第五章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5.1 巴洛克音樂概況

5.2 巴赫

5.3 亨德爾

5.4 威瓦爾第

第六章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

6.1 古典主義音樂概況

6.2 海頓

6.3 莫扎特

6.4 貝多芬

第七章 浪漫主義音樂

7.1 浪漫主義音樂概況

7.2 舒伯特

7.3 帕格尼尼

7.4 舒曼

7.5 孟德爾頌

7.6 蕭邦

7.7 李斯特

7.8 勃拉姆斯

7.9 羅西尼

7.10 威爾第

7.11 布魯克納

7.12 柴可夫斯基

7.13 斯美塔那

……

第八章 現代音樂

第九章 中國民族器樂的發展

第十章 吹管樂獨奏

第十一章 彈撥樂獨奏

第十二章 拉弦樂獨奏

第十三章 絲竹樂合奏

第十四章 吹打樂合奏

第十五章 民族管弦樂合奏

第十六章 西洋音樂對20世紀中國音樂的

第十七章 鋼琴獨奏和小提琴人獨奏

第十八章 音響音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