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刊物

非法刊物

非法刊物指未經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單位或個人私自出版發行的刊物未經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正式進口而在境內出版發行的刊物,或假冒正式刊物和合法出版單位,在境內非法出版的刊物。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非法刊物指未經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批准,單位或個人私自出版發行的刊物,或境外(含港澳台)出版物未經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正式進口而在境內出版發行(利用境外註冊刊號在境內非法出版)的刊物,或假冒正式刊物和合法出版單位,在境內非法出版的刊物。

簡介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非法刊物的存在破壞了出版管理制度,擾亂了出版物正常的市場秩序,而且誤導和欺騙社會公眾,社會危害十分惡劣。非法刊物收取高額“發表費”,損害了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而且非法期刊基本上是“來稿就登”,根本沒有嚴格的審稿程式,沒有審稿專家更談不上學術水平,損害了學術研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敗壞學術風氣。如,某非法出版物本是期刊,其地區連續出版物序號卻標註為0001,非法出版物《中國教育論壇》的地區連續出版物序號為7772,而按《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的規定,0001應該是“報紙的序號”,7772應該是“網路連續出版物的序號”,所以,這些期刊屬於非法刊物。

基本特徵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1.期刊的“名頭”都很大,具有誘惑性。很多期刊基本上都是“國”字號的,例如,有的叫《中國教育××》,還有的在封面上注著“國際中文核心期刊”、“世界××期刊”、“××統計源期刊”等。刊物主辦、協辦、支持單位都是“中國××研究院”、“中國××研究中心”、“香港現代××研究會”、“亞太××交流中心”等。有的還邀請了一大批名人、專家做顧問、特邀編輯。

2.期刊都標有標準刊號或統一刊號,具有欺騙性。一般非法期刊,絕大多數都是既有國際標準期刊刊號即ISSN號,也有國內統一刊號即CN號。但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有些刊號根本就不符合正規刊號的結構式,有些國內統一刊號CN後面,大多都綴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號的標識。

3.期刊基本上都是自辦發行,具有隱蔽性。自辦發行即不通過郵局,沒有郵發代號。沒有郵發代號的期刊從郵局或國家報刊發行網上是查不到他們任何信息的。也有少數非法期刊會編上一個郵發代號,但這些郵發代號要么根本不存在,要么是盜用其它期刊的郵發代號。

4.大多數非法期刊,社址、編輯部地址或註冊地址都在香港、深圳北京、廣州等大城市,通信地址一般只註明“××信箱”、“××大廈××室”或“××樓××座”,也常常在異地設辦事機構。所以,社址、編輯部地址、註冊地址與辦公地址分離,是這類非法期刊的另一個重要特點。

5.從網上查詢,常常發現這類非法期刊同名現象很多,同一名稱的期刊甚至還有多個不同的刊號。例如同是《×國教育》就有3家,同是《中國教育××研究雜誌》就有北京、廣州2家,又如《中國××教育研究》1個期刊,就有4個不同的刊號。

6.非法期刊都以盈利為目的,所有要發表的文章,都要交納為數不菲的版面費。可以說,“拿錢發文章”是這類期刊最重要的特點。一般來說,這類期刊基本上是“來稿就登”,沒有嚴格的審稿程式,版面費的多少視文章的長短而定,多則上千元,少則幾百元。

7.非法期刊的內容繁雜,版面混亂。不少非法期刊在內容的編排上沒有規律,不設定分類欄目,文章雜亂無序,不符合正式期刊在內容編排方面規範化、標準化的格式要求。

分類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1. 無刊號的非法刊物。這是比較初級非法刊物,既無國際國內刊號,也沒有內部準印證號。為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紙張,印刷質量差,字跡不夠清晰,尤其是印有有關刊物信息的“著作權頁”模糊不清;排版樣式粗糙,文章間字號大小不統一。這類刊物一般肉眼觀察即可辨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刷技術手段的提高,非法刊物也在不斷“進步”,這類非法刊物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非法刊物採用的紙張和印刷變得精美,與正規刊物不相上下了。

2. 假造刊號的非法刊物。這類非法刊物的刊號是隨意編造的,根本不存在。比如《中國教育與教學》,其刊號CN98—1813/G; 《中華醫藥雜誌》 ,刊號CN98—0333/R,而中國內地根本沒有代號為98的地區(各地區編號參見“非法刊物極其鑑別(一)”,或有關文獻),所以這類刊號是胡亂編造的,根本不存在。

3. 冒用刊號的非法刊物。根據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的分配原則,一個刊號對應一種刊物,在任何情況下這個號都不能分配給其他連續出版物。非法刊物為了蒙蔽讀者和作者,冒用其他刊物的刊號,單憑觀察難以辨別,必須進行仔細查詢。比如《**教育研究》,標註的刊號為CN11-4075/G,經過查詢此刊號實際上是《科學與無神》的號碼;又如《**教育研究學刊》,其刊號CN11-1059是《百科知識》雜誌的刊號,而且同一號碼還有另一非法刊物,叫做《新風教育》。

4. 使用境外刊號的非法刊物。按照中國目前的規定,只有通過中國國家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批,即帶有CN號的刊物方可在國內公開發行。只有國際刊號而無國內刊號的境外期刊,即使是權威學術期刊,未經報批手續獲得批准是不允許在國內發行的。在新聞出版部門公布的非法刊物中,有不少只有國際刊號或綴有NR或者HK即香港刊號,利用境外註冊而在境內出版、印刷和發行的非法期刊,如《中華教育教學實踐》 ( ISSN1726-6416、CN03-4383/HK)。這些所謂的國際權威雜誌卻沒有一篇國際大作,也沒有一個香港本土作者,而全部是內地不見經傳的地方作者文章。

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稱、刊號的非法刊物。這類非法刊物有如“套牌車”,封面式樣、刊物名稱、刊號以及其他一些信息完全與被套用的合法刊物一樣,具有很大欺騙性,辨別起來很不容易。

還有一種情況也是科研工作者經常遇到的,那就是一般刊物自我標榜為核心期刊,在刊物上標註“核心期刊”字樣。這些刊物也許並不是非法刊物,但其“核心”身份並不具備。同時,還應該主意,關於“核心期刊”目錄有不同的出處,刊物名錄不盡相同,要依據有關管理規定,查詢清楚,確認“核心期刊”的“核心”身份,以免投稿失誤。

鑑別方法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1.通過“新聞出版總署”下的中國記者網、報紙期刊網、掃黃打非網等網站均可以進行查詢。中國記者網的優點是比較及時,通過輸入所要查詢的刊物名稱一般都可以查詢到該刊物的刊號,若不顯示任何信息則表示該刊未進行登記,很大程度上可以斷定其為非法刊物。缺點是顯示的信息量有限,對於第5類非法刊物無效,而且不能進行反向查詢,即不能通過刊號查詢出該刊物的合法名稱是什麼;報紙期刊網比較擁擠,查詢速度緩慢,且其信息來源於記者網,一般不建議在此查詢刊物,但通過瀏覽該網頁對識別非法刊物有一定幫助;掃黃打非網的“出版單位名錄”,出版單位可按地區分類,或輸入關鍵字可查詢到所有與此相關的所有刊物名稱、刊號,信息量比較豐富,瀏覽該網頁對了解各地合法刊物十分有益。缺點是該網頁信息有點滯後,不過對於查詢已存在一年以上的出版單位(非新成立)一般沒有問題。

2.通過中國期刊網查詢。有不少非法刊物“名頭”很大,在封面上印有“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期刊”等等字樣。目前,中國期刊網已收錄了國內大部分刊物文獻,通過此網查詢有一定幫助作用,尤其對於第5類非法刊物,即完全套用別人的名稱、刊號的非法刊物,通過中國期刊網查詢刊物目錄即可以看到兩種刊物登載的文章完全不同,識別此刊非彼刊。缺點是有的期刊不上期刊網。

3.通過觀察刊物“著作權頁”上的信息查詢。“著作權頁”即指登載刊物“主管單位”、“主辦單位”、發行、印刷單位、編輯部通訊地址、聯繫電話,編輯部編輯委員會、主編副主編等人員組成信息,刊物刊號、郵發代號等等信息的頁面。一般在目錄頁的第一頁,有的刊物部分信息在其他頁面如封底上。如果發現刊物可疑,可以通過核實信息查詢。比如《**學術研究》雜誌,封面印刷考究,紙張質量好,國際國內刊號俱全,信息頁上標有“主管單位:北京大學”、“主辦單位:北京大學**研究所”字樣。筆者翻閱該雜誌時,卻發現整本雜誌沒有該研究所的作者,也沒有一個北京大學的作者,還基本沒有北京本地的作者。雜誌里刊載的文章與雜誌名稱也不大符合。於是,筆者上北京大學的網頁查看,發現北大並沒有這個研究所,再進一步的查詢證實北大確實不存在該研究所,且網上查閱該刊物刊號都不存在。於是,可以確定該刊物是非法刊物。

(圖)非法刊物非法刊物

上述第5類非法刊物,即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稱、刊號的非法刊物,而且又沒有上中國期刊網的,通過前兩種方法查詢無效時,也可以採用此“觀察法”。非法刊物的目的是為了收取“發表費”,所以不管它模仿的程度有多高,也一定會露出一些破綻,比如聯繫地址和方式,尤其是收費的地址和方式需高度注意。

4.通過刊物所在地的大學或編輯部門查詢。在實際核對工作中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沒有發現本地的非法刊物;已發現的非法刊物中很少或基本沒有刊載刊物所在地作者的文章,尤其是當地的普通高校作者,而以外地的地方性院校、民辦院校、中國小校作者為主。看來,非法刊物也有“不吃窩邊草”的特點。因此,如果對某刊物存在疑問,通過當地的大學或雜誌社進行諮詢,也不失為一條實用途徑。

5.通過刊物所在地的出版管理部門查詢。北京市新聞出版局的網站已相當完善,並開有線上諮詢服務。通過點擊“線上諮詢”,在打開的對話框中輸入要諮詢的內容後提交。如果已經有過類似問題,就會立即得到答案;如果沒有過類似問題,提交後三天左右即能在“查看回復”中得到回答。也可以直接在“常見問題查詢”和“查看回復”中查看,因為很可能已有人問過相同問題,直接查看答覆就能得到所要的答案。各地方新聞出版局都設有報刊管理部門,他們的回答應該是最權威的結果。不過由於有的刊物必須憑實物才能辨別,所以還是要結合上面各種方法。通過刊號能獲知刊物的管理屬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