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作者牟延林,譚宏,劉壯  ,由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於2010-1-1 出版。描述的是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後,是承載著千年歷史文明的偉大中國。

基本信息

1.圖書信息

書 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作 者:牟延林,譚宏,劉壯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ISBN: 9787303099016
開本: 16開
定價: 20.00元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內容簡介: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背後,是承載著千年歷史文明的偉大中國。在看似簡單的生活方式的變更下,人們對文化的認識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變化。梧桐中國未來的青年,應當肩負起文化傳承的歷史任務,從而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作出貢獻。這也是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根本追求。

圖書目錄

導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與現實
第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與外延
第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體系
第四章 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模式與原則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質量的監控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展
第八章 田野調查的基本方法:以重慶市為例
附錄一 重慶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附錄二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簡介

2.圖書信息

作 者: 王文章
I S B N: 7503931027
頁 數: 464
開 本: 32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 版 社: 文化藝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10-1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基礎理論方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拓荒之作,同時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嘗試。本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探討,力求深入系統,供廣大該方面的工作者閱讀學習。
本書站在歷史與文化的總體高度,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全方位地、系統而深入地回答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關心的問題,而且還切實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程提供了巨觀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對於啟發人們更深入地思考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的理論問題,對於科學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理論研究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新概念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產生於保護的需要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科學概念的意義及其定型化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正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價值及保護的重要意義
二、正確認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及保護的緊迫性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發展
一、我國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現狀
二、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值得借鑑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規律曲總體把握
一、界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及內涵的原則
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定要堅持科學性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方式與原則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基本思路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主要內容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
一、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釋義
一、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幾個概念的理解
二、國內外學術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解釋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解釋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人類遺產的關係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的關係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的關係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關係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景觀遺產的關係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
一、獨特性
二、活態性
三、傳承性
四、流變性
五、綜合性
六、民族性
七、地域性
第五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
一、對於幾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分析
二、在具體的保護實踐中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性質的認識
第六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規範問題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豐富性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豐富性與體系性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時性基本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價值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時性基本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科學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和諧價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價值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實價值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價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
第四章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第一節 國際一級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保護工作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發展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特定文化權利的實現
第二節 國家一級保護工作的意義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保護我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我國的文化創新和發展先進文化
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我國和諧文化建設
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促進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第五章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一、中國古代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
二、中國現代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第二節 新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顯著成績
一、建國後十七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績
二、搶救與保護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績
三、新時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第三節 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在當代中國形成高潮
二、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織機構
三、社會團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顯著成績
第六章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一、古希臘對神話傳說史詩等的傳承及其意義
二、古印度對民族口頭傳統的傳承
第二節 戰後國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
一、日本以立法作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
二、韓國全民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
三、法國形成保護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套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
四、義大利提出“反發展”的整體性保護新概念
第三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一、法國設立的“文化遺產日”極大地推動和促進了歐洲對歷史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二、在義大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成為亮點
三、日本引入歐美等國保護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登錄製度
四、韓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得益於商業運作和旅遊業的參與
五、亞洲一太平洋地區出現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熱潮
第四節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政策、機構和資金情況
一、國外製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和政策
二、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機構設定
三、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金投入
四、開發中國家和不已開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的意義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般與個別
二、分類學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節 文化學與藝術學上的分類研究
一、文化的分類
二、藝術的分類
第三節 世界遺產及人類文化遺產的分類
一、《世界遺產公約》所界定的“世界遺產”
二、世界文化與自然_雙重遺產的確認
三、文化景觀遺產的提出
四、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人們的視野
五、世界遺產的基本分類
第四節 國際檔案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布之前的分類
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分類
三、對於上述分類方法的分析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代碼表的制定
一、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際出發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代碼表
第六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體系
一、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十種分類
二、對於十種分類的理論分析
第七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分類
第八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節 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原則
一、本真性
二、整體性
三、可解讀性
四、可持續性
第二節 樹立正確的保護理念,實施合理的價值評定
一、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前提
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有的放矢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與保護主體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主體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的方法與措施
一、立法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保證
二、科學的管理機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基礎
三、加強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
四、重視專家指導和人才隊伍建設,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
五、加大財政投入,廣開財源,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保障
六、採取系統科學的有效方式,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環節
七、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途徑
附錄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
附屬檔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
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條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第二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
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後記

3.圖書信息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
出版社: 教育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0月1日)
叢書名: 普通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文化及相關係統培訓教材
平裝: 43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4139559
條形碼: 9787504139559
尺寸: 23.6 x 16.6 x 2 cm
重量: 540 g
品牌: 教育科學出版社
ASIN: B001TANQV0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是從基礎理論方面系統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拓荒之作,同時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這一新興學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礎性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嘗試。《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探討,力求深入系統,供廣大該方面的工作者閱讀學習。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站在歷史與文化的總體高度,從國際國內兩個視角,全方位地、系統而深入地回答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關心的問題,而且還切實地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程提供了巨觀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這對於啟發人們更深入地思考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工作的理論問題,對於科學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的理論研究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與發展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規律曲總體把握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基本思路、主要內容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釋義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他人類遺產的關係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點
第五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
第六節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規範問題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的豐富性
第二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時性基本價值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共時性基本價值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實價值
第四章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
第一節 國際一級保護工作的意義
第二節 國家一級保護工作的意義
第五章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中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第二節 新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顯著成績
第三節 中國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第六章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
第二節 戰後國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
第三節 國外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
第四節 國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政策、機構和資金情況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文化學與藝術學上的分類研究
第三節 世界遺產及人類文化遺產的分類
第四節 國際檔案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類
第五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代碼表的制定
第六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體系
第七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的分類
第八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幾個基本問題
第一節 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樹立正確的保護理念,實施合理的價值評定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體與保護主體
第四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的方法與措施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