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豐

鞏豐(1148~1217),字仲至,號栗齋。庭芝之孫。以太學生參加對策,中進士。

鞏豐(1148~1217),字仲至,號栗齋。庭芝之孫。父鞏法,赴京會試得病而逝,時豐3歲。母楊氏,通曉詩文,守節教子。豐稍長,拜朱熹為師,又從呂祖謙學,敏而早成。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以太學生參加對策,中進士。出任漢陽軍教授、福州帥幕,講授義理之學,影響遠近。後調任臨安知縣、江東提刑,政事從簡,刑罰從寬,人皆讚揚。陸游薦稱:“鞏豐文識超卓,文辭宏贍,可備文字之職。”年近花甲,始提任左藏庫奉祀,掌管儲藏金銀錢幣之事。豐勤於作文,尤善為詩。築水簾亭於金柱山(遺址在泉溪鄉茶亭),邀請師友朱熹、呂祖謙、陳亮等觀瀑,作詩唱和,留有《江南序·游水簾亭》、《歸途詠》等佳作。朱熹晚年病休,豐常去信慰問、求教,得覆信達八千餘言,多談詩詞之作。其文以理服人,詩則清朗上口。陸游贊其詩才:“能追無盡景,始見不凡人。” 葉適說:“簡牘妙美,一字不可加。” 告老還鄉後,常獨行田野過問農事,登高北望感慨不已。遺著二十七卷、詩詞三千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