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芙蓉

非洲芙蓉

非洲芙蓉 (Dombeya wallichii Benth. et Hook.f.),在香港稱為吊芙蓉,在其他華語地區也有百鈴花之稱,英文俗名有Pinkball(粉紅球)、Scarlet Dombeya(緋紅的非洲芙蓉)或Tropical Hydrangea(熱帶繡球花)等名。原生於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等地,是一種秀麗的開花植物,現時已廣泛種植於世界不同地區,亦有與同屬植物進行不同的雜交栽培。學名中種小名以丹麥籍外科醫師及植物學家瓦立池命名,以資紀念其對印度、孟加拉等地植物學的貢獻。

基本信息

植物資料

名 稱: 非洲芙蓉

學 名: Dombeya wallichii

科 屬: 梧桐科

類 別: 常綠大型灌木

形態特徵

非洲芙蓉非洲芙蓉

非洲芙蓉是一種常綠中型灌木或小喬木,一般有幾米高,但最高可達15米。間有明顯主幹但並不強健,如植株高於7米以上需用支撐物或經修剪。樹冠圓形,枝葉密集。樹枝棕色,葉面質感粗糙,單葉互生,具托葉,心形,葉緣頓鋸齒,掌狀脈7至9條,枝及葉均被柔毛。 花從葉腋間伸出,懸吊著一個花苞。花為傘形花序,因此開花時會長出花軸,花軸下輻射出具等長小花梗的小花。一個花球可包含二十多朵粉紅色的小花,每朵小花有瓣5塊,約1吋大,有一白色星頂狀雄蕊及多枝雌蕊圍繞。全開時聚生且懸吊而下,極像一個粉紅色的花球,其俗名吊芙蓉及Pinkball等名均由此而來。冬季開花,花期為由12月至翌年3月。

生長環境

原產非洲,性喜陽光和肥沃、濕潤之地,不抗風。種在半日照或全日照等地均生長迅速,可耐寒至攝氏零下2度,低關注度,於乾旱季節注意澆水即可。一般病害為蚜蟲及介殼蟲等,無主要病害。

前方為開了一半的花後方為未開的花苞前方為開了一半的花後方為未開的花苞

分布範圍

原生於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等地。

用途

非洲芙蓉枝幹濃密,其傘狀樹冠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掩護空間;其花略具香味,是一種蜜源植物,多見有蜜蜂及蝴蝶等採集。此外其花形甚美而且濃密,具極高觀賞價值,不論作為公園栽培種或盤栽種均適宜。

產地分布

原產非洲馬達加斯加島。

生長習性

性喜陽光,需全光照,在部分遮光條件下也生長良好。對水分要求不是太嚴格,但不可過於乾旱。一般要求溫度8度以上才能安全越冬,可耐短時間的低溫,葉片遇到霜凍會呈現古銅色。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忍耐沙質壤土,但以肥沃的土壤為佳。

繁殖

以扦插繁殖為主。非洲芙蓉在我國栽培不廣,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作為花園灌木大量栽培。

觀賞套用

因它的漂亮鮮艷的懸垂花球而博得人們的喜愛,適合庭院、公園、校園等叢植及片植。在無霜地區可露地栽培,北方冬季需進入溫室養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