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世界趣談

音樂世界趣談

音樂世界趣談由人民音樂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

基本信息

本書封面本書封面
作者: 石峰 (著)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第1版 (1986年11月1日)
平裝: 225頁
開本: 32開
ISBN: 7103000174
條形碼: 9787103000175
商品尺寸: 18.5 x 12.9 x 1 cm
商品重量: 181 g
ASIN: B0011CNRBK
定價:¥12.40

內容簡介

這是本有關音樂知識的通俗書籍。全書共分二十三篇,內容涉及音樂的性質、功能、樂器、樂譜以及與音樂有關的視覺、色彩、圖象、文學知識等。語言通俗,圖文互動,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編輯推薦

這是本有關音樂知識的通俗書籍。全書共分二十三篇,內容涉及音樂的性質、功能、樂器、樂譜以及與音樂有關的視覺、色彩、圖象、文學知識等。語言通俗,圖文互動,適合廣大讀者閱讀。

目錄

一、音樂:運動著的物質
二、音樂:時間與空間的藝術
三、音樂:心靈的波動
四、音樂:詩歌的翅膀
五、音樂:流動的建築
六、音樂:神的寵兒
七、音樂:治病的手段
八、機器作曲與骰子音樂
九、音樂信號與音樂密碼
十、漫話鍵盤
十一、風琴史話
十二、浸話弦樂
十三、音樂與數
十四、音樂與天體運動
十五、迴文詩與倒轉曲
十六、音樂與視覺
十七、音樂與色彩
十八、音樂的圖象
十九、怎樣把圖象轉化為音樂
二十、五花八門的樂譜
二十一、標圖譜記譜法
二十二、花圖樂譜的構想
二十三、音樂的概念在發展

文摘

書摘
十一、風琴史話
說起風琴,許多人想到的是腳踏風琴,似乎風琴這個名字專指它。其實不然,風琴這個名詞在歐美許多國家中原來是指管風琴,後來由於簧風琴一類樂器迅速發展、風琴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有古老的台式風琴,有管和簧結
合的大風琴,有小型的腳踏風琴,還有手風琴、口風琴以及電子風琴等等。
腳踏風琴是其中最普及的一種,所以習慣上說風琴就是指的它了。風琴家族的共同特點是以風吹響一組有固定音高的簧或管發音。風琴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家族,它在音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很大的貢獻。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的傳統形式又有了新的發展,電子風琴、電子手風琴成為一代新秀,風行世界各地。雖然它已不同於傳統風琴的構造與發音原理,但從樂器功能上和形式上看,它仍然是風琴家族的後裔。
電子風琴在我國樂壇中出現不過短短几年,可是由於它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克服了風琴需腳踏鼓風的缺點,有的還設有打擊樂節奏和自動和聲伴奏等功能,使它逐漸成為鍵盤樂器中最受歡迎的一種,頗有對傳統風琴取而代之的形勢。這種以先進電子技術裝備起來的現代化樂器,從它產生的歷史來看,可以說是管風琴的新發展。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老樂器管風琴,曾經被人們譽為“樂器之王”,它比起只有幾十年歷史的電子風琴來,是當之無愧的老前輩了,當然,從風琴的特點來說,我國的古樂器笙,比歐洲的風琴要早得多。笙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和古代猶太人的風笛、排簫等樂器,可以說是各種風琴當之無愧的老祖宗了。
在歐洲歷史上,管風琴曾經是赫赫有名的樂器之王,從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隨著工業技術和音樂水平的提高,管風琴製造也越來越發達,規模越來越大,在德國和英國,當時製造的風琴往往是一個龐然大物,大風琴的音
管有的長達16尺,而特大的音管竟長達32尺。腳踏音鍵的音管是用木和鉛製成,由於體積高大,常常暴露在琴身外面,甚至還有更巨大的低音音管,管長達40尺,相當於五、六個人那么高,而最小的音管卻只有普通玻璃杯那么大。一架管風琴數以百計的音管排列如林,造型非常壯觀,然而這么大的風琴,給它的鼓風和構造方面也帶來很多麻煩,因此,十八世紀以後的管風琴,主要是改進它的製造技術,越做越精巧,體積適中,為了模仿銅管樂器與弦樂器的音色,又增加了簧片發音,並注意造型的美觀和音色的豐富,作曲家巴赫曾在風琴上創作他的早期賦格曲,貝多芬也曾在風琴上演奏他的作品,當年舒柏特用過的風琴還保存在維也納。如今保留下來的大風琴為數不多了,據說芝加哥露天體育場的大風琴有828個音鍵,新澤西州議會廳保留的大風琴有1200個音鍵,這些歷史珍品與他們的製造家們的名字也都已名列史冊了。
簧風琴本是管風琴的兄弟姐妹,也是風琴家族中主要成員。它們中有古代的台式風琴叫昌格爾(Regal),有的叫波賽提(Positive),流行於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現代的腳踏風琴和手風琴,都屬於簧風琴,它們也曾是許多國家中最普及的鍵盤樂器。在音樂發展歷史上,風琴曾是許多著名音樂家的親密朋友,如德沃夏克、弗朗克,他們不但為風琴寫過許多樂曲,而且還擅長演奏。德沃夏克曾為風琴、兩把小提琴和大提琴寫過室內樂,施特勞斯曾把它加進管弦樂隊,柏遼茲對它也很推崇。由於簧風琴比管風琴製造容易,造價低廉,所以發展很快,一直到今天,腳踏式的簧風琴仍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近幾十年來,在簧風琴的製造上進行了很多改革,一種不用腳踏的
電吸風琴使它的演奏方式更為方便。不過,從本世紀四十年代以後,電子風琴製造業發展起來,它在音域、音色選擇、音量等方面都超過了傳統風琴,此後,傳統的風琴似乎有些覺得趕不上時代了!
手風琴與腳踏風琴象是親兄弟,不過手風琴更靈活就是了。古老的台式風琴實際上也是一種手風琴,只是需要另外一人壓風箱配合演奏而已。現代的手風琴是1822年由德國人布希曼創製出來,後又經岱密安等人的改良而成
。另一種兩手都按鍵紐的手風琴稱為巴揚,在蘇聯比較多見。
口琴可以說是風琴家族的一個特殊成員,它可以說是風琴家族的小弟弟,小到風箱都沒有了,而是以嘴代替風箱。但是可別看它體積小,音域與音量都有限,它在民眾音樂生活中有著很大貢獻。口琴愛好者非常普遍。口琴
也是由布希曼首創,本世紀20年代以後,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新的品種不斷出現,供合奏用的中音口琴、低音口琴為組織口琴樂隊創造了條件,許多國家的機關學校里都出現過業餘的口琴樂隊。尤其是近些年研製的半音階口琴,使它能夠演奏比較複雜的樂曲。我國四十年代的石人望,以及當代美國口琴專家黃青白,都在發展口琴藝術上作出很大貢獻,現代新式的口琴已為演奏者提供了充分發揮技巧的可能,已經可以演奏一些技巧較高的獨奏曲或協奏曲了。
在古今中外各種樂器中,以吹響固定音高的簧或管的樂器是很多的,從這個特性上說,風琴家族還有許許多多的遠親近鄰,這裡就不瑣談了。
P59-6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