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村

青龍村

該行政村隸屬安寧市青龍鎮,地處青龍鎮西北邊,距青龍鎮人民政府所在地2.5公里,到集鎮道路為水泥路,農民民眾出行交通方便,距安寧市30公里。東鄰趙莊村委會,南鄰白塔村委會,西鄰雙湄村委會,北鄰趙莊村委會。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轄興龍村、大李白、河上莊、禹龍甸、打金甸、茶花箐、楊家箐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49戶,有鄉村人口2449人,其中農業人口2317人,勞動力151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08人。 全村國土面積28.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27米,年平均氣溫14.7℃,年降水量881.6毫米,適合種植糧食、水果、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367.6畝,人均耕地1.02畝,林地3573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14.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6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三產業收入為主。
青龍村村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67.6畝(其中:田1949畝,地418.6畝),人均耕地1.02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357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95.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3畝,主要種植梨、板栗、花紅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85畝,其中養殖面積250畝;其他面積4447.9畝。無礦產資源。
青龍村河流耕地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無五通,無路燈。全村有649戶通自來水。有649戶通電,有52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4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0.12%和98.7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9戶(分別占總數的83.2%和63.02%)。 該村到青龍集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農民民眾出行交通便利,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57輛,拖拉機189輛,機車6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14畝,有效灌溉率為84.0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8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6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2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42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青龍村集貿市場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14.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7.46萬元,占總收入的24.28%;畜牧業收入350.29萬元,占總收入的15.8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05頭,肉牛120頭,肉羊118頭);漁業收入11.25萬元,占總收入的0.51%;林業收入10.36萬元,占總收入的0.47%;第二、三產業收入666.45萬元,占總收入的30.10%;工資性收入455.26萬元,占總收入的20.56%。農民人均純收入436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8.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2人(占勞動力的5.27%),在省內務工111人,到省外務工11人。
青龍村種植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第三產業。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66.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1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旅遊業、烤菸、水果、蔬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烤菸、蔬菜、水果產業。
青龍村永昌鋼鐵有限公司
青龍村昆明二電廠

文化教育

 該村距離青龍鎮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57人,其中小學生215人,中學生142人,農村9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全村建有圖書室1個、無文化活動室和業餘文娛宣傳隊。

青龍村在校學生

人文地理

該行政村因轄區內有元至元年建有的青龍寺而得名,據傳,青龍寺由曹溪寺僧妙雲法師修建,後因火災、盜拆和現代建築現僅存古戲台保留。一直是青龍鎮政府和集鎮所在地和經濟發展中心。早期是安寧地區革命活動的中心,湧現出了一批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和革命烈士。隨著大工業的進入,目前,轄區內有華電、永昌等大中型企業,農民民眾逐步開始由單純以農為主,向農村二、三產業轉變,集鎮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

青龍村青龍寺古戲台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兩級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按,積極組織各自然村和村民,認真開展“四清四化”,村容村貌治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2006年,在河上莊村投資22.4萬元,修建了長1096米的進村道路和46米的生活排水溝,解決了農民民眾出行難的問題。

青龍村青龍寺火車站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大工業的進入,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工業、農業出現爭搶勞動力現象,合理的解決這一矛盾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方面供求關係脫節,相關培訓、協調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20字方針,農村由於長期歷史形成的陳規陋習短期內改變不了,村容村貌,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農村公益設施、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村民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四、農村經濟發展單一,缺乏創新,增收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依託集鎮開發的良好契機,做好烤菸、紅梨、優質稻的栽培管護技術培訓,在現有的基礎上,改造好特色產業的相關配套設施,在產品質量、產值上下功夫,在有限面積上不斷創收;二、借鑑先進地方的經驗,結合我村實際,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將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走上規範化,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三、抓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機遇,讓有積極性的村小組率先進入新農村建設工作行列,結合各小組實際,發展“一村一品”,多渠道、多方式增加農民收入。

青龍村紅梨

清遠行政區劃百科

清遠市是一座年輕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國廣東省轄地級市。廣東省地域最大的地級市和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清遠地級市,同年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