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明園

靜明園

靜明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古園林建築。位於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西側的玉泉山。玉泉山為50米高、南北長約1300米的小山,山中多湧泉,金、元時起即引水入城,並建行宮,明清時這裡已是多林泉山石和亭園寺宇的名勝。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行宮“澄心園”。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靜明園,為皇家禁苑。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大規模擴建,三年後基本建成,並欽定園內“玉泉趵突”等十六景。

基本信息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北京市
靜明園VI-305

簡介

靜明園(玉泉山)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區西北部海淀區頤和園昆明湖西。占地75公頃,其中水面13公頃。為“三山五園”之一。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宮)。明正德年間(1506~1521)建上下華嚴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宮,初名澄心園,三十一年(1692)更名靜明園。乾隆年間大規模擴建,形成“靜明園十六景”,時為靜明園鼎盛時期。1860、1900年,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焚毀。辛亥革命後,一度開辦玉泉山汽水公司,時亦開放遊覽。1949年後,為國家機關使用,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綠化。園內景物繁多,較著名的有:玉泉,被乾隆命名為“天下第一泉”,金代“玉泉垂虹”為燕京八景之一;玉峰塔,位於玉泉山主峰,為八角七級仿木構樓閣式石塔,高477米,“玉峰塔影”為十六景之一;華藏塔,為八角七級密檐式漢白玉石塔;澄照關,關上雉堞相連,高逾6米;楞伽洞,洞中大量清代密宗摩崖造像,藝術價值極高。2006年05月25日,靜明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景色

..

靜明園占地75公頃,其中水面13公頃。為"三山五園"之一。金代始建芙蓉殿(亦名玉泉行宮)。明正德年間(1506~1521)建上下華嚴寺。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行宮,初名澄心園,三十一年(1692)更名靜明園。乾隆年間大規模擴建,形成"靜明園十六景",時為靜明園鼎盛時期。

玉泉山,金、元以來的“燕京八景”之一,名曰“玉泉垂虹”,清乾隆時改稱“泉趵突”,並賜為“天下第一泉”。玉泉山最早的建築為金章宗避暑之所“芙蓉殿”,稱玉泉行宮。玉峰塔,位於玉泉山主峰,為八角七級仿木構樓閣式石塔,高47.7米,"玉峰塔影"為十六景之一;華藏塔,為八角七級密檐式漢白玉石塔;澄照關,關上雉堞相連,高逾6米;楞伽洞,洞中大量清代密宗摩崖造像,藝術價值極高。至明代正統年間,明英宗在此建上、下華嚴寺,及金山寺、崇真觀、望湖亭等建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將玉泉山闢為行宮,名“澄心園”,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為“靜明園”。

..

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大加修葺,增建了玉峰塔等景觀並命名了“靜明園十六景”。其中“玉峰塔影”“裂帛湖光”“玉泉趵突”等飲譽京都。靜明園全盛時期,山上有玉峰塔、妙高塔等四座不同形式的佛塔,有“塔山”之譽。山之南有“廓然大公”“涵萬象”等庭院。玉泉湖,湖中有三島,俗日“一池三島”。湖之兩岸足“玉泉趵突”,泉側有“天下第一泉”御碑,可謂全園景觀薈萃之地。東山景區有影鏡湖,樓閣錯落,叢生翠竹故名“風篁清聽”。湖東岸臨水有“延綠廳”水榭,西岸為“影鏡涵虛 ”一景。湖南岸有“分鑒曲”“寫琴廊”等景觀。西山景區有一組園內最大的建築群,坐東朝西,中有東嶽廟,院落四進,分別供有東嶽大帝,吳天至尊,玉皇大帝等。東嶽廟之南有“聖緣寺”,也為四進院落,其中第四進院落有琉璃塔一座,別具姿態。東嶽廟之北為“清涼禪窟”,足一座小園林,正殿坐北朝南,中有亭台樓榭曲廊相接,錯落於假山疊石之間。這是一組佛道並立的建築,足當年佛道合一政策的反映。

歷史

靜明園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兩次焚毀。辛亥革命後,一度開辦玉泉山汽水公司,時亦開放遊覽。

..

1949年後,為國家機關使用,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和綠化。民國後曾作為公園對外開放,解放初期由某中央單位使用。1957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靜明園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