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克忠[明代太祖洪武“夏榜”進士]

韓克忠(1377~1425),字守信,山東武城(今成武鎮韓莊)人。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科“夏榜”進士第一人。

基本信息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是明朝開科以來第一場科舉大案,也是一場冤案。本科於三月殿試時,偏巧中進士的都是南方舉子,北方舉子無人登第。加上考官翰林學士劉三吾、王府紀善白信蹈也都是南方人,於是,有人煽動鬧事,尤其是朱元璋家鄉的一些舉子更是有恃無恐,紛紛上言說:考官有意偏袒南方人。朱元璋便命前科狀元張信等翰林官員複審。也許是張信等人太不了解皇上的用心,複審結果仍維持原榜。這時又有人狀告複審官與前考官勾結,故意拿北方舉子中的劣等考卷進呈。朱元璋震怒,將張信、白信蹈等十餘人處死,劉三吾因年老資深被免死,充軍新疆,就連春榜狀元陳安阝也沒能逃出噩運,後亦被處死。六月重開殿試,朱元璋親自閱卷,取中61人,完全是北方人,親擢韓克忠為狀元,並稱其“學行淳實。”世稱“春夏榜”,也稱“南北榜”就是這一次會試,發生了著名的“春夏榜”(亦稱南北榜)事件。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因系南方人,所取進士52人都是南方人。發榜後,北方考生不服,上疏指責考官偏袒南方同鄉。經過複查,的確存在舞弊行為,朱元璋遂下令嚴懲了舞弊人員,重新錄取了進士61人,結果全是北方人。放榜日期也因之延至夏天。韓克忠為殿試第一名。韓克忠狀元及第後,學政鬆弛,克忠和祭酒張顯宗重新創立法規,興廢補壞,進一步編制監規,進呈太祖參酌,刊印頒發,永為遵守,學政自此振舉。

中狀元後,韓克忠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任修撰三個月,便升為國子監的副長官—司業。國子監是最高學府,位於南京雞鳴山下,祭酒為國子監長官,總領監務,司業負責教務工作。

韓克忠出任國子監司業時,國子監學政廢弛,混亂不堪。韓克忠與祭酒張顯宗整飭學政,修訂監規,使國子監再次興旺起來。

第二年,即洪武三十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遺命皇太孫朱允炆嗣位,年號建文。新帝任韓克忠為河南按察僉事。成祖篡位(1403),韓克忠被謫貶為涿鹿縣令。洪熙初,被起用為監察御史,卒於任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