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山岩記

其西北有石室,臨游溪之涘。 有奇才,以文翰知名。 吾昔授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

詩詞原文

宜春郡東十五里,有山。望之正若冠冕,同麓而異峰,在東方如畫震卦。郡人名之曰“呼岡”,意者謂其若長幼相呼,同在一處,其義不顯,予無取焉。其西北有石室,臨游溪之涘。邑人彭先生嘗釣岩下。先生諱構雲,善黃老言。寶應中,詔以玉帛召先生,不至,時太守命其鄉曰“征君鄉”,岩曰“征君釣台”。
鹹通七年,予罷新安守,以俸錢易負郭二頃在震山之西,又得楓樹之林於溪南。日與郡守高公游其下。公名厚,衣纓茂士也,為政嚴簡,民悉安之。予以“震山”易“呼岡”之名白公,公喜,命刊其事於岩下,予既得西林而羅鳥網兔,挾彈走馬於其間,亦請命其林曰“盧氏弋林”,以其對東“彭氏釣諸”也。因謂高公;使郡人無得樵漁。於是林之檀、櫟、杉、檜不日豐茂,以冠於郡。高公因戒吏以丹書貽盧氏,使西疇之人世世掌之,郡民相率言曰:“二刺史俱好事者,吾儕幸寓目焉。”遂以刊之。

創作背景

‍唐開元年間,宜春有個叫彭構雲的人,見不得那些蠅營狗苟的污濁之事,皇帝命他做官,堅辭不就,來到震山這地方讀書躬耕,過些清談日子。一日到震山岩前遊玩,發現潭中很有些魚兒聚集,不覺心動,使回去做了釣具。從此終日在這地方一邊垂釣,一邊讀書,自得其樂。彭構雲其才學在京師有些名氣。朝廷獲悉他在袁州震山隱居後,即派人前來請他回京做官。構雲先是閉門謝客。後來索性斗笠蓑衣,一身漁翁打扮,端坐在那塊伸向江心的大石頭上,風雨無阻。尋者難辨真偽,只好無功而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隱士高潔的品性,便把他常蹲坐釣魚的那塊大石頭,稱之為“詔君釣台”。

後世影響

‍據宜春市志記載:【震山岩記】摩崖題刻位於江西宜春袁州區東5.5公里下浦鄉塘上塘頭村側。盧肇撰寫的《震山岩記》就鐫刻在震山西麓的崖壁上,鑿有一方框。框長2.5米、寬2米。為陰刻楷書。文長309字。唐鹹通七年(866年)勒石。現尚有80餘字可以辨識,是江西宜春市最古老的題刻。此處為著名的宜春八景之釣台煙雨

作者介紹

‍盧肇(818—882),字子發,唐朝袁州宜春縣人。在唐武宗李炎會昌三年(八四三)狀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個狀元,鹹通歙州刺史。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國小,工畫札,尤善撥鐙法。林蘊從之學書。肇謂曰:“子學吾書,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亡傳、推、拖、捻、拽、是也。”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嘗撰並正書唐定州文宣王廟記。《金石錄、唐書·藝文志、木蘊撥鐙法序、書史會要》一生著述很多,有《文標集》、《屆堂龜鑑》、《盧子史錄》、《逸史》、《愈風集》、《大統賦注》等等一百幾十卷。盧的詩文,才智,特別是他的德行,《唐摭言》、《雲溪友議》,著術中比較著名的是《漢堤詩》、《海潮賦》、《天河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