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遙感中心

資源、環境遙感套用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等的調查和動態監測方面以其不可比擬的特長和優勢,取得了為世人注目的成就。 中心在先後完成了“共和盆地塔拉灘地區沙漠類型與動態遙感分析”、“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地質遙感分析”、“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森林、草地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地表水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地質災害遙感套用遙感技術調查、監測地質災害以其巨觀、快速、準確的優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遙感中心創建於1979年,是青海省最早步入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套用領域的單位,為中國遙感套用協會常務理事單位。2005年通過了2000版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國土資源部遙感地質勘查甲級資質單位。
近三十年來,遙感中心從事的各種遙感調查已遍及整個青藏高原,並涉及到區域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地質災害、環境地質、土地利用、城市規劃、水資源、森林草地等專業,完成省部級各類項目100餘項。
遙感中心長期致力於遙感技術的套用,在人才引進培養、技術創新、計算機軟硬體配置及科研環境上均有了長足的進步。擁有SVC HR—1024光譜儀、彩色雷射印表機、大幅面繪圖儀、GPS定位儀、寬幅掃瞄器、高性能計算機等硬體設備,配置有諸如PCI、MAPGIS、ARCINFO等專業軟體,逐步發展成為一支技術力量雄厚、儀器設備先進的專業隊伍。現中心共有各類專業人才19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人、高級工程師5人、工程師3人、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9人。中心下設兩個遙感套用部和一個圖像處理與微機製圖室,分別承擔各類專業遙感套用項目以及遙感圖像處理、資料庫建設和計算機製圖等。
多年來中心不僅配合各種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進行遙感解譯與信息提取,同時承擔著各類省、部級遙感項目,諸如“遙感技術在青海省東崑崙—西秦嶺地區解譯地質構造和幾種主要礦產中的套用”、“青海果洛、玉樹地區金礦地質遙感解譯”、“青海柴達木盆地南、北緣遙感地質金礦靶區預測”、“青海省東崑崙東段遙感礦產地質解譯”、“青海省柴北緣中東段金、多金屬礦產遙感地質解譯”、“青海省金礦遙感預測”、“三江北段礦產資源潛力遙感分析”、“青海省金銀銅鉛鋅及鉀鹽資源遙感綜合調查”、“青藏高原第四系與新構造運動遙感調查”、“青海省北祁連成礦帶遙感地質調查及礦化信息提取”、“青海東崑崙成礦帶遙感快速探測技術和主要礦產成礦規律研究”、“重點成礦帶與礦集區礦產資源開發多目標遙感調查與監測”項目,均得到較高評價和良好套用效果。
遙感具有從空間和時間尺度上,對城市發展變化進行動態觀測的優勢,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城市範圍內各種地物動態信息,具有現勢性強、圖像直觀形象、反映巨觀規律性,並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優點,對現代城市建設與管理有重要意義。遙感不僅套用於制訂城市規劃,城市用地現狀調查,以及時掌握城市發展變化,不斷更新城市土地利用圖,有效監視城市發展趨勢;同時在城市綠化、熱島效應、水源污染、文化考古、旅遊、交通的調查、監測和管理方面,航天航空遙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現代化手段。
中心曾完成了“西寧市城市現狀遙感圖集”、“青海省西寧市城市遙感調查”等城市遙感項目。中心現擁有省內大量多種比例尺的黑白、彩紅外航片和MSS、TM假彩色衛星圖像,美國Landsat-5/7衛星TM/ETM+數據中巴CBERS-1衛星數據覆蓋全省,部分地區擁有法國SPOT衛星數據、印度IRS-P6衛星數據、日本ASTER衛星數據、美國QuickBird衛星數據和IKONOS衛星數據。
航天航空技術以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遙感信息源已不是遙感套用中的難題或阻力。如遙感數據的空間解析度由千米級、米級提高到了厘米級;光譜解析度由幾百、幾十納米提高到了幾納米;時間解析度則由幾周、幾天,提高到了幾小時。雷達遙感也在朝高解析度、多頻、多極化方向發展。特別是高光譜技術的發展為遙感地學套用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前景。因此,可以滿足不同精度的地質災害監測,植被、河湖、冰川雪線等動態變化對比研究。
土地利用及開發遙感套用遙感套用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動態監測,在調查與監測方法上實現了一次大飛躍。尤其是間隔周期較短的多時相、高空間解析度衛星數據的出現,不僅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也極大地縮短了調查時間和監測周期,更使得遙感調查從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等八大土地類型,進一步詳細解譯到所有二級土地類型。在土壤類型、土地資源退化、土壤鹽漬化、土壤侵蝕等方面,遙感都可利用遙感技術進行有效的調查和監測。中心曾承擔完成了“套用遙感圖像分析柴達木盆地東南緣農田土地利用現狀及開發遠景分析”、“青海省土地利用遙感綜合調查”等項目,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資源、環境遙感套用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等的調查和動態監測方面以其不可比擬的特長和優勢,取得了為世人注目的成就。在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遙感已成為輔助各級政府決策的現代化工具。遙感廣泛套用於資源、環境的綜合調查或某個分支專項調查與監測,如生態環境、水資源、森林草地資源調查,河湖變遷、冰川覆蓋、積雪災情、草場退化、森林火災、水文觀測、農作物估產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的方方面面。
中心在先後完成了“共和盆地塔拉灘地區沙漠類型與動態遙感分析”、“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地質遙感分析”、“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森林、草地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地表水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西寧北川地區地下熱水資源遙感解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草地類型遙感解譯”、“三江源區人工草地建植技術研究與示範遙感解譯”等一批項目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大量人才,隨著衛星探測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遙感在資源、環境的套用中前景將更為廣闊。
地質災害遙感套用遙感技術調查、監測地質災害以其巨觀、快速、準確的優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效果和作用。從大到區域土地沙化、荒漠化災害,小到單個崩塌、滑坡、土石流災害,均可通過遙感客觀的反映得到及時的調查與監測,為政府減災防災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中心完成的該類項目有:“青海省地質災害遙感綜合調查”、“青藏高原南部遙感工程地質環境及公路地質災害調查研究”、“雲南省蒙自—河口高等級公路遙感工程地質調查”、“雲南省永仁—武定高等級公路遙感工程地質調查”、“青海省北乾渠引水工程遙感解譯”、“青海省尖扎縣地質災害遙感解譯”、“黃河上游龍羊峽—寺溝峽大型滑坡遙感調查”等。
RS、GPS、GIS相互結合隨著地球科學、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遙感(R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進入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共同發展的時代。同時,“3S”技術的有機結合,使信息獲取、處理和套用技術成為一種完整的一體化系統。 因此,在實際套用中採用RS提供的數據和GPS準確的定位,通過GIS系統採集整合,使其具有查詢、檢索、運算、分析、顯示、更新和提供套用研究,並處理各種空間實體及空間關係等科學功能。
遙感中心經過多年鑽研積累,不僅熟練掌握了“3S”技術精髓,並承擔完成了“青海省國土資源與環境基礎信息資料庫建設”、“青海省湟中縣土地資料庫”、“青海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與分類區劃製圖及建庫” 以及各種比例尺度的地質圖資料庫建設等項目,具有承接各行各業有關空間資料庫建設之能力。
地質礦產遙感套用於區域地質研究不僅極大地改善了研究人員的繁重工作,並使地學巨觀分析建立在一個更客觀、更經濟的基礎上。在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中,可通過遙感影像最大限度地提取有關岩石(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地層、構造、礦產等信息;研究各種地質體、地質現象的時空分布及其相互關係;推斷地質作用過程及其運動狀態等,用以增強地質工作預見性,有效部署野外調查研究工作,提高區域地質礦產填圖速度、質量,深化對區域礦產地質的認識。
在區域礦產資源潛力預測評價中,可通過遙感影像提取線、帶、環、塊、色找礦五要素,研究其成、控礦遙感地質條件,並結合以遙感數據波譜特徵為依據而提取的遙感異常信息,分析區域成礦規律,進行礦產資源潛力預測評價。遙感技術在資源、環境等的調查和動態監測方面以其不可比擬的特長和優勢,取得了為世人注目的成就。
在信息迅猛發展的時代,遙感已成為輔助各級政府決策的現代化工具。 遙感廣泛套用於資源、環境的綜合調查或某個分支專項調查與監測,如生態環境、水資源、森林草地資源調查,河湖變遷、冰川覆蓋、積雪災情、草場退化、森林火災、水文觀測、農作物估產以及各種環境問題的方方面面。
中心在先後完成了“共和盆地塔拉灘地區沙漠類型與動態遙感分析”、“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地質遙感分析”、“青海省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森林、草地遙感綜合調查”、“青海省地表水資源遙感綜合調查”、“ 西寧北川地區地下熱水資源遙感解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草地類型遙感解譯”、“三江源區人工草地建植技術研究與示範遙感解譯”等一批項目的同時,積累了豐富經驗、培養了大量人才,隨著衛星探測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提高,遙感在資源、環境的套用中前景將更為廣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