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素問集注

靈樞素問集注

從此《靈樞》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 此後《靈樞》《素問》流傳了許多版本。 此後《靈樞》《素問》流傳了許多版本。

作者簡介

陳修園名念祖(1753~1823年),字修園,又良友,號慎修,福建長樂縣人。生於乾隆十八年(1753),卒於道光三年(1823)。他生活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自幼失怙,由博學通醫的祖父撫養,7歲誦讀經史,14歲習舉子業兼讀醫書,師承鰲峰書院孟超然,後又隨泉州名醫蔡宗玉習醫。19歲舉秀才,在乾隆57年即在39歲時中舉,先後在河北磁縣、威縣和棗強縣任知縣,期間還曾代理過正宗知府。他雖從政而不輟吟誦醫書,公務中也常施醫

其先師張公所藏的秘本等補入七篇,作為亡佚的第七卷內容。由於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於是《素問》由原來的九卷,擴充到二十四卷。從此《素問》一書流布日廣。北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對王冰所注的《黃帝內經素問》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校勘注釋,遂稱為《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又稱“新校正”本《素問》。成為後世研究,注釋《素問》的主要版本。《靈樞》等多種書名的傳本,但後來均已失傳。南宋紹興乙亥(1135年)史崧氏將家藏《靈樞》九卷重新校訂,也擴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從此《靈樞》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後儘管出現過十二卷本等各種刊本,但皆以此為據。此後《靈樞》《素問》流傳了許多版本。 《靈樞》《素問》是我國兩部理論醫著,始見於《黃帝內經》。 公元六世紀,全元起對《素問》進行了全面注釋。但由於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注了八卷。唐寶興元年(公元762年)啟玄子王冰對《素問》重新加以編次,加上大量注語,並根據其先師張公所藏的秘本等補入七篇,作為亡佚的第七卷內容。由於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於是《素問》由原來的九卷,擴充到二十四卷。從此《素問》一書流布日廣。北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林億等對王冰所注的《黃帝內經素問》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校勘注釋,遂稱為《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又稱“新校正”本《素問》。成為後世研究,注釋《素問》的主要版本。 《靈樞》等多種書名的傳本,但後來均已失傳。南宋紹興乙亥(1135年)史崧氏將家藏《靈樞》九卷重新校訂,也擴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從此《靈樞》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後儘管出現過十二卷本等各種刊本,但皆以此為據。此後《靈樞》《素問》流傳了許多版本。明·吳昆《素問注》,清·張志聰《黃帝內經素問集注》、《黃帝內經素問直解》,高世栻《黃帝內經素問直解》,黃元御《素問懸解》、《靈樞懸解》,張琦《素問釋義》,陳修園《靈樞素問集注》,鄂爾泰等奉敕撰<素問直解>九卷,高世栻撰《素問集注》九卷,張志聰撰《素問懸解》十三卷。黃元御撰《素問釋義》十卷。張琦撰《素問校義》一卷,陸懋修撰《靈樞經集注》九卷,張志聰撰《靈樞懸解》九 卷,黃元御撰《素問靈樞類纂》九卷,汪昂撰《靈樞素問》淺注十二卷 還有節要注釋《內經》的,如元·滑壽《續素問鈔》,黃俅《黃帝內經素問節文注釋》,明·李中梓《內經知要》,清·汪昂《素問靈樞類纂約注》,陳念祖《靈樞素問節要淺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