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憲琮

“關東金王”韓憲琮的諢號“韓邊外”字“國瑞”。據《文登縣誌》及《韓氏家譜》記載,韓憲琮系“山東登州文登縣韓家莊人,他6歲隨父闖關東,26歲開始聚眾淘金,並逐步發展成為一代金王,對長白山地區的開發建設具有重要影響。韓憲琮年老後,其孫韓登舉繼承事業,登舉不畏強敵,抗擊日俄,為保衛東北疆土發揮了重要作用。

介紹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韓憲琮出生於文登縣韓家莊一戶農民家庭,父親韓元毓。道光五年(1825年),韓家來到吉林柳條邊外的花曲柳溝居住謀生。十幾年過去,韓憲琮長成一條人見人敬的精悍壯漢,並以佃工之身娶東家之女侯氏為妻,生子取名受文。韓憲琮生性豁達俠義,喜冒險闖蕩,因此小有名氣,人皆稱其為“韓邊外”(因其家住柳條邊外)。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韓憲琮受人指點,來到長白山的南山地區,領票采參。韓憲琮在采參的第二年春天,無意中發現了長白山上游支流富太河床沉有含金量高達三、四成的優質沙金,他喜出望外,從而轉向淘金。長白山系滿清的發祥地和“龍脈”所在,清廷一向予以嚴加封禁,儘管皇法苛嚴,但長白山作為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的故鄉,仍然禁不住關里關外苦難災民的大量流入。韓憲琮一邊淘金,一邊躲避官軍的剿捕。十餘年裡,韓憲琮先後與二百多採金挖參狩獵的長白山流民結成義兄弟,並在富太河、葦沙河一帶採金的千餘名金工中建立了威信。隨著金礦的不斷發展,韓憲琮等沿葦沙河上溯,又在夾皮溝發現了山金礦脈的大露頭,從而使夾皮溝迅速興旺發達起來。夾皮溝的日趨繁榮,招來了以梁才、孫義堂為首的一夥胡匪。他們“坐收稅金,橫行溝里,人皆患之”。韓憲琮同結義大哥李茂林一邊勸慰眾金工忍耐,一邊秘密聯絡,暗作準備。鹹豐九年(1859年),梁、孫匪徒終在韓憲琮“火繩計”下傾巢逃竄,進而被各個擊滅。韓憲琮初試鋒芒,旗開得勝,眾金工愈加信賴,紛紛推舉其為夾皮溝首領。

堅守陣地

在這茫茫荒野中,韓憲琮深知槍桿子是金工們的生命線,因此便大興團練會,發展武裝,很快使夾皮溝全民皆兵,官軍屢次進剿都“裹足不前,望而生畏”,眾盜匪更是“聞風駐步,望風披靡而遠遁”。由於韓憲琮管理有方,經營有道,其勢力範圍迅速發展壯大,友鄰的一些老金廠紛紛歸附,他很快轄有夾皮溝、會全棧、溜河、老金廠、炮台店五個團練會房(韓邊外的統治機構),以後又發展了那爾轟、木其河、樺樹林子、荒溝、棒槌溝等會房,以夾皮溝為團練總會房。各會房設有會首,作為韓的全權代表,主管當地的一切事宜。
為了大力發展黃金生產,韓憲琮無限制地收留和安置入境災民,從而使黃金生產蒸蒸日上,先後開發黃金產地幾十處,金礦數目難以統計。據資料記載:“夾皮溝一隅之地,在鼎盛期曾經聚集金工四五萬人之眾。”採金規模宏大,鼎盛時期年產量達六萬餘兩,再加上多產少報部分,實產有“不止兩倍”之說。由此,這個不聽朝廷約束的韓邊外聲名遠播,被人們稱為“國中之國”、“韓國”、“長白山中獨立國”,而實際上他則是當之無愧的“黃金王國”。這個黃金王國的誕生,引起了清廷的震驚。於是,在內憂外患國勢日衰的清廷內部引發了一場長達十餘年的“剿”“撫”之爭。

建立功績

對抗外敵

【抗日抗俄,韓邊外保國建功業】
年過古稀的韓憲琮雖然雄風猶存,但畢竟力不從心,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就是選定培養韓家事業的接班人。獨子韓受文“性愚暗,且弱多病”,不求上進,難成大器,嘗以“你父不如我父,你子不如我子,父能創,子能守”的戲言以對其父的怨責聲。受文生有三子,長子韓登舉生於同治八年(1869年),自幼聰敏好學,“才力過人”,勤勞習武,是理家拓業難得的人才。光緒六年(1890年),韓憲琮決定由韓登舉繼其事業。年僅22歲的韓登舉從此隨祖父行走學習,襄助處理韓家事宜。
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軍大舉進攻我東北,清軍紛紛潰敗,遼南國土大片淪喪。危急之下,光緒急電韓憲琮領兵禦敵。倭寇犯邊,韓邊外人民義憤填膺,踴躍參軍參戰,很快“募得獵戶壯丁七千,編為步兵十四營。”韓憲琮年已古稀,韓登舉主動請纓,替祖父掛帥出征。十一日,這支訓練有素的民團在韓登舉的率領下,頂風冒雪奔赴遼南前線。十一月下旬,韓登舉所部在鞍山南部的甘泉堡與日軍接火,大潰敵兵。十二月,韓部在海城外圍再潰日軍,殲敵一百三十餘眾。海城是一戰略要地,敵我爭奪的焦點。此後兩個多月里,韓登舉部配合清軍同日寇展開了反覆的爭奪戰,殲敵一千三百餘,為海城的收復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光緒二十一年二月上旬,遼陽告急,韓登舉奉命馳援,扼敵於鞍山以南的海界等地,相持數月,終使日軍不能突破海界防線進攻遼陽,為遼陽保衛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十三日,老邊外韓憲琮病故,噩耗傳來,韓登舉悲痛欲絕,急忙辭官率部回家奔喪,主持家業。在韓登舉外出抗日期間,由於老邊外年事已高,力不從心,管理逐漸鬆懈,韓家家風日益敗壞,境內民眾叫苦不迭,胡匪趁機搶劫騷擾。為振興家業,韓登舉制定家法,重整家風,對欺害百姓、強男霸女之徒一律嚴懲不怠。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韓邊外地區社會秩序迅速好轉,又恢復了老邊外時“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清明狀態,百姓安居樂業,經濟迅速發展。

擊敗入侵

1900年7月,韓登舉帥部將企圖入侵夾皮溝金礦的沙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極大鼓舞了練勇們抗俄的信心。後又在1909年9月的中日間島主權之爭中發揮重要作用,使得日本企圖侵占間島的計畫落空。
1919年夏,省城吉林瘟疫流行,韓登舉不幸染病身亡。此後由於後繼者碌碌無為,韓家子弟奢靡享樂,放蕩不羈,缺乏管束,從而使韓家基業每況愈下。在官僚軍閥、日俄勢力的傾軋蠶食下,昌盛一時的韓邊外家族終於在1940年徹底土崩瓦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