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東市[青海省地級市]

青海省海東市[青海省地級市]

海東是青海省地級市,因位於青海湖以東而得名。位於東經100°41.5′~103°04′之間;北緯35°25.9′~37°05′之間。東部與甘肅省的天祝、永登、永靖、臨夏、甘南等州(市)、縣毗鄰,其它三面分別與本省海北、湟中、黃南等州縣接壤。東西長200公里,南北寬180公里,總面積1.32萬平方公里。 海東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礦藏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人口相對集中,經濟較為發達,是青海重要的農牧業經濟區和鄉鎮企業較發達地區之一。 2016年12月,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遠古時期

海東地處華夏民族搖籃——黃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間,是青海省開發較早、文化歷史悠久的城市。這裡史稱“河湟間”或“河湟地區”。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石器就有人類居住。民和縣陽窪坡曾發掘了與中原地區相同的仰韶文化遺址,其它地方多處發現類似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卡約文化的遺址。

秦漢以前,這裡居住著羌人。據傳說,遠在帝舜時,舜“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相傳三苗部落原住在今湖北、湖南或河南南陽至陝西商洛一帶地區。“西羌之本出三苗,姜姓之別也”,“徙之三危,河關西南羌地是也,濱於賜支,至於河首,綿地千里”。秦歷公時,“河湟間少五穀,多禽獸,以射獵為事”。說明人們過著以牧業為主兼有農業的經濟生活。

漢代時期

海東市政府樂都區 海東市政府樂都區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漢驃騎將軍霍去病出兵擊敗河西匈奴,並進入湟水流域,在今甘肅省永登縣境設定令居寨,以御防羌人入侵。前111年(元鼎六年),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兵征討河湟羌人,在“湟中”設定“護羌校尉”,筑西平亭(今西寧市),開始經略“湟中”。

前61年(宣帝神爵元年),後將軍趙充國奉命擊敗注水流域的先零羌,招撫黃河沿岸羌人歸降,罷兵屯田,在今海東市先後設定一郡三縣,即移金城郡治於允吾縣(今民和縣下川口)、安夷(治所在今平安區)、破羌(治所在今樂都區)、允吾(治所在今民和縣)等縣,均屬金城郡,這裡被正式納入漢朝的郡縣體系。安夷縣曾長時期為漢護羌校尉治所。

213年(獻帝十八年),析金城郡西部置西平郡(治所在今西寧市),河湟各縣改屬西平郡。

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河湟地區曾被前涼、前秦、後涼、南涼、西秦、北涼等地方割據政權相繼統治過。這一時期,曹魏曾在中川、官亭一帶設 置白土縣,晉惠帝在允吾置晉興郡,北魏廢晉興、左南、白土、允吾縣,在龍支城(今古部)設定金城縣,西魏改名龍支縣;在化隆、循化 縣境,北魏設定石城(治所在今群科)、廣威(治所在今甘都)二縣, 屬洮河郡,隸鄯州(治所在今樂都區)。公元397年至414年,鮮卑族一支禿髮部發展壯大起來,逐步占據了河西和湟水流域,建立起南涼王國,其都城曾建在今之樂都區。

隋唐時期

隋唐時,今海東市曾盛極一時,所處地位舉足輕重。樂都先後為西平郡、部州、隴右道治所,一度成為隴右乃至西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和軍事重地。

609年(隋大業五年),隋煬帝率兵親征吐谷渾,四月渡黃河於臨津關(今民和官亭),經古鄯到達西平郡,陳兵講武,五月大獵於拔延山(今拉脊山之馬陰山),“詔虞部量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並立表記”。

627年(唐貞觀元年),劃全國行政區為十道,其中隴右道則統轄今甘、青、新部分地區。道置隴右節度使和河西節度使,隴右節度使理部州,都管兵七萬五千人,馬一萬六百匹;河西節度使理涼州,都管兵七萬三千人,馬八千八百匹。

七世紀,吐蕃王朝建立。從641年(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贊乾布到755年(天寶十四年)的一百多年中,唐與吐蕃的關係既有“交馬互市”的和平安定時期,也有兵戎相見,征戰不息的年代。特別在公元735年至749年,衝突逐步升級, 在廓州積石屯田區(今循化、化隆一帶),雙方反覆進行了極為殘酷的爭奪戰,都付出了重大傷亡。安史之亂後,唐軍內調,無暇西顧,吐蕃乘機東進至甘陝,河湟地區被控制近百年。五代十國青海吐蕃不復統一,唐末,一度控制河湟。

宋元時期

宋元時,今海東市曾先後被角廝羅、宋、金、西夏和元朝統治。 宋初、河湟吐蕃之一部膃末人角廝羅興起,先以宗哥城(今平安縣)、後以邈川城(今樂都區)、再以青唐城(今西寧市)為統治中心,建立角廝羅政權並臣屬於宋,歷時近百年。

1097年,角廝羅政權勢力日衰,宋軍遂進占河湟地區,改邈川城為湟州,改廓州為寧塞城。1104 年(崇寧三年),角廝羅政權滅亡,宋改鄯州為西寧州

1119年(宣和元年),改湟州為樂州。北宋亡後,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區約一個世紀。公元1227年春,蒙古成吉思汗進軍洮、河、西寧州,河湟地區納入蒙古汗國。

1253年,蒙古汗國在河州設定“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甘、青吐蕃部落。公元1261年,撤廢樂州、廓州,改屬西寧州。1281年(至元十八年),元設甘肅行中書省(治甘州,今張掖),轄西寧州。

十三世紀初,自1219年成吉思汗西侵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隨著每次戰爭的勝利,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突厥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大量征服和遷徙到東方來。撒拉族先民由突厥烏古斯部撒拉爾部落首領嘎勒莽和阿赫莽兄弟帶領從中亞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遷徙到了今循化縣,嘎勒莽被封為“吐蕃等處宣慰使司積石州元帥府首任世襲達魯花赤”,後世襲於其子奧馬爾,後世襲於奧馬爾之子韓寶。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元朝下令“以甘肅曠土賜回回昔賽赤、哈散等俾耕種之”, 回族先民遂進入青海,一部分在今海東市墾荒種地,定居下來。

明清時期

明清兩朝,今海東市除循化縣較長時間屬河州管轄外,其餘屬西寧衛、府轄地。

1368年(明洪武元年)五月,元甘肅理問所土官祁貢哥星吉在冀寧大都途中歸附明朝,被授於副千戶之職,令守碾伯。

1371年(洪武四年),元甘肅行省右丞朵爾只失結和西寧州同知李南哥及一批元朝官吏紛紛歸順明朝,元在青海的統治結束。

1373年(洪武六年), 改西寧州為西寧衛,下轄6個千戶所,今海東市有碾伯(樂都)、古鄯(民和)2個千戶所。1644年(崇禎十七年)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將賀錦攻克西寧,捕獲衛指揮使祁廷諫和衛指揮同知李夭俞等並押送西安。

1645年(清順治二年),英親王阿濟格率兵擊敗了李自成軍入西安,釋放了押在獄中的祁廷諫、李天俞等人,仍授其原職,令回西寧招撫各族部眾歸清,同時清軍孟喬芳部進入青海,今海東市歸屬清朝。1725年(雍正三年),改西寧衛為西寧府,新置西寧縣,廢碾伯、古部 千戶所置碾伯縣。今海東市又屬西寧府的西寧縣和碾伯縣管轄。

1774年(乾隆九年),在今化隆縣置“巴燕戎格撫蕃廳”,隸西寧府。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移河州同知於循化,改置循化廳,明清時期,明在青海確立了土司制度,遂成為一種正式的地方政治制度,清朝襲之,一直延續到1931年(民國二十年)才被完全廢止。

中華民國

1912年(民國元年),北洋政府任命馬賊為西寧總兵,從此馬麟、馬步芳盤踞青海統治近四十年。

1913年改循化廳為循化縣、改巴燕戎格撫蕃廳為化戎縣(後改巴燕縣、又改為化隆縣)。

1929年(民國十八年), 青海正式建省,改碾伯縣為樂都縣、析置民和縣,增設互助縣。

解放後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蘭州戰役勝利,遂進軍青海。9月1日至4日,先後解放循化、民和、樂都、化隆等縣,5日進入西寧市,至12日又解放互助縣。

經國務院1978年10月19日批准,從湟中縣析置平安縣,設定海東地區,轄民和、樂都、湟中、湟源、平安縣和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1986年民和縣改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1999年12月湟中縣、湟源縣劃歸西寧市管轄。

2013年2月,海東撤地設市,海東市政府由平安縣(今平安區)遷至新成立的樂都區。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准平安縣撤縣設區。

行政區劃

海東市轄2個市轄區(樂都區、平安區)、4個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海東市各縣面積與人口數據
區劃名稱面積(公里²)常住人口(2010年11月)鄉鎮
樂都區2599.69260185碾伯鎮、高廟鎮、洪水鎮、雨潤鎮、高店鎮、壽樂鎮、瞿曇鎮、達拉土族鄉、共和鄉、中嶺鄉、李家鄉、馬營鄉、蘆花鄉、馬廠鄉、中壩藏族鄉、下營藏族鄉、蒲台鄉、峰堆鄉、城台鄉
平安區742.89102975平安鎮、小峽鎮、三合鎮、洪水泉回族鄉、石灰窯回族鄉、古城回族鄉、沙溝回族鄉、巴藏溝回族鄉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1893.44350118川口鎮、古鄯鎮、馬營鎮、官亭鎮、巴州鎮、滿坪鎮、李二堡鎮、硤門鎮、馬場垣鄉、北山鄉、西溝鄉、總堡鄉、隆治鄉、大莊鄉、轉導鄉、前河鄉、甘溝鄉、中川鄉、杏兒藏族鄉、核桃莊鄉、新民鄉、松樹鄉
互助土族自治縣3301.53356437威遠鎮、丹麻鎮、高寨鎮、南門峽鎮、加定鎮、五十鎮、五峰鎮、塘川鎮、紅崖子溝鄉、哈拉直溝鄉、松多藏族鄉、東山鄉、東和鄉、東溝鄉、林川鄉、台子鄉、西山鄉、蔡家堡鄉、巴扎藏族鄉
化隆回族自治縣2789.62203317巴燕鎮、群科鎮、牙什尕鎮、甘都鎮、扎巴鎮、昂思多鎮、雄先藏族鄉、查甫藏族鄉、二塘鄉、謝家灘鄉、德恒隆鄉、沙連堡鄉、阿什奴鄉、石大倉鄉、初么鄉、金源藏族鄉、塔加藏族鄉
循化撒拉族自治縣1716.82123814積石鎮、道幃藏族鄉、白莊鎮、清水鄉、街子鎮、查汗都斯鄉、文都藏族鄉、尕楞藏族鄉、崗察藏族鄉

地理環境

海東市內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其基本特點是:高寒、乾旱,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冬夏溫差小,氣候地理分布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遞減,隆雨量隨海拔增高而遞增。海拔3000米以上的北部地區及山區較寒冷,海拔1,700-2,500米的黃河、湟水河谷地帶較溫暖。年平均氣溫3.2℃─8.6℃左右,最高氣溫25.1℃─33.5℃,最低氣溫-18.8℃─-25.1℃左右。年平均隆雨量319.2─531.9毫米。多集中在7─9月之間,相對濕度一般為57%─63.66%;蒸發量為1,275.6─1,861毫米。風速為1.9─2.5米/秒,最大風力8級,多出現冬末春初時期。年平均日照2,708─3,636小時。無霜期約90天左右。作物生長期196─250天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河流 河流

截至2012年,儲量較大的主要有石灰石(儲量20億噸左右)、鈣芒硝(儲量27億噸以上)、石膏(儲量26億噸以上)、石英石(儲量12億噸左右)、白雲岩(儲量2億噸)、煤炭(儲量600萬噸左右)、硫鐵礦(儲量280萬噸左右)、油母頁岩(儲量1600萬噸左右)。另外還有金、鐵、鋁、銅、鎳、鉻、鋅、鉑、石棉、瑩石、石墨、雲母、紅矽石、方解石、重晶石、玉石等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

水電資源

水利設施 水利設施

海東水電資源豐富,黃河、大通河、湟水河可建大、中、小型水電站49座,裝機容量621萬千瓦。截至2012年,已建成27座,裝機容量448萬千瓦,是青海重要的能源基地。海東電力供給資源十分充足,亞洲最大的750KV變電站就在海東民和縣,另有一座正在規劃建設。330KV變電站5座,110KV變電站14座,是青海西電東送的通道,是青海電網與東部電網連線的咽喉,整個輸配電網覆蓋海東全市。

生物資源

"三紅"蘋果(紅元帥、紅星、紅冠),接杏、桃 子、花椒、辣椒。主要藥用植物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拘 祀、甘草等,野果和蔬用植物有髮菜、草莓、山桂、山葡萄、稱猴桃等。食用菌類有蘑菇、黑木耳、鹿角菜、柳花菜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底,海東市常住人口為1396846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123228人,下降8.11%。年平均下降0.84%。

截至2010年底,海東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346534 戶,家庭戶人口為134689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89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 4.30 人減少了0.41人。

截至2010年底,海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17020人,占51.33 %;女性人口為679826人,占48.67 %。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22%下降為105.47% 。

截至2010年底,海東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305939人,占21.90 %;15-64歲的人口為 999083人,占71.52% ;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824人,占6.58%。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12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9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8個百分點。

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6.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74萬人。按城鄉分,城鎮常住人口52.12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35.66%,比上年末提高1.66個百分點;鄉村常住人口94.05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34%。全年人口出生率15‰,比上年高0.0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6.56‰,比上年下降0.41個千分點。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8.44‰,比上年高0.44個千分點。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71.29萬人,其中城鎮戶籍人口47.2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27.56%;鄉村戶籍人口124.09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72.44%。

民族

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

截至2010年底,海東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78305人,占55.72 %;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18541人,占44.28 %。其中:藏族132381人,占 9.48 %;回族273672人,占 19.59%;土族115008人,占8.23%;撒拉族 89741人,占 6.42%;蒙古族6242人,占0.45 %;其它少數民族1497人,占0.11%。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了76959人,下降了9.00%;少數民族人口減少了46269人,下降了6.9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提高了0.55個百分點。

政治

海東市委副書記,黨組書記、市長:王林虎

海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初軍威

海東市委常委、副市長:孫德

海東市委常委、副市長:羅保衛

海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白萬奎

海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統邦

海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韓永東

海東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青川

海東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馬田瑜

海東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白萬奎

參考資料: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2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97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211.98億元,增長11.6%;第三產業增加值155.85億元,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0.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8998.5元,比上年增長9.27%。

全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員9710人,比上年增加348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1%,比上年末下降0.07個百分點。全年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55.5萬人次,比上年減少0.3萬人次。

樂都區、平安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分別上漲1.7%、2.0%。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99億元,增長12.1%,其中:增值稅2.29億元,增長85.08%;營業稅5億元,增長88.04%;企業所得稅1.14億元,增長30.92%;個人所得稅0.46億元,增長42.33%。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5.41億元,比上年下降1.43%,其中:農林水支出比上年增長18.19%,住房保障支出增長51.44%,教育支出增長18.13%,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增長18.7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下降4.7%,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22.34%。

第一產業

水果種植 水果種植

2016年,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08.16萬畝,比上年增加0.72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3.87萬畝,比上年增加0.01萬畝。其中,小麥45.04萬畝,增加2.14萬畝;馬鈴薯73.48萬畝,增加3.23萬畝;玉米43.96萬畝,增加0.17萬畝;豆類15.96萬畝,增加1.23萬畝。油料80.16萬畝,減少2.16萬畝;藥材1.14萬畝,增加0.59萬畝。蔬菜播種面積33.27萬畝,比上年增加0.9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137.3萬噸。

年末草食畜存欄總數183.9萬頭(只),比上年增長6.13%,其中:大牲畜存欄32.96萬頭,比上年增長3.39%;羊存欄150.94萬隻,比上年增長6.75%;豬存欄78.54萬頭,比上年增長16.3%;家禽存欄156.08萬隻,比上年增長2.17%;兔存欄21.99萬隻,比上年下降0.95%。全年草食畜出欄總數83.95萬頭(只),比上年增長5.08%,其中:大牲畜出欄11.53萬頭,比上年增長3.04%;羊出欄72.95萬隻,比上年增長6.19%;豬出欄92.79萬頭,比上年增長13.21%;家禽出欄226.86萬隻,比上年下降0.7%;兔出欄39.89萬隻,比上年下降51.35%。在畜產品產量中:肉類總產量9.55萬噸,比上年增長5.94%;奶類產量4.39萬噸,比上年增長3.36%;羊毛產量0.27萬噸,比上年增長10.98%;禽蛋產量1.34萬噸,比上年增長15.7%。

第二產業

2016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142.48億元,比上年增長9.43%,工業產銷率92.91%,比上年提升1.11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5.7億元,增長8.7%,產銷率92.34%,比上年提升1.74個百分點;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36.78億元,增長11.5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企業33家,比上年同期減少7家。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5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比上年同期提升6.7個百分點;人均主營業務收入121.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萬元。園區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8%。年底全市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1家,比上年增加11家。

全年全市完成建築業增加值69.5億元,比上年增長18%。註冊地在市內的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45家,比上年減少1家。

2016年,全市共完成總投資63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7.53%。其中:一產完成投資38.87億元,增長1.81%;二產完成投資140.34億元,下降26.21%;三產完成投資456.22億元,增長46.08%。工業投資126.75億元,下降12.47%,一般性工業投資103.97億元,下降10%,循環經濟、新興產業投資占一般性工業投資的70%。按報送渠道劃分:項目投資574.5億元,增長15.53%。房地產投資60.9億元,增長40.42%。按投資構成劃分:建築、安裝工程完成投資555.15億元,增長18.3%;設備、工具、器具購置60.14億元,增長62.85%;其他費用20.14億元,下降41.57%。民間投資216.4億元,增長27.24%,占總投資的34.05%。

全年全市5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中惠民生投資284.4億元,占總投資的44.76%,比上年增長48.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55.2億元,增長51.3%;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7.3億元,是上年的2.3倍;教育投資13.6億元;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8.3億元,增長75.1%。

2016年末全市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80家,比上年增加2家,完成商品住宅投資41.46億元,增長26.3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6.02億元,增長73.33%。

第三產業

全年全市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按消費區域劃分,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7.6億元,增長11.57%;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31.6億元,增長11.23%。批發業銷售額67.4億元,增長4.6%;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4.56億元,增長14.25%;商品零售74.66億元,增長10.92%。

年底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91.49億元,比年初增加69.4億元,增長13.3%,住戶存款餘額284.4億元,比年初增加30.89億元,增長12.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289.65億元,比年初增加35.86億元,增長14.1%,其中住戶貸款55.26億元,比年初增加9.73億元,增長21.4%。

全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80976.44萬元,比上年增長31.67%,其中:壽險保費收入40622.36萬元,增長56.2%;財產險保費收入40354.08萬元,增長13.69%。全年保險賠付額20659.82萬元,比上年增長22.2%,其中:壽險賠付額604.04萬元,是上年的6.55倍,財產險賠付額20055.78萬元,比上年增長19.29%。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全市各類學校764所,在校學生27.04萬人。其中:普通中學100所,在校學生8.5萬人;職業中學6所,在校學生1.7萬人;國小297所,在校學生11.8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6所,在校學生288人;幼稚園346所,在園幼兒4.99萬人。全市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80%,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國小入學率99.97%,比上年提高0.03個百分點;國中入學率98.82%,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93.56%,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44%,比上年提高8.94個百分點。

2012年各類教育招生、在校、畢業人數
學校數(所)畢業生數招生數在校生人數
合計 1001 77153 93448 276632
一、普通中學 111 30259 29486 85948
其中:高中 8 12063 10889 31739
國中 103 18196 18597 54209
二、職業中學 6 6380 8228 19071
三、國小 622 20824 22536 130993
四、特殊學校 5 18 25 288
五、幼稚園 257 19672 33173 40332
高等院校
院校名稱建校時間學校類型主管部門辦學層次
青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理工青海省教育廳高職高專

科技

2016年全市全年引進新技術40項,新品種68項,示範推廣各類實用技術100多項。申請各類專利70件;專利授權37件,其中:發明專利4項,實用專利32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申報各類科技成果35項,認定5項。

文化

2016年年底全市有市級群藝館1個、縣級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6個,市級廣播電視台1個,縣級廣播電視台站4座,縣級電視網路公司6個,廣播人口覆蓋率98.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6%。全年全市共爭取各類文體廣電旅遊專項資金2.89億元,比上年增長54%,人均公共文化事業費52元,比上年增加2元,完成文化產業銷售收入2.3億元,比上年增長28%。

醫療

2016年年底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含鄉村衛生室、診所等)2085個,編制床位5138張。其中:醫院50所,編制床位3699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14個,編制床位1227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21個,編制床位212張。

社保

2016年全年全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6元,比上年增長9.3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8207元,比上年增長12.47%;人均經營淨收入2182元,增長3.07%;人均財產淨收入420元,增長20%;人均轉移淨收入3188元,增長4.85%。全年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23元,比上年增長4.12%。

全年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92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17106元,增長12.4%;經營淨收入2006元,下降1.5%;財產淨收入1202元,增長18.3%;轉移淨收入5178元,增長1.6%。

全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8944.9元,增長9.1%。其中:工資性收入4296.7元,增長11.9%:經營淨收入2259.9元,增長5%;財產淨收入75.7元,增長26.3%;轉移淨收入2313元,增長7.9%。

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7269人,比上年末增加3905人,其中在職職工62557人,離退休人員24712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8.68萬人,參保率98.45%。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73530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8684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32.22萬人,參合率99.5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80889人,比上年增加3563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45704人,比上年增加505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4934人,比上年增加1196人。

年末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居民3567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民175221人。

年末全市實有貧困人口13.75萬人,當年減少貧困人口4萬人。

交通運輸

2016年底全市公路通車裡程9229.4公里,比上年增長3.84%。按行政等級分:國道203公里,比上年下降6.67%;省道900.05公里,比上年增長5.5%;縣道2063.4公里,比上年增長2.9%;鄉道2541.42公里;村道3246.54公里,比上年增長6.98%;專用公路275公里,比上年增長16.4%。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146公里;一級公路98.36公里;二級公路438.57公里;三級公路889.49公里,比上年增長7.01%;四級公路5169.816公里,比上年增長4.44%;等外公路2487.165公里,比上年增長1.21%。公路網面積密度為69.9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網人口密度為63.46公里/萬人。

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不含拖拉機)16.25萬輛,比上年下降1.4%,其中個人機動車保有量14.11萬輛,比上年增長0.4%。當年新註冊車輛19531輛,比上年增長5.8%。全年旅客運輸量1789.26萬人,客運周轉量57371.24萬人公里;貨物運輸量3414.15萬噸,貨物周轉量424695.31萬噸公里。

全年全市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195.12萬元,比上年增長26.53%,完成郵政業務收入6395.95萬元,比上年增長29.46%。全市郵政企業完成業務總量4457.03萬元,比上年增長20.09%;完成業務總收入5090.61萬元,比上年增長17.05%。

全年完成快遞業務量55.04萬件,比上年增長88.55%;完成快遞業務收入1669.87萬元,比上年增長110.28%;快遞業務投遞量51.73萬件。

年底全市擁有行動電話用戶136.1萬戶,固定電話用戶11.95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1.17萬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33.78萬戶。

公路

北京至拉薩的109國道,蘭一寧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境內有平阿高速、西寧至互助一級公路。有“海藏咽喉”之稱。截至2007年,海東已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50%的村通了油路,75%的村莊實現村道硬化。

鐵路

青藏鐵路、蘭青鐵路複線穿境而過,與“隴海—蘭新”鐵路幹線貫通,正在擬建的蘭—新鐵路客運專線橫穿而過。樂都區、平安區興建的較大型鐵路轉運站,已成為黃河上游水電資源開發的運輸基地。

民航

西寧曹家堡機場就在海東互助縣境內,距西寧市中心僅28公里,距離平安區5公里,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航線。

旅遊風景

美景 美景

2016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962.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其中接待海外遊客18953人次,增長7%;實現旅遊總收入35.65億元,增長25%,旅遊外匯收入225.8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

海東市旅遊以自然生態文化與歷史人文為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和宗教文化資源為重要內容。區內有被稱為青藏高原“西雙版納”的植物王國孟達自然保護區及青藏高原“綠寶石”的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全國唯一的互助土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青海“花兒”,土族“安昭舞”、“納頓會”,撒拉族服飾、飲食等民俗風情,藏族射箭會、賽馬會、鍋莊舞等傳統節慶民俗具有強烈的吸引力;黃河流經海東境內189公里,以黃河秀水文化為主要載體的海東旅遊新形象正在形成;海東市影響廣泛的有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全市有瞿壇寺、文都大寺、班禪故居等著名景點30多處。海東已初步勘查發現的人文景觀資源有1000多處,境內有4000多年歷史的史前人類災難遺址—啦家遺址和以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為代表的柳灣墓地等遺址遺蹟,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和科考價值。

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地質公園

山景 山景

坐落於祁連山脈南麓的東端,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5度左右,可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由於祁連山脈的阻擋,每每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順著河西走廊向東南方向飄移,青海一帶則較少受到影響,因此,青海一側祁連山南麓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綿延數百公里。

駱駝泉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於街子鄉團結村,交通便利,三級油路可直達,距離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城5公里,距西寧市140公里。駱駝泉的景點面積約為3500平方米,呈一長方形。中央部分為一長約40米,寬約20米的水池,泉水從池中央的泉眼中湧出。池深0.6米左右,周邊為水泥砌成。駱駝泉為撒拉族的珍貴歷史文物。

倉家峽

倉家峽隸屬於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壽樂鎮,距離海東市區約20公里。海拔約在2400-3200米,屬祁連山南麓。為內陸半乾旱性氣候年均溫5.9℃,年均降水量269.4毫米。境內野生動物有鹿、麝、岩羊、白唇鹿、山雞、雪雞等。野生藥用植物有黨參、貝母、茯苓、黃芪、冬蟲夏草等。

孟達天池

位於循化撤拉族自治縣東部,地處巴顏喀拉山支脈西傾山的當蕊——五台山區。西寧東南方110多公里的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境內。總面積9544公頃,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