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上今何在?

霸上雖然是個歷史地名,但同歷史時期交通道路的走向和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弄清它的具體位置和真正涵義,對於歷史研究與古代地理研究,都有其參考價值。

霸上一作灞上,又名霸頭,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於西戎,為顯示霸功,改名霸上。其名彰史犢則首因秦末劉邦破武關,進據霸上,迫使秦王子嬰出降,從而宣告了秦王朝的覆亡。霸上是關東各地出人長安所必經的交通要衝,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地理變化和史載不一,對霸上的確切位置,至今說法紛壇。
一說霸上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二十里處、灞河和產水之間的白鹿原。首先,從歷史文獻者,《水經注》、《史記正義》、《元和郡縣圖志》和《長安志》等,都明確記載霸上在白鹿原。其次,從地理形勢和歷史事件也可得以證明,白鹿原是秦嶺北麓一直向北伸延的黃土源,地勢險要,源面寬廣,實為屯兵的理想之地,且是武關人長安城的必經之地,在戰略上攻能進長安,退可出關中,故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末劉邦從武關首先進軍霸上,使秦王子嬰成了瓮中之鱉。劉邦滅秦後,又還軍霸上,以待項羽,其屯軍地點仍在白鹿原上。從劉邦進軍霸上的路線,進一步證實其位置在白鹿原。據史載,劉邦攻破武關等地後,即進兵白鹿原,與秦軍戰於藍田南、藍田北和足陽,再移至霸上。秦藍田在今藍田縣西三十里,芷陽又在藍田縣西六里,均在白鹿原。
一說霸上不在白鹿原,而在漢長安城東三十里地的霸城,即今西安市郊灞橋東北的謝王莊附近。《漢書》應協注曰:“霸上,地名,在長安東三十里。”應劭為東漢人,時代較早,區與《史記》記載相吻合,較為可信。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一方面將霸上說在魏晉霸城處,另一方面又說在灞水西岸的白鹿原,不但自相矛盾,也與《史記》記載相矛盾,並成了“霸上白鹿原說”的錯誤源。據考證,劉邦進軍霸上的路線應是:武關、藍田北、芷陽、霸上,與白鹿原無涉。
一說霸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歷代發生在霸上及其附近的戰爭和事件考察,霸上大致在漢唐長安城東霸橋及其附近地段,不同的歷史時期,其範圍亦不相同,秦漢時的霸上,主要指霸橋及其附近;到隋唐時期,南移了十里左右,即今灞橋附近。
霸上雖然是個歷史地名,但同歷史時期交通道路的走向和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弄清它的具體位置和真正涵義,對於歷史研究與古代地理研究,都有其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