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貧族

青貧族

青貧族,指的是未滿40歲的“中低收入者”,這個詞出自台灣。這些年輕人收入偏低,生活貧窮,工資的金額不足以維持一個合理的生活品質。“青貧族”是“窮忙族”與“啃老族”、甚至“草莓族”問題的綜合呈現,而貧窮年輕化是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一大警訊,引發社會的關注,“青貧現象”也重擊年輕人夢想。

基本信息

簡介

青貧族青貧族
青貧族,從字面來看,就是青年人中的貧困者。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中,台灣“青貧族”的比例逐漸上升,有三成超過30歲的上班族月薪不滿3萬元(新台幣,下同)。2016年底,台灣選出2016年度代表字“苦”,對此,“青貧族”表示很有感,很多人忙碌了一整年,卻是越忙越窮。然而,從總體經濟環境來看,台灣依舊是低度成長的狀況,2017年整體平均薪酬恐怕也未能得到有效提升,“青貧”現象與薪資停滯依舊是嚴峻的社會問題。

表現

年輕人面對經濟不景氣、低薪、凍薪情況,“前途”與“錢途”兩茫茫。

經濟狀況

青貧族青貧族
調查發現,台灣“青貧族”比例逐漸上升,且仍有約三成超過30歲的上班族月薪不滿3萬元,擁有大專學歷的青年甚至有四分之一領不到3萬元。39歲以下的上班族平均存款僅21萬元,其中1成3屬於“零存族”,超過6成自認是“貧窮階級”,能存到第一桶金百萬元僅有6%,平均每日工時破9個小時,卻有4成覺得自己毫無目標,人生圓夢距離遙遠。

44.5%受訪者透露自己“有負債”,其中22.8%已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62.6%自認為“貧窮階級”。

如果說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薪水低一點倒是可以理解,可是倘若年輕人到了30歲左右,面臨成家立業的壓力,薪資卻仍不見漲,日子自然只能用“苦”字來形容。

工作狀況

對於職場工作,41.8%覺得自己毫無目標,只是盲目工作;進一步詢問,每天的工時高達9.1小時,有30%為潛在的“過勞族群”,必須每日工作10小時以上,平均每周加班2.6天。整體工作滿意度是“不及格”的58.4分,24.2%表明不喜歡工作內容與工作環境,對現在的工作“極度厭惡”,顯見年輕族群對現況不滿,卻無力改變,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生活狀況

針對全台30歲以下受僱就業者統計,月薪不到3萬元(新台幣,下同)的年輕人就占了六成,這迫使許多年輕人為了生活費、家計費,更或是想多存些積蓄,不得不多打幾份工,但也使不少“多工族”在長時間的日夜狂操下,疲憊全寫在臉上。

一位台灣網友在社群網站上發文,表示老婆寫了一張日常開銷表,發現家裡每月基本開銷達8萬多元,讓他看了“差點沒昏倒”。對此,網友們紛紛留言說,“樓主一家這收入已經算是相當高的了”、“這就是年輕人不結婚的原因,養不起”、“平民逐漸淪為貧民”。

原因

造成如此結果的問題來源可能有兩個方向:

社會環境

青貧族青貧族
第一是來自於巨觀面,也就是,如果經濟成長趨緩、甚至停滯,影響年輕族群的就業機會,一方面,就業市場“供過於求”,一方面業者本身利潤有限,也就反映在薪資結構上,難以調漲是無法避免的問題。

自身問題

“青貧族”的另一個可能的面向是微觀的問題:如果年輕就業人口對工作要求太高,不想吃苦、不願所謂的“屈就”,再加上在學校沒有鍛練足夠的就業本事,進了社會,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或者甚至寧願一直念書、也不願投入就業市場的逃避心態,不斷觀望、等待,浪費時間、錯失機會,老大徒傷悲。

台灣“青貧族”的出現,這兩個面向的問題都有。根據台灣“勞委會”公布的就業數字顯示,“製造業”與“服務業”這兩大人力需求火車頭,計畫聘僱的人力都大幅下降,顯示台灣出口、內需呈現雙衰退的局面,已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形成衝擊;若問題持續惡化,那就不只是薪資難以成長而已了,恐怕還有其他問題出現。

未來

年輕人一旦掉進窮忙與貧困的輪迴,再往前走,可能背負著沉重的家計,在失業危機四伏的貧窮漩渦中載浮載沉,陷入“流沙中年”。若更往下走,就可能變成日本所謂又老又窮的“下流老人”,那將是不堪想像的情境。

專家表示,青貧族除非透過投資理財,或是跳槽升遷、兼差雙薪,否則年輕人維持現狀不變,將不易擺脫“青貧”,往後更將出現“老貧”,一輩子都必須為工作而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