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成語]

霓裳羽衣[成語]

霓裳羽衣,讀音是ní cháng yǔ yī,漢語成語,形容女子美麗的裝束。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解釋

霓裳羽衣[成語] 霓裳羽衣[成語]

【名稱】霓裳羽衣

【解釋】以雲霓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美麗的裝束。也用來代稱一種樂曲和舞蹈。

指下著霓裳,上著羽衣,形容女子裝束美麗,姿態悠颺。古代裳指下裙,霓為青赤色彩虹,霓裳則是指下著青赤若虹之裙。

傳說楊貴妃常以霓裳羽衣舞娛玄宗,舞姿曼妙。

典故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示例】《綠野仙蹤》第26回:“婷婷裊裊,錦簇花攢,端的有裂石停雲之音,霓裳羽衣之妙。”

詞語辨析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女性

【文言文讀音】文言文中“裳”讀作讀“chang”(二聲)時一般有以下幾種意思:(1)“古代的裙服,男女都穿”,比如“綠兮衣兮,綠衣黃裳”;(2)“泛指衣服”,比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一般只在“衣裳”這個詞中做“衣服的通稱”時才讀“shang”(輕聲),比如“賣炭得錢何處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唐玄宗中秋節在皇宮與方士羅公遠欣賞月景,方士取出拐杖拋向天空,頓時化作巍峨華麗的廣寒宮。他們立即進入廣寒宮,見仙女們翩翩起舞,伴著幽雅的仙樂。唐玄宗暗中記下樂曲回來後讓樂師作成《霓裳羽衣》,楊貴妃也扮仙女跳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