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應該知識的:昆蟲

青少年應該知識的:昆蟲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昆蟲》內容簡介:目前世界上還有哪些昆蟲?昆蟲有哪些獨特的特徵?昆蟲和人類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人類應該怎樣開發利用它們?昆蟲通常是中小型到極微小的無脊椎生物,是節肢動物的最主要成員之一,世界上大約有1000萬種以上的昆蟲。目前,由於人類活動嚴重破壞了昆蟲生存環境,在過去的600年中,全球滅絕了4.4萬種昆蟲! 在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生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大量昆蟲的滅絕對於地球生態環境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人類生存。 《青少年應該知道的昆蟲》一書詳細介紹了昆蟲的身體結構、昆蟲的起源及分布、各種各樣的昆蟲以及昆蟲價值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識,並配以精美插圖,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個知識平台,讓廣大青少年朋友們更全面地了解昆蟲,從而更好地保護昆蟲,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青少年朋友,準備好了嗎?請積極保護昆蟲,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吧!

內容簡介

它是自然界最小巧玲瓏的生物,體態輕盈靈巧、別致獨特,像是自然界的裝飾品,因此它們的標本最具收藏價值,種類繁多、形態萬千、優美典雅,這便是我們所熟悉的昆蟲——“行為藝術的高級工程師”。
本書詳細介紹了昆蟲類方面的知識,以精確的語言配上美麗的圖片將形形色色的昆蟲躍然紙上,不但具有趣味性、生動性,而且可閱讀性也較強,該書主要闡述了昆蟲的概念、分類、特徵、生理習慣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旨在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關於昆蟲類的知識和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龐大的家族——昆蟲簡介
第一節 什麼是昆蟲
第二節 庖丁解牛——昆蟲身體大解密
1.察言觀色——昆蟲的眼睛
2.生物雷達——昆蟲的觸角
3.妙用無方——昆蟲的口器
4.神行太保——昆蟲的足
5.步調一致——昆蟲如何行走
6.如虎添翼——昆蟲的翅膀
第二章 源遠流長——昆蟲的起源與分類
第一節 昆蟲的起源
1.昆蟲是怎樣進化而來的?
2.昆蟲成為最繁盛的動物類群的原因
第二節 昆蟲資源
1.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2.中國已知多少種昆蟲?
3.最大與最小的昆蟲
4.昆蟲生活在哪些地方?
第三節 脫胎換骨——昆蟲怎樣生活?
1.短暫的一生
2.昆蟲的變態是怎么回事?
3.昆蟲吃什麼?
4.昆蟲怎樣度過寒冷的冬天?
第三章 精英薈萃——昆蟲家族
第一節 蟑螂被稱為最有生命力的昆蟲
1.蟑螂的危害
2.蟑螂的防治
第二節 微型社會——螞蟻王國的白皮書
1.螞蟻語言
2.螞蟻搬家的秘密
3.會“紡紗”的螞蟻
4.螞蟻送葬
5.“紀律嚴明”的行軍蟻部隊
第三節 無牙老虎——白蟻
1.深居“後宮”的王與後
2.白蟻是怎樣吃掉木材的?
3.為什麼說白蟻是偉大的“建築師”?
4.白蟻是害蟲嗎?
5.白蟻是螞蟻的一種嗎?
6.白蟻引發的盜竊案
第四節 最出色的“演奏家”——蟋蟀
第五節 “愛情使者”——蝴蝶
1.蝴蝶的一生是怎樣度過的?
2.為什麼蝴蝶愛“撲粉”?
3.為什麼蝴蝶飛舞的時候沒有聲音?
4.神奇的蝴蝶泉是怎么形成的?
5.蝴蝶是敵還是友?
6.蝴蝶奇妙的翅膀
7.收藏蝴蝶標本
8.蝴蝶千里遷徙之謎
9.白蝴蝶和菜青蟲
10.可以懸停在空中的蝴蝶
11.枯葉蝶的偽裝
第六節 愛惜飛蛾紗罩燈
1.蛾子沒有蝴蝶漂亮嗎?
2.飛蛾為什麼撲火?
第七節 四害兄弟——蒼蠅、蚊子
1.為什麼蒼蠅不得病?
2.為什麼蒼蠅可以在光滑的玻璃上如履平地?
3.為什麼蒼蠅愛搓腳?
4.為什麼澳大利亞的蒼蠅印在了鈔票上?
5.蒼蠅並非百害而無一用
6.蚊子愛叮什麼人?
7.驅蚊妙招
第八節 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蜂
1.蜂蜜是怎樣釀成的?
2.蜜蜂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
3.為什麼說蜜蜂是精打細算的建築師?
4.為什麼蜜蜂蜇人以後會死去?
第九節 朝生暮死——蜉蝣的一生
第十節 居高聲自遠——蟬
第四章 千奇百怪說昆蟲
第一節 昆蟲的特殊本領
1.昆蟲的偽裝術
2.昆蟲也會搞竊聽
3.昆蟲的信息化時代
4.自衛防範的奇怪招式
5.豐富多彩的昆蟲語言
第二節 奇特的昆蟲
1.奇形怪狀的幼蟲
2.才藝雙全本領高
3.昆蟲里的氣象兵
4.昆蟲王國的“飛行之王”
5.兇狠好鬥的“俠客”
6.盔甲武士——甲蟲
7.蝗蟲的危害
第五章 亟待開發——昆蟲的價值
第一節 昆蟲的開發與利用
1.昆蟲的開發與利用現狀
2.昆蟲的經濟價值
第二節 留住歷史——昆蟲標本的製作
1.標本製作方法有哪幾種
2.製作針插標本需要哪些工具?
3.如何製作針插標本?
4.昆蟲標本製作

文摘

5.蒼蠅並非百害而無一用
蒼蠅危害不小,在我們的生活中傳播病毒。但是蒼蠅也並非是十惡不赦,恰恰相反,如果我們的世界中沒有了蒼蠅的話,那么我們將生活在一個腐臭之地,因為蒼蠅在自然界中扮演著動植物屍體分解者的角色。
(1)蒼蠅對於科學研究的貢獻
蒼蠅落在垂直的玻璃面上,不但不會滑落下來,而且能自由地在垂直的玻璃上爬行,而人在冰面上走路,卻常常要摔跤,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蒼蠅有適合在垂直玻璃上行走的能力。它的六隻腳上,各有一個“爪”,在爪的基部還有一個被一排茸毛遮住的爪墊盤。當蒼蠅在玻璃片上走動,腳部茸毛尖處便分泌出一種液體,經分析,這種分泌物是由中性脂質物構成的,具有一定的粘附力。此外,蠅類的爪墊盤可以吸附在光滑的表面上或倒懸其上,因為它是一個袋狀結構,內部充血,下面凹陷,作用猶如一個真空杯。
目前,已經有科研機構對此進行專門的研究,從而研製出適合高空作業的新科技產品。
蒼蠅處於細菌的包圍而健康地生活的原因是什麼?
蒼蠅身體感染的許多細菌主要躲藏在消化道里。這些細菌大部分對人是有害的,如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和其他病原體等,但它們對蒼蠅本身沒有害處。因為有些致病的微生物,雖在媒介昆蟲體內可以生存下去,或能進行繁殖,可是不會對昆蟲本身帶來害處。這是由於致病微生物與媒介昆蟲之間,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
醫學專家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和試驗,研究蒼蠅處於細菌的包圍而仍能健康地生活的獨特功能。
(3)蒼蠅是生態系統食物鏈中的一環
無論蒼蠅繁殖得多么快,也絕不會占滿地球,因為許多物種是要靠蒼蠅活命的。一隻蟾蜍在一小時內竟吞食15隻鮮活蒼蠅:一隻燕子在一個夏季里就能吃掉50~100萬隻蒼蠅、蚊子;其他還有蜻蜓、甲蟲、蟎、黃蜂、蜘蛛、許多鳥類等,都是蒼蠅的天敵。除了動物以外,植物也吃蒼蠅,如豬籠草等。試想,如果地球上沒有了蒼蠅,食物鏈就會斷裂,生物多樣性就會隨之減少,接踵而來的是地球生態平衡的破壞。因為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是環環相扣、互相依賴的。
現在,人也慢慢喜歡吃蒼蠅了。無論什麼物種,到了人類喜歡食用的時候,說不準離“瀕危”也就不遠了。
(4)蒼蠅的傳粉作用
自從地球上有了花朵,就有了蒼蠅,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些蒼蠅也同樣地在大自然中訪花吸蜜,不知疲憊地為開花的植物(包括人類食用的糧食、果蔬在內)傳媒授粉。例如,台灣省南部的芒果,就由“大頭金蠅”擔負著傳播花粉的重任,否則,芒果就會結實不良,產量及品質均會降低很多。也正是由於大自然中有像蒼蠅這樣一些成員的參與和奉獻,大自然才會這樣地生機勃勃、五彩繽紛。
(5)蒼蠅還是環保衛士
自然界中天天都會產生無數的糞便或屍體,而參與分解這些糞便或屍體的重任少不了蒼蠅,用我們人類的語言來表達,蒼蠅應該是大自然中光榮的“清潔工”了。30年前,前蘇聯為長期生活和工作在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開發了一種特殊的家蠅去分解太空人的糞便。後來日本引進這項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終於成功地用來處理雞、牛、豬等家畜糞便,還能從中製造飼料和堆肥。這項技術對生態農業的建設和推廣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科學家利用蒼蠅接觸被檢測蔬菜後的致死程度去判斷蔬菜食品含毒量的高低,還有人利用蒼蠅為新裝修的居室測毒,結果發現,在有害氣體濃度較高的新居中,只住了25天,800隻果蠅的平均壽命就縮短了一半以上。
(6)蒼蠅對人有什麼作用
①蠅蛆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鮮蛆含蛋白質高達18.6 %,脂肪5%,還有維生素B2,胡蘿蔔素等。
②蠅蛆體內含有8種微量元素,如鉀、鈣、鎂、銅、鋅、錳等。
③蠅蛆粉內含有1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可以提取蛋白粉,可開發高級營養食品、飲料、航天綠色食品。
④蠅蛆表皮可以提取幾丁質、殼聚糖,它具有與人體相容、消炎、滅菌、止血等功能,可以做成人造皮膚、縫合線,傷口癒合後不必拆線,自然融入人體。
……

序言

莽莽蒼蒼的山川大地,茫茫無際的宇宙星空,人類生活在一個充滿神奇變化的大千世界中。面對異彩紛呈的自然現象,古往今來曾引發多少人的驚詫和探索。它是科學家研究的課題,更是充滿了幻想和好奇的青少年渴望了解的知識。為了幫助廣大青少年系統、全面、準確、深入地學習和掌握有關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發展觀引領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團結出版社按照國家確定的學生科普知識標準,編輯出版了《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大型叢書,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值得支持和推廣的出版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是加快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需要。中共十七大提出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加快國家發展,要抓緊時機,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戰略。把科教興國戰略放在第一位,就是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依靠科技進步,建設創新型國家;要著眼於長遠,努力培養新一代創新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創新能力。大量優秀的科普讀物的出版發行正是科學的教育和普及的基礎性工作,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文化基礎工程。
加強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工作,同時也是我們社會文化建設的需要。中共十七大強調“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是“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的重要內容,特別提出要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和邊遠地區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有關科普教育和科普讀物出版發行工作,多年來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社會團體的廣泛支持。2002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正式頒布實施,標誌著我國科普事業進入法制建設和發展的軌道。為持續開展民眾性、社會性科普活動,中國科協決定從2005年起,將每年9月第三周的公休日定為全國科普日。自2003年以來,為支持老少邊窮地區文化事業發展,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實施送書下鄉工程。2009年2月,中國科協等單位五年內在全國城鄉建千所科普圖書室的活動舉行了啟動儀式。多年來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堅持不懈的送書下鄉活動,推動了科普工作在全國,特別是在農村、邊遠地區和廣大青少年中的開展,豐富了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
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適應國家建設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村、邊遠地區發展的需要,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像《青少年科普圖書館》叢書這樣一類科普讀物的大量出版,符合廣大青少年探究自然科學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慾望,相信一定會得到青少年朋友的歡迎和喜愛。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普讀物出版,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和文化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