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家祠堂

霍家祠堂

位於波塘鎮合水村麥地屯有一座歷史悠久的霍家祠堂。

詳細介紹

霍家祠堂為一代先祖在明初自南京入廣東到藤縣定居後發展到合水村所建。
約1365年,一代先祖霍均寶在江蘇南京江寧縣上元村出生,與均旺、剛可兩個弟弟,於元末明初約136x年落到廣西南雄珠璣巷短暫停留後,移居藤州,後代繁衍至廣西各地。現已20幾代子孫矣。
入廣西藤州一世祖至合水村紀文
一世先祖均寶公,原籍皇朝大府都,安逸於南京應天府江寧區,無論唐宋,中華盛世,與眾安邦。不料宋末懦弱,外寇入侵,眾人磨難,提心弔膽度日難。13世紀之末期,北南方紅巾軍揭起,元朝百年將停止。13年之戰事,北軍要復宋,南方要換代,元朝、復宋、明朝成中南“三國”。三軍戰火起,血肉橫飛,國破山河碎。無奈我等霍氏,姓小人稀,勢單力薄,無舉臂之力,無高呼之勢,躲戰火,隨百姓大逃難。此時,回想漢代第一曉將霍去病先祖,知青春少年浴血沙場為國捐軀之劇烈,憶念漢代第一忠臣霍光先祖,驚晚年管家難子女之亂遭遇滿門抄斬之悲劇,於是乎果斷作策略:退一步海闊天空,前一步開天闢地,留一步養精蓄銳,待到子孫萬萬展雄鷹,為國效勞必有時。
此刻,南京府城燈火滅,炎黃子孫各分離,先祖及百家任憑南下船帆江上泣。我南京霍家原三兄弟,均寶均旺剛可共奔離,學鄰里,挑重擔,採購緊俏布匹日裳衣,南下嶺南疆土求生計。先到廣東安落,聚據南雄珠璣巷。熟料難民商人多,哪容我們小生意?搵食艱難四面再出擊,藤州、南海、佛山偏遠各村地。正奔走,復宋敗,元朝滅,元璋贏,明朝強國唱新戲,先祖傳家致富實不易,自此定居大廣西,家族日盛恰逢時,於千百年後,後代二十有幾世代矣。
星轉斗移,歷史為證,乃我先祖之英明。君不見,自南京府一世公到藤州之霍家子孫,均為中華之優秀兒女。或廉潔從政,或衛國參軍,或強國從商,或開天闢地,建設美麗家園,均有之。
8世代有槐先祖不畏野獸強暴搶占今合水石古頂龍山,後繁衍到20多世代也。

歷史回憶

讓我們回顧8世代前自南京府南移到合水村霍家祠堂詳細歷史。

大約在元朝末明朝初,約1390年某月,一代先祖均寶、均旺、剛可三兄弟經商於廣東南雄珠璣巷,短暫落腳點後,均寶公入廣西藤縣藤州附近(墓於潭水村馬鼻山,均旺公入南海佛山,剛可公入南海石頭村)。
約1395年均寶成家,生二世喻義。
二世先祖喻義公,生在藤州西江中。
歷代名人常過往,墨客東坡浮金堂。
明朝官員常忙碌,勤政為民立新功。
藤州輝煌樂萬家,世代繁衍路路通)
1422年約,生三世鍾穩公。 二世喻仁公得三世宗彝公部分住金雞鎮大樂塘、洲地、水岸。
三世先祖鍾穩公,恰逢明朝強盛中;
重視教育多學府,讀書興邦好學風。
藤州多有讀書童,書聲朗朗響學堂。
孩兒勤學有保障,金榜題名咚哚隆。
約1447年,得四世祥公,貢生於明成化年1465-1487年,藤州教育部門學正,五品文散官奉直大夫。
四世先祖霍祥公,身在明朝享福中。
勤苦讀書得貢生,五品文散直大夫。
約1470年,得五世霍翔,1495年得進士,任橫州(縣)學正,墓於縣郊深水橋村。
五世先祖霍翔公,先資聰明勤用功。
一四九五得進士,橫州學正耀光宗。
史記:霍翔公者,霍氏自粵入廣西後之五世祖也。約生於1470年,於1495年考取舉人,1498年中進士。霍翔天資聰慧,才華橫溢,官至橫州學正。翔公父世祥公,明成化年貢生,藤州教育學正,五品文散官奉直大夫,其子霍柱公考得貢生,官至南京應天府知事,三代星光燦爛,是霍氏在廣西數百年來傑出代表。

現記: 翔公墓在藤縣藤州鎮白泥村富吉嶺頂組,至今仍存有清代所立石碑,字跡依稀可見。正是此五百年祖山,歷經數度朝代更迭,風雨不動安如山!孰料卻在2015年12月為無良開發商蓄意破壞,周邊泥土全被挖空,祖墳幾成“半孤島”。無數宗親見此場景,群情激昂。藤縣、岑溪、梧州等地宗親紛紛挺身而出,振臂高呼,誓討公道,捍衛尊嚴。日前已迫使開發商初步妥協,築泥固土,修復祖墳。

約1500年,得六世霍柱公,卒於約1575年,1522-1566年貢生後任南京江南應天府八品知事(1521年,明世宗朱厚即位,重用一世祖弟弟剛可公之六世孫霍韜公(1487-1540),1521年任北京職方主事,1528年後升任詹士兼翰林學士,1533年回南京任職禮部尚書,1539年回北京任職太子少保、禮部尚書,1540年在工作崗位暴病猝死。均寶世祖之六世霍榮公約1477年在陽江任知縣)
六世先祖霍柱公, 1522考得貢生。
朝廷尚書韜哥薦,應天府里打雜工。
八品芝麻官位輕,當好知事勤為公。
京城內外有患難,明朝末落常騷亂,
年邁辭官返藤州,鬢毛已衰獨生男。
約1550年,得七世霍誠,卒於約1630年,曾為鄉飲大賓,妣有程氏、唐氏。一太無孩,二太得有槐有慶。
七世先祖是霍誠,憑藉柱公好出名。
藤州開店為鄉鄰,受敬尊為鄉飲賓。
約1600年,得八世有槐,妣有陸氏、程氏。約1660年明末清初期間(1640年--1700年間)有槐公由藤城搬遷至原藤州28都現在為岑溪市波塘鎮合水村寥沖等屯,墓於嶺頭村--有槐父親及其六個兒子經過激烈的戰鬥,搶占和開闢合水村。卒於約1690年,1788年葬於嶺頭村蜘蛛山。
八世先祖霍有槐,科舉學堂常偷懶。
暗讀祖傳歷史書,四處冒險好遊玩。
明末清初戰時亂,聽爺父令要逃難。
繡江景色惹人醉,流落浪水占龍山。
在此後不久在合水村麥地世祖居住的祖屋基礎上建成霍家祠堂。

此後繁衍出後10幾世代。下面列舉有槐公之第五子支系部分子孫……

1640年約生九世鍾錦公(有槐得六子,第五子鍾錦公)。

1665年約九世錦公生十世良俊公-卒1743年)-
1700年(約)得十一世五子茂公--
1730年(約)得十二世四子宏遠--
1755年(約)得十三世次子澗公-
1780年(約)得十四世第三子升材在與升棠、升林等兄弟分家後,約於1830年在現在大院地所建之茅草房--十五世耀光(約1805-)後一起居住--
1835年(約)得十六世培基,鄉至九品官職,相當於現在的鄉科級)時,培基在當地鄉村曾當衙門九品芝麻官,達到了較好生活水平,在當時收入不錯情況下,約1870年修建成霍家大院原始瓦房--
1863年得十七世大子釗芳(紅豆嶺墓,拔塘妻兒1863生-1911卒),二子釗芬(約1865-)成長時不斷修繕--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