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國

韓秀國

韓秀國是一名1895年出生的陝西省館陶縣人,後參加革命,英勇戰鬥,屢獲戰功。

韓秀國(1895年——1968年12月26日
生平
韓秀國同志,山東省館陶縣人(注)。生於1895年。他於1936年3月參加革命,歷任戰士、班長、運輸排排長。
1937年9月25日平型關伏擊戰大捷,當時韓秀國為115師686團二營七連戰士。他英勇戰鬥,屢獲戰功。1949年《陝中前線報》3月20日電訊中,有真實報導:“運輸排長韓秀國同志,今年已經五十歲了。十餘年來,每次立功都有他。這次他又被評為人民功臣。”
他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艱苦奮鬥,克服困難,事跡突出,1942年被評為勞動模範。延安白求恩和平醫院及韓秀國等同志的卓越功績,在1963年6月29日《甘肅日報(第二版)》專題通訊中,作了翔實報導。
韓秀國同志1968年12月26日因病於蘭州逝世,享年73歲。1969年1月8日,國家內務部(現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
註:館陶縣管轄變更史料:
館陶縣古為冀州地。春秋時為冠氏邑(即今山東省冠縣東古城),後屬趙國,秦屬東郡。西漢平帝十年(公元2年)置館陶縣,屬魏郡。三國魏、晉屬陽平郡。後趙將陽平郡治遷入館陶城。北魏、北齊、北周仍屬陽平郡。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分陽平郡置屯州館陶縣遂屬之,隋開皇被子廢陽平郡。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廢州,縣城遷於北館陶,改屬魏州,次年魏州改屬武陽郡,仍轄館陶縣。唐初屬魏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屯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廢屯州,館陶歸故屬。天寶元年(公元742年)魏州改為魏郡,仍轄館陶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魏郡復為魏州館陶縣仍屬之。大曆七年(公元772年)館陶縣曾改名永濟,不久又復為館陶縣。宋建隆四年(公元962年)修永濟渠於館陶縣分置永濟縣。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降永濟縣為鎮併入館陶縣屬大名府。金代因之。元代屬中書省東平路。至元二年(公元1266年)遙屬濮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七月館陶縣改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三年三月(公元1370年)廢縣,不久即復置,仍屬東昌府。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更隸臨清州。清屬東昌府。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治,館陶縣改屬濟西道。三年(公元1914年)濟西道更名東臨道,又屬東臨道。十七年(1928年)屬山東省聊城專區。1937年“七.七”事變後,成立館陶縣抗日政府,屬冀南區。1949年建國後,屬邯鄲專區,1952年10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1953年又屬聊城專區。1955年3月縣城由北館陶遷至南館陶,1958年12月併入山東冠縣,1961年7月恢復館陶建制,1965年1月以衛河為界,河東劃給山東省冠縣、臨清二縣,河西仍稱館陶縣,但改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下圖第二排右起第9位,為首屆黨代會代表韓秀國同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