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納綜合徵

霍納綜合症:指的是植物神經主要是頸部交感神經節的損傷等引起的特徵性的一群眼部症狀。

症狀

霍納(Hornor)氏綜合徵:第七頸椎至第一胸椎椎體旁溝的交感神經受累,引起同側瞳孔縮小、上眼瞼下垂、眼球內陷、發汗減少。

病因

交感神經通路任何一部分受累均可出現此征。常見病因有炎症、創傷、手術、腫瘤、血栓形成或動脈瘤等。常因梅毒性心臟病的主動脈瘤壓迫交感神經乾而出現。

【臨床表現】

瞳孔縮小、眼瞼下垂、眼球內陷、眼壓低,同側面部無汗和溫度升高,淚腺分泌增多或減少。本徵發生於兒童時常有虹膜色素缺失。

(一)瞳孔縮小:是霍納(Horner)綜合徵的主要體徵,由於病側瞳孔開大肌癱瘓,致使兩側瞳孔不等大,在黑暗處或較明亮處更顯著,這是因為瞳孔括約肌不癱瘓,所以於明亮處兩側瞳孔都縮小而不易辨認。
(二)瞼裂變小:是霍納(Horner)綜合徵中僅次於瞳孔縮小的重要症候。瞼裂變小,早期明顯。由瞼板肌麻痹,上瞼輕度下垂引起。此時下瞼也可伴有輕度上升。通過與對側瞼裂作比較,可以得知上瞼下垂。也可通過觀察角膜上緣被遮蓋的程度而確定。判定下瞼是否上升,可囑患者向上凝視,此時在霍納(Horner)綜合徵側下方鞏膜帶較窄。
(三)眼球後陷:常認為是霍納(Horner)綜合徵三大症之一,可能與眶肌癱瘓有關,但如前所述,人的眶肌正趨退化,作用微弱,所以眼球後陷是瞼裂縮小所引起的假象,並非真正後陷,這在測量眼球的位置時可得到證實。
(四)同側面部皮膚血管擴張(面部潮紅)和無汗:分布到面部皮膚血管和汗腺的交感神經纖維與支配瞳孔開大肌的纖維的徑路基本相似,均經頸交感乾和頸上神經節,但有人認為它們在腦幹和脊髓內的徑路以及最後至末梢的徑路並不完全相同,所以可出現分離性症狀,即瞳孔縮小,但無面部潮紅和無汗。
(五)除眼部體徵外,患者常伴有頸椎病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如頭痛、頭暈、頸部疼痛、心慌、心律不齊等。

【鑑別診斷】

(一)急性上頸髓之橫貫性損害可引起暴死,倖存者四肢呈完全性弛性麻痹、呼吸急迫和Horner氏綜合徵。

(二)脊髓頸8·胸1的橫貫性損害可出現手部小肌(骨間肌)的萎縮,爪形手,以及Honer氏綜合徵。

(三)伴有肩和上肢疼痛之Horner氏綜合可能為肺尖上溝癌引起。

(四)胸部大動脈瘤出現Horner氏綜合徵時,患者有頸、肩、上胸部疼痛、乾咳、進行性聲音嘶啞、氣管移位。

(五)Villaret綜合徵包括此征和後組顱神經麻痹。

(六)Raeder氏綜合徵即於偏頭痛發作後出現Horner氏綜合徵,為半月節附近交感神經損害引起。

(七)Garcin氏綜合徵系丘腦外側核之前方病變引起,除有Horner氏綜合徵外,尚有一側性共濟失調,感覺障礙和垂直性凝視麻痹

(八)Horner氏綜合徵還見於甲狀腺摘除術後、扁桃體摘除術後、小兒急性中耳炎後、小腦下後動脈閉塞(Wallenberg氏綜合徵)、Avellis氏綜合徵、Babinsik-Nageotte氏綜合徵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