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清真寺

韃靼清真寺

韃靼清真寺是哈爾濱的清真古寺之一,又名土耳其清真寺,始建於1901年。位於黑龍江哈爾濱市道里區通江街108號(原炮隊街58號)。韃靼清真寺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通高約30米。其風格即受拜占庭影響,又繼承了阿拉伯傳統文化風采,構成新穎獨特的建築形式。該寺主體建築呈方形,立面對稱布局,磚石結構。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韃靼清真寺韃靼清真寺
韃靼清真寺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竣工。

民國十一年(1922年)為紀念韃靼人祖先信奉伊斯蘭教1000周年,由居住在中國日本朝鮮的韃靼人捐款重建,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0月15日落成。

1953年8月,韃靼清真寺被當時的代管人基塔耶夫出租給了中國五金機械公司哈爾濱分公司,由阿克秋琳娜做為寺院產權監護人,1966年由道里區人民武裝部借用。

20世紀90年代末,當時的寺院監護人阿克秋琳娜到美國後,通過美國的韃靼協會與國務院宗教事物管理局聯繫,決定把該寺歸還給哈爾濱市伊斯蘭教協會 。

2001年5月,哈爾濱市政府將該寺交給市伊斯蘭教協會。同時,哈爾濱市政府投入206萬元,動遷院內居民,按原貌對建築進行維修整飾,設定了歐式通透圍欄,闢建廣場1200平方米,鋪設草坪700多平方米。

2005年1月31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哈爾濱市Ⅰ類保護建築。

規模建制

韃靼清真寺五層的塔樓上帶有綠色的穹頂,紅白相間的牆體,挺拔高聳的宣禮塔以及兩側對襯圓頂,尖券拱形高窗,洋溢著莊嚴肅穆、寧謐厚重的宗教氣氛。正門門廳兩側為小廳,過門廳為一大廳,二樓為一小廳和兩間辦公室及上宣禮塔的樓梯間,地下室為洗浴室與衛生間。

建築特點

韃靼清真寺韃靼清真寺
韃靼清真寺建築風格即受拜占庭影響,又繼承了阿拉伯傳統文化風采,構成新穎獨特的建築形式。該寺主體建築呈方形,立面對稱布局,磚石結構。

該建築的藝術處理上,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它的入口處在門廳的頂部建有一個細而高的,帶有收分和分節,近似於圓錐體的光塔。這種光塔造型奇特,源於阿拉伯。塔下為建築的主要入口,重點突出。二是,正殿之上建有一個不帶鼓座的,有拜占庭遺風的中央大穹頂,形成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構成垂直軸線。穹頂和光塔一前一後,塔身峭拔、挺立,穹頂雍容奪目,充滿蓬勃的生命力。

寺內右側牆上鑲嵌著30×40厘米的大理石匾,陰刻突厥文,意譯為“在遠東哈爾濱市穆斯林教協會的創始人和一千年不壞的清真寺建築者:格那耶提阿訇·阿合買迪!他逝世以後,他的事業繼承人:穆尼爾,阿桂提,,這樣義務完成,祝賀米茲嘎拉先生,尼扎木了親筆。”

該清真寺最初的教徒主要是土耳其人和來自俄國依特爾人,這些伊斯蘭教徒在俄國被稱為韃靼人,所以把這座清真寺稱為韃靼清真寺。據說該寺是北方地區唯一的韃靼族清真寺。

地理交通

位置

黑龍江哈爾濱市道里區通江街108號(原炮隊街58號)。

交通

哈爾濱火車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